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和谐社会理念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研究

2017-01-30隋金波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公平观念内涵

隋金波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21000



基于和谐社会理念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研究

隋金波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21000

本文首先针对和谐社会的概念进行论述,然后分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如何进行创新,然后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也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要实现这方面的创新,必须从多个层面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育,包括劳动观念、公平观念以及创新观念等,所有的前提都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制度的基础上,用制度来保障一切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对策

和谐社会在新时期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主要内容包括人们在工作岗位上都能做到尽职尽责,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一些日常生活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要建立这样的和谐社会,首先要从制度上来确保,必须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保障创新的成果。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向着安定有序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在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要建立二者协调的体制机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着其步入社会以后的发展,在当前背景下,必须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的意识,以实现新时期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在和谐社会理念下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一)新时期劳动观念的基本内涵

不管在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劳动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在新时期,积极营造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劳动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思想一直认为脑力劳动要优于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比较低级的劳动,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也比脑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要低很多。脑力劳动者相比体力劳动者也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感,这些差异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有非常大的联系,与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没有太大关系[1]。人们通常都倾向于从事脑力劳动,不管过程如何,获得的报酬相对而言比较高。因此,传统的观念已经将劳动的内涵一分为二的看待,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劳动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具体区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甚至很多时候,二者相互渗透,共同影响着劳动的过程。新时期的劳动观念认为不管是何种劳动只要能够促进当前时期的现代化建设都应该得到尊重与鼓励,只要是合法的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肯定和法律保护。这从根本上说也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在新时期赋予的劳动观念的基本内涵,也是发展我国人民群众先进生产力的表现,从根本上与劳动者的利益相符。

(二)新劳动观念推动社会建设的作用

新的劳动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落后观念,在新时期赋予了劳动更加丰富的内涵,鼓励着广大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

第一,新的劳动观念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了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确立了新时期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新的劳动观念能够加强全社会尊重劳动的意识,进一步保护基层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向大学生详细阐述新型劳动观念,加深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正确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第二,新的劳动观念从思想层面确保了不同劳动者的平等地位,对于形成科学的劳动人才的流动机制有非常大的帮助,一些劳动群体之间的制度障碍被完全消除,更加有助于建立新时期的和谐社会。

(三)新劳动观念的基本原则

和谐社会下,劳动者之间一定要秉承平等、合作、互助等基本的劳动理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要明确新时期劳动观念的一些基本原则,防止大学生对新劳动观念的认识产生误区。

第一,所有的劳动都应平等。劳动的真正内涵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报酬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贡献的大小,与劳动的内涵并不冲突。新的劳动观念认为,只要是能够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合法劳动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与保护。大学生也要树立劳动平等的观点,对于低收入劳动也要正视,对于高收入劳动也不要盲目崇拜。

第二,通过合作参与劳动。合作劳动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社会的发展需要劳动者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劳动任务,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和生产效率。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很多活动都要求团队合作,因此培养大学生新劳动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就业的情况,提早养成合作意识。

二、在和谐社会理念下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公平教育的理念

(一)公平观念的内涵

公平一直是建设和谐社会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公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就业公平、社会福利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等,这些公平的内容构成了社会群体对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观点与诉求。不管何种背景之下,要真正实现公平都必须要依靠制度建设来确保公平。在当前时期,要实现真正的公平必须完善现阶段的制度建设,只有制度真正公平了,才能保障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与良性竞争的开展,社会群体的利益才能得以保障。在现代社会发展水平下,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的前提还包含按需分配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真正需求[2]。公平主要是指结果的公平,参与的公平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还很难实现。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公平就是人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然后得到该得的,通过制度保障自身的利益。

(二)对大学生公平观念的教育

制度公平是从根本上保障人人平等的权利,促使人们可以平等的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竞争中去,保障自己的平等地位不受侵犯,享受平等带来的权益。通过在和谐社会理念下公平观念的构建与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进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贡献一份力量,也能营造出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思想观念更为开放,在参与社会和校园活动的过程中更加追求公平,对是否体现了公平十分的在意,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大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公平制度的概念,对制度公平的了解理解的非常少。制度的公平在现阶段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能够实现社会群体的按需分配,另一个是鼓励劳动,强调多劳多得,从而调动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如果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不能够体现出公平公正,那么在此制度下的一切活动都不可能体现出公平公正,因此公平制度的设计是真正体现公平的基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公平观念的教育,促使大学生更加的了解社会的公平需要制度的保障,只有公平的制度才能最终保障公平的实现。在此影响下,大学生会逐渐形成对公平内涵的新理解,放弃以往对结果公平进行追求的错误观念,从而能够提高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的理解与判断的能力,帮助大学生能够能够真正树立公平的竞争观念。在新时期,只有帮助大学真正的理解公平的内涵与公平的制度建设,才能够确保大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和参与市场竞争等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不会出现太大的心理落差,进而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够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奉献自己。

三、基于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和创新理念的教育

(一)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符合和谐社会的理念

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并且有非常严格的考核。大学生要在社会主义制度背景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当前社会时期的真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把当前社会的新观念,新需求作为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参考,逐步形成新时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就业之后来自工作岗位与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压力,以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观念的教育

创新观念体现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多个方面,没有创新很难实现人生的突破。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创新是驱动社会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重要动力,没有创新,国家很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创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否则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将来的工作过程中亦步亦趋,很难取得好成绩,实现人生的突破,对社会进步作出的贡献也将非常的有限。在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不断丰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确保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和谐社会理念在当前时期的内涵比较丰富,要想真正实现,必须要依赖完善的制度设计,从制度层面保障社会的和谐。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劳动观念、公平观念以及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创新意识等。

[1]马亮,刘向阳.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

[2]敖祖辉,刘淑梅.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实现途径研究[J].学理论,2010(20):207-208.

隋金波(1983-),男,达斡尔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学。

G

A

1006-0049-(2017)12-0117-02

猜你喜欢

公平观念内涵
公平对抗
维生素的新观念
怎样才公平
活出精致内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笨柴兄弟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