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17-01-29谷澄儒
谷澄儒
(淮安市天津路小学,江苏 淮安 223005)
引言
声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而情感培养则是声乐教学的强大推动力,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因此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声乐知识的同时,要把情感培养重视起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不同的形式去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声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一、小学声乐教学活动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声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艺术,它涵盖多种学科,融合了各种学科的优秀文化基础,具有众多学科的基本特征,是一门以发声方法和技巧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声乐兴起于十七世纪,自声乐艺术兴起以来,人们从接受声乐到推崇声乐没有经历太长的时间。然而我国声乐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在小学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声乐呢?笔者认为,小学声乐教学活动中情感培养尤为重要。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学生热爱声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找到声乐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激情,使学生对声乐的热爱程度加深!
(二)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声乐教学中,教师是通过情感传达的方式进行声乐教学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声乐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二、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和本质,情感贯穿于情感教学的始终,在声乐教学中,特别是小学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是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才能在声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首先,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声乐作品,然后把学生带入到作品之中,结合情境教学领悟作品的真谛。其次,教师应搜集重要的情感词语,选用具体的情感词汇激发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内心体会,再次,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地辨别情感表达方式的优劣。
(一)搭建情感培养平台,创设情境氛围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情感培养平台,运用一些道具再现声乐创作的环境,创设一种特有的声乐情境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进入一种亢奋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声乐教学的渴望和期盼,让学生融入到音乐创作的环境之中,体会音乐创作者当时的心情。介绍声乐作品创作的背景,借景激情,引发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更富有情感,使声乐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音乐教学内容之一,特别是声乐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歌词、旋律节奏中的美感,用美学的角度去欣赏教材中的内容,结合教学道具,启发小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表现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去亲身体会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优秀作品,去体会这些作品的时代美和地域美,感受声乐学习中的乐趣,增长学生的审美常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提升中领悟歌词的韵味,为小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道德是人们共同遵守的、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部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深学生对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的了解,提升教学质量和品质。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
科学的思维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心里活动,支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样,声乐教学中思维情感支配着声乐教学的整个过程,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正确引领学生自身的情感生活,帮助学生掌握声乐教学中的基本技能,提升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声乐知识的掌握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各种技巧的掌握。
三、结论
在小学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学生情感培养的解析能够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教学环境,融入到声乐学习之中,提升教学质量。
[1]孙丹.论歌唱思维在声乐教学及演唱中的应用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7(15):45.
[2]汪梅娟.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J].黄河之声, 2017(15):98-99.
[3]段紫逸.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初探[J].艺术教育,2015 (04):144-145.
[4]王华.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4 (02):79-80.
[5]曹文文,朱先华.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02):131-133,140.
[6]葛家川.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大舞台,2010(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