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嬗变与思考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素养

叶 荣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嬗变与思考

叶 荣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建国以来,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相适应,我国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文章试从教育目的的性质、价值取向、身心发展要求和具体规格等几个维度对我国教育目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我国教育目的在性质、价值取向、身心发展要求和具体规格等几个方面的嬗变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嬗变;思考

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是我们适应社会,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而基础教育质量优劣影响着终身学习是否能够实现。教育目的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教育目的是教育制度、课程、教学等得以展开的核心。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身心发展要求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一、教育目的的性质

教育目的的性质是由政治决定的。虽然我国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但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始终未变,即“社会主义”。它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目的的集中反映,即培养满足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建国后近七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目的性质始终未变。

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嬗变

建国初期,人们更多的关注是从社会发展视角来思考教育价值取向,而非从个体发展视角。当时的人们严重忽视了教育能够促进个性发展的价值,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未得到教育者的充分关注和重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更加清醒和科学的认识到了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说明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开始转向关注“人”的发展,这是历史一大进步。新时期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反映了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育本体价值的体现,是超越传统“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价值取向的新路径。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实现需要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需要不断走向人本化。

纵观建国以来近七十年的教育发展历程,教育改革经历了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走向人本化的过程。

三、身心发展要求的嬗变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依据。《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①全面发展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几部分内容,五育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马克思指出,个性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基础。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从坚持全面发展演变到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新时期更加强调既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注重个性发展,不断做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互融合,既要进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又要注重培养个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使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教育目的具体规格的嬗变

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首次提出“双基”概念,就是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直以来,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小学教学内容核心的课程论(即“双基论”)植根于中国大地,对我国教育发展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维目标”的提出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仅让学生学会,更是要会学、乐学。“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对双基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每一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国家在去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来定义学生核心素养,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进行有效融合。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深化和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核心素养更加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育人。纵观建国以来教育发展的历程,“双基”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是“人本”目标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

五、小结

建国后近七十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始终没变;价值取向由“社会本位”逐渐走向人本化,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体现。身心发展要求从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演变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不断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互融合。培养人的具体规格由注重“双基”到提出“三维目标”再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知识、文化、信息的获取。教育目的则需要根据未来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地确定教育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和安排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多元化需求。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才能使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 注 释 ]

①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②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R].国务院,2001.

[1]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李涛.新中国历次课程改革中的“双基”理论与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9(12).

[4]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R].国务院,2001.

[5]罗明东,李天凤.教育学——基础教育原理与应用[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6]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研究,1989(8).

叶荣(1991-),女,安徽合肥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学。

G

A

1006-0049-(2017)12-0112-01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