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2017-01-30张红安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汉中市育人校园

张红安

陕西省汉中市青年路小学,陕西 汉中 723000



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张红安

陕西省汉中市青年路小学,陕西 汉中 723000

少年儿童的核心问题是成长,成长的关键在环境。在复杂多变的当代条件下,能否调动一切资源,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文明、上进的成长环境,已成为现代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和谐校园;构建;育人环境

近年来,汉中市青年路小学秉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围绕建成“精品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的办学思路;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为突破口;以“育人为本,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德育为先,创造素质教育辉煌”为目标;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着力营造“读书成为习惯,书香溢满校园”的育人氛围,全方位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青年路小学的和谐校园建设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四个鲜明的向度。

向度一:强化教学精品意识,着力打造“精品校园”

什么是精品?就是出类拔萃,不平凡、不平庸;就是敢冒尖,好上加好。精品不是表面的轰轰烈烈,而是指内在品质、内在质地的优良、精良,无缺陷无瘕疵。青年路小学的校园建设,首当其冲是“精品校园”建设。精品校园的提法,既是校园总愿景的明确宣示,也是对自身的热切期许,涉及到学校管理、教师和学生方方面面。相对于粗放式管理,精品校园建设要求精细化管理。在教学环节上要求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个性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在终极目标上,就是让学生成才,尽最大努力少出次品、不出次品,尽量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成为“次品”。

“小学处在人生最重要、最特殊的时段。一些伟大人物的经历表明,小学时代的一些经历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出一个次品,对学来讲可能只是万分之一,对具体的学生而言却是百分之百,一生就完了。作为地处中心城区的一所小学,我们守土有责;作为人生十字路口的引路者,我们责任重大。”全省优秀校长称号获得者、汉中市青年路学校校长张红安这样说道。

围绕精品校园建设,青年路小学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领导班子,启动了“精细管理”工程,大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领导班子管理水平;针对教师,启动了“育人楷模”工程,坚持开展各类先进评选,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敬业精神;针对新课改,启动了“课改新秀”工程,动员全校教师深入进行新课改,通过“课改新秀”工程,丰富教育教学载体,大幅度提升业务能力。特别是2011-2012学年,学校在全体专任教师中开展校本研修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其中有10位教师获一等奖,10位教师获二等奖,马晓娥获汉台区“同课异构”赛教二等奖,潘菊荣获汉台区薄弱学科赛教音乐科一等奖,马晓娥、李映宇、刘丽、张妮被区教育体育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汉台区教学能手”。李淑媛、牛汉霞、刘丽、马晓娥、刘星、王保红等多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论文,受到省、市、区级表彰奖励,朱凯越同学的作品《春望》获汉中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教育成果展评书法类三等奖,杨蜀萍获指导教师奖。在陕西省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和汉中市少儿科幻绘画展评活动中,青年路小学也有多名学生获奖。针对地处繁华商业区、周边环境复杂的特点,除坚持思想教育常规动作不松劲外,学校下大力气创新德育模式,努力拓展德育领域,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创造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新做法。学校成立了青年路小学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学校还先后与汉中市交警支队一大队、中山街派出所确立了警校共建关系,开办了交通安全学校,专设了交通安全活动室;与汉中市博物馆、汉中电影院、汉台社区等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关系,在这些共建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协助下,学校开展了“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爱在孝心里”、“牢记党的重托,争当四好少年”、“小手拉大手,同走文明路”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的创新德育,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理想的灯盏,就如同安装了强大的引擎,孩子们学习更主动,目标更明确,青小校园内学习氛围更浓。

向度二:启动魅力之星评选,着力打造“人文校园”

人格健全的现代人,必须是拥有健康情怀的人,知善恶是非,富有同情心,对自然、生命有敬畏感,对国家、对民族有责任感,并怀有刻骨的热爱。为此学校精心策划组织,启动了校园“魅力之星”评选活动,并长期坚持,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找到了新的着力点。

自“魅力之星”评选启动以来,运行多年的“三好学生”评价机制悄然改变,代之以“争星夺卡”评价机制。“魅力之星”评选,设有勤学之星、智慧之星、写作之星、英语之星、自强之星、守纪之星、礼仪之星、环保之星、文体之星、进步之星等十多个类别,各星类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是每个星类各有评价标准,旨在尽可能发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让那些有特长、有特点却因为成绩不冒尖而缺乏自信的学生登台亮相、展现自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具体做法是:每周班会课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选本周的班级“魅力之星”,颁发“魅力之星”荣誉卡;月末进行校级“魅力之星”总结表彰,校级“魅力之星”成为学校的“四好少年”标兵,学校张榜公布并发给“魅力之星”荣誉证书。除了学校设立的十种魅力之星外,老师还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对这“十颗星”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延伸。比如:在给地震灾区和干旱灾区捐款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之星”;在“书香校园”活动中,爱读书的孩子成为“阅读之星”;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中,小小发明家被同学们公认为“科技之星”;在校园艺术节上,一个个学有专长的少年儿童大显身手,成为全校瞩目的“才艺之星”等等。在每一年的各星类评选活动中,通常要发出两千多张荣誉卡和两百多张荣誉证书,表彰面之大、人数之多创造了记录。在这些以师生互动和广泛参与为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老师不再以学习成绩好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以欣赏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全体学生寻找自身潜力,挖掘自身潜力,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榜样的带动作用,使学生有进一步努力、前进的目标,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信。

“一个孩子一颗星,群星争辉耀青小”,这不仅是此项活动的口号,也是魅力之星评选活动的生动写照。“魅力之星”评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激发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参与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最佳平台。通过“魅力之星”评选活动,更多的孩子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初尝到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向度三:比读书比创新,着力打造“书香校园”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如何让学生人格挺拔起来、视野开阔起来、学养丰富起来,成为青年路小学考虑问题的又一个出发点。为此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着力营造热爱阅读、以读书为荣、不读书为耻,以读书多为荣、以读书少为耻的阅读氛围,帮助全校学生从阅读中长智慧、从阅读中受益。为了强化读书的氛围,学校还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美化,在校园、教室及办公室内设置了多面标语牌,下决心改造了北院墙,将原来仅作为围墙使用的院墙,改造成为一座长达百米的文化长廊,并精心布局,分设前言、诚信篇、立志篇、劝学篇、乡土篇等栏目,内容全为精心挑选的警句和格言,流传千年的经典成才故事,配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图片,让学生目力所及之处,到处都是书美、书香,受到无形的熏陶。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读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学校大力鼓励教师阅读,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以“弘扬书香校园,铸造高尚师魂”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活动,为全校范围的读书活动推波助澜,引导全校学生走进阅读的佳境。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路小学还结合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大力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校范围掀起了爱科学、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在科技深刻改变生活的信息时代,科技教育本来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内容,现在与“书香校园”活动和“科技之星”评选结合起来,更是成为青年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科技之星”的评选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作为汉中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激发青少年从小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专栏等多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科普法》。每年3月组织青少年分别参加汉中市暨汉台区科技之春宣传动员大会,制作题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进素质教育”的科普宣传展版,组建区青少年科技服务队,在中心广场、椰岛广场、桥北广场、拜将坛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科普宣传,大力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用科学改造世界的思想意识,鼓励他们从小树立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普氛围。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节”及优秀作品展评活动。学校每年都要动员全校师生举办“青少年科技节”,以“校园科技月(周)”、“校园科技成果展”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坚持组织学生开展少儿科幻绘画比赛,选出优秀作品积极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展评。这些活动内容丰富、成果丰硕,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把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一步步推向高潮,提高到新的水平。2012年科技节,学校还对评选出的170幅优秀科幻绘画作品、49幅优秀电脑手抄报、97件优秀科技小制作、65篇优秀科技小论文进行了表彰奖励,由学校精心选送的20多件作品分获省市一、二、三等奖,学校因此荣获陕西省优秀组织奖,6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向度四:软件硬件两手抓,着力打造“绿色校园”

校园是一所学校必不可少的物理空间,也是一所学校的象征,数以千计的学生天天生活其中,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至深至巨。因此调集能够调集的一切资源,着力打造“绿色校园”,让青小的校园更美丽、更洁净、更明亮、更安全、更环保,成为青小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个重要向度。

汉中市青年路小学始建于1930年,其前身汉中女师附小,1964年更名为“汉中市青年路小学”至今。校园占地面积约10亩,校舍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488名,83名教职工,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34名。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地处传统商圈核心地段,一向被商业区包围,空间相对狭小,加之多年来缺少投入,建设资金短缺,校园硬件建设相对滞后,校内地面没有硬化,天晴尘土飞扬,下雨到处泥泞;校内除了一座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学大楼,基本没有像样的建筑,教学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校门被各种店铺挤占围堵,每当放学,接孩子的家长挤满小巷,千余名师生只能缓慢行走,碰撞磨擦时有发生,遇突发事件则很不利于紧急疏散,广大师生及家长无不急切渴望得到改善。针对这一现状,以校长张红安为代表的校领导集体知难而进,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大手笔改变学校面貌,创建安全环保、美丽整洁的绿色新校园。为此学校尽量压缩开支,多方奔走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多种渠道筹措资金,首先对学生活动主要场所一大一小两座院落,全部装备铺设了人工草坪。铺设一新的校园地面,宽敞明亮,颜色鲜丽,既是每周一全校集会举行升旗仪式的场所,又是举办全校运动会和日常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最佳所在,还是全校师生课外活动的理想空间。2011-2012学年,学校想方设法,积极争取省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项目资金71万元,实施了学校线路改造工程,区财政局通过政府采购为学校购置空调70多套,并为全校24个教学班和所有办公室及部室安装到位。2011-2012学年,学校又争取到省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资金300万元,在学校门口修建四层综合楼一幢,赶在2013年9月新学年开始之即竣工投入使用。原来低矮的学校大门,被一楼居中位置留下的一个宽达八米的通道所取代,青小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青年路小学的巨变是真实的,全方位的。由于在营造和谐校园的突出成就,青年路小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

G

A

1006-0049-(2017)12-0133-02

猜你喜欢

汉中市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汉中市人民医院
国 宝
看图识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他们用“五招”育人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