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等待戈多》看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2017-01-29徐梦佳

山西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贝克特戈多流浪汉

徐梦佳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从《等待戈多》看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徐梦佳*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

爱尔兰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把荒诞派戏剧推向了巅峰。本文以伊哈布·哈森的后现代主义不确定特征为主要理论基础,试图从人物、语言和情节三个角度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荒诞戏剧《等待戈多》中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等待戈多》的后现代性。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不确定性

一、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后现代是对传统的一种消解和颠覆。后现代主义趋向于多元开放的,离散的,不确定性的形式。美国后现代主义文论家伊哈布·哈森认为,“不确定性包含复义、破裂、替代等所有形式,影响着知识和社会”。后现代主义永远处于一种动荡﹑否定和怀疑之中。作为后现代文化的标志,不确定性是后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状态的体现。不确定性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代表中心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契合了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以及消解一切秩序和构成的精神品格。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性,形象的不确定性,情节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不确定性。

二、《等待戈多》中的不确定性

(一)人物的不确定性

《等待戈多》中没有对人物外表及年龄特征的描写,而且人物自身也对自己的身份没有什么概念。这种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人物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即人存在于一个虚无的世界中。例如:波卓:你是谁?弗拉基米尔:我们是全人类。而且在小孩来送信的时候,称呼流浪汉弗拉基米尔为亚尔伯特先生,弗拉基米尔也会答应。这种回答身份问题的含糊和不关联体现了贝克特的用意,即作者用这种方式暗示他们代表整个人类。虽然从头到尾戈多都并没有出现,但是戈多却在整个剧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贯穿整个剧的线索就是两个肮脏的流浪汉在黄昏枯树下等待戈多。而这个始终缺席的戈多却紧紧地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和思维。剧中没有过多对于戈多的形象描述,仅有零星一点:“有胡子,也许是白的”。但随后爱斯特拉冈又对送信小孩的评价“他说的没一句真话”,让人不禁心生疑问,仅有的关于戈多的形象描述可能也不是真的。

(二)语言的不确定性

戏剧的基础之一就是戏剧语言。可以说,语言是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主要由语言的不确定性来体现。荒诞派戏剧的语言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语言,总是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模糊不清。《等待戈多》消解了对传统戏剧来说十分重要的台词要素,语言不再是表达剧情的手段;相反,语言的荒诞性成为其呈示荒诞性和不确定性的手段。

在这个剧中,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对白不仅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诞感,还加强了戏剧的艺术效果。人物对话语言极富荒诞感,两个人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却称不上是对话和交流。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说个不停。他们经常不知所云,答非所问,话题也是无聊地饶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甚至使无言的“沉默”也成为语言:剧中几十次“沉默”、“长久的沉默”这样的戏剧体现——当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孤独使他们不能交流、无法交流的时候,沉默就是最好的语言,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达效果。剧中两个浪汉说的最多的就是“咱们走吧”和“我要走了”这两句话。但是两人没有丝毫实际行动,依然站在那里不动。因此这两句话成了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符号。

(三)情节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戏剧一般都会遵从亚里士多德的三一律,情节是完整的,有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后现代主义作家总是想要打破这种戏剧模式,他们打破情节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随意颠倒时间,故事情节因此也会出现更多可能。

《等待戈多》这部剧一反传统戏剧情节的确定性,没有开端,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这个看似简单的两幕剧暗含着深意。这个剧的第一幕是在黄昏时分的郊外小路上枯树旁开始的。两个肮脏的流浪汉百无聊赖地等待着一个名叫“戈多”的人。在等待的同时,他们做着无聊的小动作例如不停地脱靴子穿靴子,抖帽子敲帽子,啃萝卜甚至上吊来打发时间。到了晚上的时候,一个小孩跑来告诉他们戈多今天来不了了可是明天准来。在第二幕,第二天,两个流浪汉又进入了新的等待。等待的场景和第一幕相比,除了枯树上多了几片叶子,并没有其他大的不同。戈多最终还是没来,又是一个小孩子充当信使,重复了同样的口信。两个流浪汉又进入了不知所终的等待。

整个剧并没有借助明显的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而是凭借两个人物语无伦次的话语和琐碎无意义的小杂耍来支撑。全剧以等待戈多开始,仍以等待戈多来结束。等待的过程无聊透顶,漫长而看不到希望。开场是什么样的,收场还是那个样子,中间没有冲突没有高潮,恰到好处的展现了情节的不确定性。

三、结论

《等待戈多》区别于传统戏剧的地方在于: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抓人眼球,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耐人寻味,也没有特色鲜明的人物角色引人深思。反之,剧中人物是悬而未定、若有若无的;对话是颠三倒四、答非所问的;情节是少有进展,重复不断的。在等待戈多短短的两幕剧中,不确定的人物,不确定的语言,不确定性的情节,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它也体现了荒诞派戏剧一个重要特点,即人生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接受生命的无意义并勇敢活下去,如何面对虚无。生命就是一场等待,我们并不知道要等待什么,而等到最后却是一场空。

[1]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2.

[2]吴岳添.贝克特和他的荒诞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徐梦佳(1992-),女,河南信阳人,辽宁大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I

A

1006-0049-(2017)05-0273-01

猜你喜欢

贝克特戈多流浪汉
这下麻烦大了
浅析《等待戈多》中“等待”的象征意义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爱情从这里开始
一个漫长的下午
戈多是谁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谜团
《诗集:贝克特全集1》
“等待”的意义
——《等待戈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