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与作用探析

2017-01-30邵兵华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格武术校园文化

邵兵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与作用探析

邵兵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武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所以说校园武术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校园武术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这篇文章研究的是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我们将对这种影响进行探究,以此来推广校园武术文化。

校园武术文化;大学生;人格;塑造

一、校园武术文化的概念

学生是时代的先锋军,学生身上有很多的特点,例如:创新、活力、诚实等许多优良的特点在学生身上体现,而这些特点也反应了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对于一个学校的名誉、成就以及培养的人才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且不说美国常青藤名校的校园文化对它们的深刻影响,我们只是说有中国常青藤名校之称的学校,例如: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能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这与它的校园文化是分不开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出自《周易》,北京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要求。正是这种高标准,严要求造就了北京大学今天的学术地位。

校园文化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治学理念,是学校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处世哲学,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能够带给学生的也不仅仅是这个学校所教授的课程,能够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更多地是它将在学生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例如李克强总理在很多场合提到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带给他的影响,我们也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作为北大学子的那种实事求是、严谨办公的态度以及风格,这是北京大学的校园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所以校园文化不仅仅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四年的大学生涯,而且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校园文化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通过教育、启蒙等方法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建设,一个学校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将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校园的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所以校园武术文化也能够在人格塑造方面给学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校园武术文化的现状,来总结校园武术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的影响。

二、校园武术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一)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的影响

武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我国以成龙、李连杰等一大批为代表的功夫影星,将功夫拍成电影,不仅在国内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让中国功夫在世界上扬名,这些电影反过来也促进了武术的发展,真正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我国作为武术的发源地,曾经也是武术盛行的国家,上世纪初的武术宗师们曾经设想要用武术强国,不做东亚病夫,我国掀起了学习武术的浪潮,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武术运动。现代社会武术多用于强身健体,当然这也是武术最初的想法,武术在最初的时候就是用来强身健体的,只是在冷兵器时代武术有了更为广泛的用途。但是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全民健身这与一百多年前的用武术健身也是一样的,所以理论上武术来到了又一个发展的高峰期,但是由于武术运动在现当代并不普及,以及其他形式的健身项目例如广场舞等的出现,让武术的发展并不明显,但从《昆仑决》等武术类节目的火爆程度中可以看出,武术可能会再一次成为全民运动。

早在1915年的民国时期,武术就已经纳入了学校体育课程的体系之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武术被编入全国的体育教学大纲之中,使得武术得以快速发展,作为时代的领军人物以及弄潮儿,大学生是最能够接触新鲜事物的人群,所以校园武术能够在大学生中成为一种文化,净化心灵,增强体魄,磨练意志,培养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武术能够称之为一种文化,主要是因为中国武术的招数以及它本身的一种观念当中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一如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所以武术文化中有着“广博”的特点,中国武术讲究厚积薄发,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写照,在中国武术中首推太极拳法,太极拳融合了道家的阴阳哲学,是一种极为高深的拳法,无论从现存的拳法中还是从我们接触到的电视节目、武侠小说中武术都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的身影,这些传统哲学都是中国古代的先贤经过了几代人的修正,才总结出的为人处世的哲学。中国武术讲究“形神兼具”、“天人合一”,形与神的结合,也是武力与文化的结合,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些“武德”,特别是将武术文化的坦坦荡荡、博大精深的内涵把握好,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把握住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根基,特别是对民族的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等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因此武术并不仅仅局限于竞技类的体育比赛,更是文化的一种传承,从这一方面我们就能断定武术定能够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二)校园武术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集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了很大一部分,儒家文化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在武术文化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在武术文化中,中国古代的武术家们大多都有“行侠仗义”的想法,这些我们在我们的武侠电视剧以及小说中看到很多,他们拥有绝世武功,拯救普通众生,虽然只是传说或者虚幻,但是这足以说明人们对武术家的愿景,这也很好的说明了武术文化中含有“仁”这一概念,当然“仁”的定义绝不仅仅体现在济世救人上,它也体现在招数上,在中国最具代表的拳种是太极拳,太极拳的招数阴阳结合,用来强身健体和防身最为合适,太极拳虽然非常的厉害,但是它的理念确实阴柔,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在武术招数的小细节上的体现。再比如“义”,在中国武术史上有很多大英雄都怀有报效祖国的志愿,大侠霍元甲通过精武门来使国人强健体魄,振兴中华,这些都是“义”的体现,是民族大义,为了中华之崛起,很多人在践行着自己内心的“义”,武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诠释民族大义。

这些传统文化的例子我们都耳熟能详,这些都在武术文化中有所体现,通过不断的熏陶,不断的磨砺,这些文化最终将内化为我们自身的一种内在的力量,进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举止,使我们能够在不自觉中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并最终能够影响到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为一个有内涵修养以及内在力量的人。

(三)校园武术文化中的“内外兼修”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内外兼修,对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表达了极为厌倦的情感,而同样的武术文化中也讲究“内外兼修”,在内在修养自己的品格,学习传统文化,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武学的新的出路,传说中的《易筋经》是佛教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后来少林武僧对它进行重新解读,并参悟其中的奥义,最终创造出独步天下的武术,当然这些只是传说,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从中窥见端倪,有些武术是起源于中国的经典的,我们还是将太极拳作为例子,传说中太极拳发源于道家的《道德经》,虽然难以考证,但是从它的阴阳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猜测不无道理,阴阳相济,以柔克刚,而《道德经》中记载,水利万物而不争,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典范。这是武术家们的内在的修养,另外武术家们通过参悟文化经典,以及总结自己的人生哲学,吸收其他门派的特点,将自己的招数精简,使它们更加实用,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近代武侠电影的开创者李小龙,他创立了截拳道,是一种招数精简,实用性非常强的武术。武术的内外兼修,既是“习武之人”的一种练习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表里如一,是对一个人的品德的非常高的褒奖。如果我们学习武术,并且成为武术的爱好者,我们一定会“内外兼修”,如果我们能够长期坚持,这种品质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内在,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格修养。

三、结束语

武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它在我们的道德品质方面有很好的渲染能力,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武术以及武术文化,它的那种由外而内的气质,将会极大的影响我们。我们能够被潜移默化的熏陶,它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内外兼修”的一种理念都是我们现代社会尤其是大学生需要学习的,作为时代的引导者,如果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他必须是一个道德品质好的人,否则很难说他会将知识运用到何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文化窗口,来使它熏陶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净化心灵,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环,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要不断传承发展,尤其是作为现代的大学,要更加重视文化的传承,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解武术的精髓,吸取传统文化中经典的内涵。

我们在学习校园武术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塑造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当然武术不可能只有好处,但是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肯定利益远远大于弊端。

[1]梅汉超.论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3(12):1092-1094.

[2]郑良思.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与作用[D].武汉体育学院,2012.

[3]姜玉兴.武术散打课教学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邵兵华(1990-),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成都中医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运动养生方向。

G

A

1006-0049-(2017)12-0033-02

辅导员通过体育活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FAYYB2016-05)。

猜你喜欢

人格武术校园文化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