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的缺失与补救
——生命的教育

2017-01-30秦子文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意义德育价值

秦子文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高校德育的缺失与补救
——生命的教育

秦子文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当前高校中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践踏生命以及生命困顿的事情,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高校德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在一定程度上这与高校德育教育中缺少对生命教育有较大的关系。对于生命教育来讲并不是独立于德育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但是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紧密的融入到高校德育教育中,在某种意义上是对高校德育教学生命价值确实的一种补救,同时也是提高高校德育人文关怀的重要着力点。

高校德育;缺失;补救;生命教育

在当前教育中,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在教育中生命化才是教育的根本。对于教育来说在整体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作为教育只有回归生命才能展现出其应有的魅力。但是当前教育是一种凌驾于生命价值的一种教育,除此之外,在实际教育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观念,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对于学生的综合教育有一定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育中应该将生命教育理念以及价值等融入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高校德育教育进行根本性的补救。

一、在高校德育教育价值诉求中的生命教育

在生命教育中主要包含三种主要的取向。第一,在教育上的人文精神以及相关的终极情怀。第二,对生命本身价值的尊重。第三,对生命教育的实践以及倡导。在高校德育教育,价值诉求中的生命教育是针对第一种取向进行讲述的,在整体上强调教育对生命的关怀,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教育的生命取向以及教育本身对生命的呼唤,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含义。培养学生自身的关爱情怀,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能够学会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

对于生命价值诉求的提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教育的批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相关的价值观念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既有在旧的价值观念上的瓦解同时还有对新价值观念的重构。在新的形势下,人们在物质欲望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很大程度上人们都在渴望着成为价值的创造者,给自身的生命以意义上的诠释。进而将这种希望寄托于在教育上,与一些社会活动相比,对于教育来说更加具有精神塑造的功能,在具体的传递知识以及技能的过程中,更加着力于自身的成长中。作为教育来说针对人的个体生命以及在生命中的价值应该做些什么。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于教育自身来说在根本上没有考虑到真正的精神内涵,进而成为社会的发展工具以及人类谋生的手段。一位伟人曾说过:“在教育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在太过偏重在一些技能上的培训,在真正意义上忽视了用真正的公正观去开拓人类的灵魂,最终造成在现有教育条件下学生的人文精神造成一定的失落,成为一种具有知识技能的准职业者”。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功利性以及技术理论性占据了主体的地位,对于人们来说更加的喜欢做一些选择,针对事实而不愿做一些思考,最终只关心应该怎样得到,而不是是否应该得到。在现实社会中,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失去了对人在生命以及责任上的尊重。

二、在高校中德育教育内容中的生命教育

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内容主要有三种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整体上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传递相应的知识性德育。第二,在各个学科中进行渗透性教育。第三在班级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等的活动性教育。在这三种形式中的德育虽然看似全面,但是面临着一些危机。在大体上包含了在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中的内容,但是都过于抽象化,在学校中学生公共基础课的缺失,进而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没有得到较好的效果。在一些院校内很少开设相应的生命伦理学课程,在整体上更多的是对医学高科技对传统理念的挑战,在真正意义上对生命价值上的引导较少。在教育中德育在根本上是一种价值引导的活动,具有明确的价值观取向,在自身教育内容中都是以德育为主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在实际教育中抓不住主体,在大体上就找不到具体的方向。对于生命教育主要针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一定的升华,在一定层次上以生命价值为德育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

在生命教育内容上,主要是针对生命进行陈述,分为较多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二分法即种生命与类生命、三分法即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以及社会生命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四分法,即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价值生命和社会生命等。在生命自然性上看三分法在整体上来讲较为合理,不仅体现出对生命价值的关注,还在一定意义上强调了生命的价值。对于生命自身价值来讲主要是自然生命以及精神生命的统一,在生命三种样态中主要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以及相关提升的过程。

对于自然性生命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指人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是主要的生命尺度。所以德育教育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整个过程,包括在孕育以及成长到最终的死亡这个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生命的唯一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更加的尊重生命以及珍惜生命的存在。在精神性生命中,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关注生命本身的价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提高生命自身的质量,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教育者应该时刻的关注的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引导学生能够关注生活,进而体验到生活中的丰富性,在一些生活细节中能够体会到生存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社会生命中,就是要在整体上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处理好生命间以及个体生命的互动,建立好人际关系和相应的社会关系,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超越。针对教育,作为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专题教育,正确的引导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生命和人生发展的责任。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放弃自身的人生不仅是对生命的践踏,同时还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更是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给学生带来了在生命中的沮丧。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对于我们自身来说缺乏的是对感受幸福的一种能力。

三、作为高校在德育教育方法上的生命教育

对于生命教育来说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在整体上是对现有德育教育的正确价值引导,同时也是对方法论上启示。在当前德育教育中在具体方法上不能照抄传统的灌输,在内容上应该以充满人文关怀为主,最终是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关注生命的、尊重个性的特质。在生命教育中将教育对象主要定位于人的主观生命上,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教育进而引导受教育者能够追求自身在生命上的完整。在实际教育中,生命是教育出发的起点,对于生命教育来说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教育意义所在。这就要求一些高校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生命特征以及遵循生命的发展原则结合起来,在整体上以学生的生命基质为基础,积极利用优良的教育方式,进而唤醒生命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生命自身的质量,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生命的整体发展。对于德育社会价值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生命价值上的。对生命的尊重意味着对生命个性差异的理解,没有个性的生命不仅缺乏一定的激情还意味着教育体系的失败。所以,作为高校的德育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群体的共性,还应关注学生在生命个体中的差异性。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生命特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注重在经验上的反思,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德性的生成。在当前社会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也带来一定的危机,具体表现在情感堕落以及信仰危机和理想幻灭等等。在一定层次上对生命的美好起到了一定的这遮蔽作用,使一些个体生命不能看到生命的理想,在脑海中存在一定的迷茫与困惑,严重者甚至会践踏生命自身的价值。怎样才能让生命绽放出较好的价值?这就需要人类自身应该进行不断的反思,包括到感性生活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寻求在生命中的意义,进而获取驾驭人生的真正力量。对于德育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育德,培育人的德性,在培育的过程中主要针对人的内在心灵进行培养而不是在外部上进行塑造。所以对于教育来说应该着眼于生命的成长,既要满足当前个体的实质需要还应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生命的良好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生命教育必须予以重视,对于当前高校中的生命价值以及在生命教育中实践的缺失应该积极的反思。对于生命教育来讲不仅需要理性的思考还需要一定的批判,在一定意义上来讲生命教育不仅是人的教育更是一种德育追求。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个生命,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美好的人生。

[1]马喜春,于伟峰,张全雷.高校德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2]周瑶瑶,黄泽政.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浅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3]黄励,刘灿勋.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09).

[4]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秦子文,硕士,海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2-0216-02

猜你喜欢

意义德育价值
一件有意义的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有意义的一天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生之意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