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宛西自治中“官”与“匪”
——试述别廷芳的内乡民团建设

2017-01-30贾德哲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内乡民团武装

贾德哲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2



宛西自治中“官”与“匪”
——试述别廷芳的内乡民团建设

贾德哲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2

20世纪30年代的宛西自治,以民团建设为特色,在别廷芳等地方自治派的领导下,通过加强组织、装备和军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脱胎于私人武装的地方民团建设,未能挣脱于时代和现实的困笼,跌向封建和反动的深渊,最终在革命的浪潮中覆亡。

宛西自治;内乡民团;别廷芳;私人武装

20世纪20年代的河南西南部地区,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城乡生活贫苦,匪患甚为严重,民众怨声载道,而当时的宛西地方政府却拙于应对。长期关注地方利益的乡村精英,表达出对地方政府的不满,开始动手清剿土匪,在“三自”主义的指导下对历史悠久的民兵组织进行改造训练,使之成为人数众多、具有强悍军事威慑力的新式“民团”。

一、宛西自治的社会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宛西自治,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宛西是河南省著名的匪区,土匪蜂起,祸害桑梓。政局的动荡不安使宛西地区陷入绝境,“从古乱局,未有如此之甚者。”人们把匪患当作宛西地区的首害。其次,由于官府软弱无能,对剿匪一事敷衍塞责和军阀忙于争权夺势、无意剿匪,百姓苦其扰害,民怨极深。最后,宛西地区经济条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荒废,导致生产力水平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而政府荒于改河造地、兴修水利之事,土豪劣绅忙于隐瞒或少报田亩数。民众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压缩殆尽。

二、宛西自治

民国十九年,在乡村自治派知名人士彭禹廷的倡议下,宛西地方实行自治。宛西地方自治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要摆脱官治,变“绅治”为“自治”;军事上,主要是创立民团,把民团武装作为抵御土匪、兵匪、酷吏的有力武器,通过“自卫”实现“自治”;经济上,重新整合地方经济,使“生产有办法,分配有办法”,在消除剥削的基础上实现民众的共同“自富”。宛西地方自治派强调,地方自治首在自卫,只有武装起来,才能维持地方秩序,顺利推行地方自治。具体办法为以“增强实力,减轻负担”为原则,采取瑞士兵役制办法加以变通,“寓兵于农,兵农合一”,进行地方民团建设。

三、内乡民团建设

民国初年,由于当时宛西地方政府腐败无能,拥有新式“民团”的地方武装实力派趁势崛起,在地方自治浪潮裹挟之下,相时而动。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别廷芳为首的内乡民团司令部下令在内乡开始实施组编民团、调查地亩、整理契税、治河改地、植树造林等事项,进行地方自治建设。其中以民团建设成效最著。首先,别廷芳通过肃清内乡境内的匪患,建立了强大的私人武装,为当局所瞩目,先后被任命为宛西地方自卫团总司令以及为宛属13县抗敌自卫团司令,一举成为宛西地方实力派代表。其次,实行联防、整合队伍、扩大影响。1930年9月,别廷芳、彭禹廷、宁洗古、陈重华等宛属地方领袖召开宛西地方联合防御会议,决议整顿编练宛西民团,设立联防办事机构,任命别廷芳为主任,进行统一指挥管理。在各县民团中,内乡民团人数最多,建制最为完备。最后,为了坚实地方民团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民团武装的军事威慑力,别廷芳格外重视民团的组织、装备和军事训练等方面建设。在民团组织建设方面,采用“枪不离人,人不离枪,就地选官,就地训练”的办法,将民团分为常备队和预备队,参加民团的适龄壮丁“在受训期间为常备,期满回家为后备”。同时重视培养军事骨干,对军官进行训练,使其具有比较全面的素质,提高作战能力;在民团装备建设方面,坚信良好的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别廷芳致力于扩建内乡兵工厂,从外地进购优良材料和精密仪器,选聘著名专家亲自指导工厂生产。可以说当时的内乡兵工厂,工人熟练和机器完备,能够批量生产枪炮武器,极大地改善民团武器装备。经过系统的组织、训练和多次剿匪战役的洗礼,内乡民团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强悍的地方武装力量。

四、地方社会军事化

民国初年,宛西地方实力派通过剿匪组建一支强大的私人武装——民团。同时借助30年代的宛西自治,整合各县民团,统一管理,奠定了地方社会军事化的基础。宛西民团“人不离枪,枪不离人,……人人皆兵,保卫地方,不受官家节制”。这种强大民团的产生,意味着宛西地方精英已经攫取了当地的军事资源,彻底打破了国家对军事力量的垄断,为宛西获得充分的政治自主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社会控制管理方面时,采用简单粗暴的保甲制作为控制手段,通过等级严密的保甲制度使权力渗透到乡村社会,实现了以军代政的梦想。

1940年在“新唐大捷”之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将南阳抗敌自卫团改编成南阳自卫军,“南阳区属十三县副司令人选,除内、镇、淅、邓四县保持原状外,其余一律免职”。别氏被削职夺权,忧愤而死。宛西地方民团组织陷入混乱,沦为地方政府的附庸。

五、对地方民团建设的评价

20世纪30年代的宛西地方民团建设,在地方自治派的领导下,以“三自主义”为指导,一定程度上稳定地方秩序和发展社会经济。但由强人政治而衍生的地方民团,打其出生就带着封建武装的胎记,始终掌握在私人领袖手中,挣扎于封建的泥潭逐步堕落腐化。从地方自治到抗日战争,在其野蛮的成长史中,随处可见反政府反人民的劣迹,彻底暴露它的反动性,未能实现向革命武装的真正蜕变,最终在军事强人灭亡后分崩离析。

地方民团的存在是特殊时期的畸形产物,深深烙着时代的印记,根植于陈旧的制度和思想之中,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破坏力。而军事强人领导的民团建设,推行旧式封建主义思想,恰如“维新改革者”捕捉革命之风,嚷嚷着再造一个维新的“帝国”,其囊也腐矣,其心亦旧也。脱胎于私人武装的地方民团,造成地方政治中的官匪乱象,必然导致暴政和混乱,也必然为革命的飓风所席卷,走向覆亡。

[1]镇平县十区自治办公处.镇平县自治概况[M].北京:京城印书局,1933.

[2]李腾仙.彭禹廷先生事略[J].河南文史资料:第14辑,1985.

[3]高应笃.内政春秋[M].河南:华西文化事业中心,1984.

贾德哲(1991-),男,汉族,河南邓州人,宁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化史。

K

A

1006-0049-(2017)12-0115-01

猜你喜欢

内乡民团武装
爱红妆更爱武装
内乡县衙话石材——中国古代河南内乡县衙石材应用一瞥
遗山县令的民生情怀
探究理学名儒王检心、王涤心二兄弟对内乡的历史影响
M-24武装直升机
一份决议案酝酿的风雷
图解美国海军RA-5C“民团团员”舰载侦查攻击机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
清官成就的一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