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大家任弼时
——革命之初锋芒初现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苏俄大革命任弼时

张 婷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组织大家任弼时
——革命之初锋芒初现

张 婷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任弼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家,组织工作几乎贯穿了他30年的革命生涯。任弼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是他成为党的组织大家的开始。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发展、壮大及作用影响最大者,当属任弼时连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的大革命时期。特别是在五卅运动中,他兼任团中央组织部主任,将团的组织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任弼时在大革命中对团的组织工作的大手笔,可以说是任弼时组织才干的锋芒初现。

任弼时;组织工作;团

1920年,十五岁的任弼时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思想逐步开阔,已经认定单纯的个人谋生已不是他的追求,代之是一种走向更广阔天地寻求个人发展与社会改造相结合的雄心。

此时的任弼时正在长沙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读书,错过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机会,他加入了筹建中的“俄罗斯研究会”。很快,他被俄罗斯研究会选派到上海外国语学社进行学习,准备赴莫斯科。与此同时,党组织派俞秀松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任弼时同罗亦农、萧劲光、任作民等二十多名学院被吸收为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

1921年春,经过八个多月的学习,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与苏俄方面的接洽,任弼时同外国语学社的学院三十多人分三批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行前,任弼时寄给父亲一封感人至深的家书,倾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只以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惟祷双亲常寿康!来日当可得览大同世界。”此时的任弼时把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对父母的挂念与歉疚之情跃然纸上。已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的他,胸中更有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一种对时代赋予青年责任的不二担当。他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把对家庭的义务感与责任心融入一生追求的大目标——“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

1921年5月,任弼时踏上赴苏俄学习的漫长又艰险的旅程。在去苏俄的路途中,任弼时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在东方大学学习的几年中,任弼时时刻不忘救国救民,努力学习俄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1921年7月,任弼时等人抵达莫斯科,开始了他们的苏俄学习生活。任弼时为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由于中国班的学生听课很吃力,任弼时不甘于听翻译“讲课”,下决心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学习俄语,并且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看不懂再看,说错了再说,看看说说,就会成功。”1922年,瞿秋白被调回国内后,任弼时就开始担任西方革命史课的课堂翻译。

过了语言关以后,任弼时每天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段时间,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后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真研究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注重学习列宁的策略思想,认为列宁制定的策略方针是随着革命过程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他自觉的把中国的革命和远东甚至于世界各国的革命斗争都联系在了一起。

任弼时在1922年冬季在莫斯科东大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他接受了中共旅莫支部严格的内部训练和学习,并且在学习研究过程当中以及后来归国工作时都提出了许多独到且影响深远的见解。

在旅莫支部的会议讨论中,他提议:研究内容应该增添少年运动这一项,党支部负责青年工作的执行委员应该加入团支部执行委员会。将少年运动纳入研究范畴的提议,果不其然成为以后在大革命中青年团领导童子团运动的思想准备;而“党支部负责青年工作的执行委员会应加入团支部执行委员会”的提议,则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更成为坚持党对青年团领导的组织规范构建,直至今日。

如果在当时另外建立了政治上独立而且成员复杂的群众民族革命统一青年团,那么到大革命失败时,这个组织必然要面临一场大分裂,必然给团的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任弼时在大革命高潮中,把青年国际决议的基本精神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敢于态度鲜明地提出不同意见,坚决反对在中国“成立新且独立的群众国民革命统一青年团”的主张,既是他之后成为党的组织家最早的奠基行为,也充分表现了他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不唯上的革命精神。

1924年9月22日,任弼时开始出席团中央常会,参加团中央工作,尽管此时他还不是团中央局执行委员。任弼时开始在一些刊物上做普及共产主义的宣传,为社会主义呐喊,满腔热情地宣传苏俄。同时,肩负着廓清青年运动内部的糊涂认识、反击敌人进攻的重任。

在1925年2月18日,任弼时当选团中央组织部主任后,开始接受实际工作的磨炼。在实际工作中,任弼时总结了整个团工作存在的缺点与不足,随即开始全面地有步骤有方法地健全地方团组织工作。

在五卅运动中,任弼时适时抓住机会,放手发动青年,参加反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团的组织并把大量的团员输送给党。同时,他也希望加强党的领导,并给予共青团以“组织方面和鼓动方面的全面帮助”。直到1927年,在共青团四大上,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在党的领导下”确立中国革命远景和团的工作新方针的工作思路。他连续担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为团中央的青年工作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任弼时.任弼时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弼时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蔡庆新.共和国的领导者:组织大家任弼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张婷(1988-),女,汉族,内蒙古丰镇人,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

D231;D

A

1006-0049-(2017)12-0110-01

猜你喜欢

苏俄大革命任弼时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气候乱象促发法国大革命——并对今天有巨大的警示作用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八——苏俄石油工业国有化博弈
宛希俨:大革命运动的先驱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三大革命在今天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