APP下载

论对电视纪录片中的配音认识

2017-01-30王一可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纪录片情感语言

王一可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论对电视纪录片中的配音认识

王一可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电视纪录片应该都并不陌生,电视纪录片用其独特的真实性和情景再现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来打动每一个观众,让每一个观众的心都紧紧追随着它。通过真实的言语表达反映出我们真切的生活情景,以此来表现出制作人想要传达出的价值观和情感思想。然而在纪录片的创作中,配音解说不仅是对屏幕内容的说明和解释,更是在表达观念、引人思考、丰富叙事功能、强调气氛以及表达艺术观点等方面起着愈加关键的作用。本文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着手,讲述配音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特点,结合电视纪录片的拍摄现状,寻找提高和改善的方法和途径。

电视纪录片;配音;特点;途径

电视纪录片是什么?它指的是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客观的反应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电视纪录片因为是通过对真实生活的客观反映,所以其不可避免的具有相应的局限性,但恰恰也是这样的局限性让它表现出了电视纪录片其别具一格的特点。

一、配音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

配音占据着电视纪录片举足轻重的地位,电视记录片的配音是把现有的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对于配音员的要求绝不仅限于单纯的发音规范的。新时期电视纪录片配音应该以还原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为原则,利用真实、贴心、自然、大气的创作风格,加上熟练运用把握有声语言技巧,以稳健的语势、流畅的语言、平实的语感为特点,从而达到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声音软着陆”,真实的再现纪录片创作者的目的和理念。对于配音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我大概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传递信息,丰富画面,增强叙事节奏和故事韵味。电视纪录片的传播效果是通过画面,音乐,同期声,电视配音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电视图像传输的是最直接和最真实的图像信息,音乐传播的是动听的旋律、反映主旨的艺术信息,同期声表达的是赋予生命,直击现场的语言信息。然而电视配音却是让电视纪录片当中的细节信息通过语言的传递,让这种别具一格的传播方式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我们可以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中国最近最火的美食纪录片来看,在第一季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当中,片中的解说者李立宏用独特而别具韵味的旁白向观众缓缓讲述了从香格里拉高山中采松茸的母女到江浙一带深山里挖冬笋的老包,从云南精心制作美味火腿的父子到深夜湖塘里辛苦挖藕的兄弟一共四个故事,这一系列的故事仿佛并没有关系却又紧紧连在一起,让人不得不凝神观看,使得观众感受到盘中美食的来之不易。“舌尖上的中国”话题可以不断升温与世界高端接轨与明快叙事节奏也有密切关系。许多纪录片的主题非常明确,意义非常深刻,如果把其中的解说部分删除,那便是非常痛苦的了。

(二)渲染情感和气氛,烘托主题。电视纪录片追求的意境是可以让故事、语言、画面和音乐相互融合从而表现出这种场景融合、虚实结合的意境及其所引发的想象空间。电视纪录片所有创作者的制作初衷都是想要使电视观众在观看后可以引起情感共鸣,电视观众对电视纪录片的情感体验以及从中收获愉悦的精神感受,为了使这种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则需要解说员在其当中的解说过程中倾情注入自己丰富的情感。例如《百年小平》中解说的主旨情感就必须要表现出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大无私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人民群众对邓小平同志的滔滔敬仰之情以及各国人士对邓小平同志敢想敢做的钦佩之情。这些都是纪录片的主题思想符合实际的创作,而配音则是整个纪录片的点睛之笔。

(三)连接各个画面,让其可以有机的统一起来。众所周知,电视纪录片由一系列不同的画面组成的,其中有自己拍摄的画面,也有音视频信息,还有单独的采访画面,这三种类型的画面穿插交错,按照一定的逻辑合理有序的排列出来,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电视纪录片。例如,在一些电视纪录片当中时常会有这样的画面出现,前面一个画面讲的是对一些目睹者、学者、专家等的采访,然而与这个画面进行连接的是这些人物在采访中出现的事件或者地点,与此同时,解说中的配音就会有比如“现在观众看到的只是某某刚才谈话提到的某某”出现,诸如此类的解说配音对前后两个不同的画面进行融合和完美的衔接起来起到不可或少的补充作用。

二、配音艺术在电视纪录片中的特点

(一)声音在纪录片中起着完成叙事、交代时空、刻画空间、渲染气氛、增强真实感等作用。换句话说,配音在电视纪录片中所表现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外形,更是声音形状的整体图像,声音不仅可以增强图像空间的现实感和亲密感,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水平,从侧面展现了电视纪录片的情感和主旨。所以,配音的艺术构思、艺术设计在电视纪录片中起着画龙点睛、添色增辉的作用。而配音在纪录片中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二)配音的基本基调应该突显纪录片的真实性。电视作品和电影作品通常都会通过艺术手段的处理,把创作者自己的情感立场和观点直接让观众所得知,从而达到其最初的宣传目的。电视纪录片当中的配音艺术,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和烘托,而是实事求是的再现,将整个电视纪录片的观点主旨表达完全。配音艺术当然也带给了电视纪录片更加宽敞的展示空间,当然创作者也不会直接表达出其创作的立场,所以这也给了观众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三)语言的技术加工。语言的技术加工既要加工语言使其不至于过分的单调,也不能过分的夸张失去其真实性,比如说,电视纪录片《南京城》。在这部片子中展示的是南京城一幅又一幅的精美画面,无处不在彰显这座六朝古都殷实的文化底蕴。这部纪录片最开始的配音就是艺术家们富含感情的诵读,从而塑造出了一种沉稳安静的基调,也从侧面表现出南京城作为六朝古都,具有丰富优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沉淀。接着到了纪录片的中段,主持人王小骞以其独特的安静配音适时的插入,更为这部纪录片焕发出新的活力。值得一说的是,在这部纪录片中更是加入了许多诞生在古南京的诗词歌赋,更让南京的文化得到承上启下的延续。毫不客气的说,这一部纪录片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水平。

(四)强调画面内容,烘托主题情感。这是每一个创作者对社会实际生活的体验和理解进行的全面总结和概括之后形成的艺术感受的上升,常常能够带给人们以启迪成为感动因素,可以说没有情感,所有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不会具有形象的生命活力。

三、配音艺术的现状及改善途径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配音毋庸置疑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故意编造假象和审美局限的问题。首先说一说假象,在媒体告诉发展的今天,许许多多的造假事件带给我们一个沉重的道理,如果艺术创作不应用于电视记录片中,那么一定会对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但对于艺术手段,如果频繁的使用在电视纪录片,它必然导致电视纪录片里艺术的破坏。因此我们在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拍摄的过程中要学会权衡,在保证真实的情况下对纪录片进行艺术创作。其次,电视纪录片配音的过程是围绕着虚拟的观众来进行的纪实过程,纪录片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通过配音艺术实现的。针对这些问题,我大致概括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

(一)正确把握记录片主题所需配音的主题和基调。在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肯定要围绕一个想要表达的主题来进行创作,而就是这个主题奠定了整部电视纪录片的情感倾向,当然也就是基调。我们想要正确的认识配音的基调,一是理解感受,二是重视语言的技巧,只有两者相辅相成,在诠释纪录片上才会是成功的。

(二)反复练习揣摩语言的表达技巧。这一点就跟播音主持在播报稿件是一样的,控制声音大小,语言松弛有度,话筒的位置,稿件的准备,配音时的心理状态每一点都是很重要的。当然,配音的表达技巧肯定不止只是这些,我们还需要刻苦踏实的不断学习,自己从中揣摩出更多的表达技巧,让自己的配音技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让自己具备独特的配音特色。

(三)丰富自己的内涵,了解各类稿件的技巧。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尽量的阅读更多的书、杂志、期刊、报纸,通过不断的刻苦努力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自信。

我们在配音的时候,要掌握纪录片的总体基调,分清楚该用什么样的音色对该纪录片进行创作,这样完成的作品才能感人心、动人情,只有在方方面面做到最好,这样才能获得优秀的作品。

[1]肖文.国产纪录片敢问路在何方[J].戏剧文学,2006.

[2]赵丽君.浅谈电视纪录片的配音新闻传播.2015.3.

[3]高鑫.电视专题片的美学思考.电视研究,2008.

[4]汪清燕,李应宏.从几部热播纪录片看配音解说的魅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5.

[5]王明军.影视配音艺术[M].中国传媒法学出版社,2007.

J

A

1006-0049-(2017)12-0225-02

猜你喜欢

纪录片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言是刀
情感
纪录片之页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