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对高校管理的启示

2017-01-29王一迪陈钰莹

山西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泰罗科学管理学校

王一迪 陈钰莹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对高校管理的启示

王一迪*陈钰莹*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在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理论性知识系统的运用到生产与工艺的管理。泰罗提出,管理就是效率,管理要走向科学等命题,对现代高校管理中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行为都有着启示和借鉴作用。

科学管理理论;高校管理;启示

一、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解读

泰罗所处的时代背景,正是一个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当时,由于管理方式的落后,导致生产混乱,劳资关系日趋紧张,工作过程中大量存在“磨洋工”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泰罗认为,主要是因为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定额工作量,对工人没有进行科学的指导。因此,有必要把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和理论系统地运用于管理的实践当中。这种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是通过大量的观察、测量、计算等手段,由此把工人们的工作经验概括提升为规律、守则或公式,从而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目标。具体表现为:

(一)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人事管理科学化即依据职位的工作内容精心的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这些工人除了人尽其材外,为提高生产效率,还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使之掌握和运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做到人职相匹配。

(二)薪酬管理的合理化

在薪酬管理方面,泰罗主张实行一种“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模式,即工人的工资是由定额工资和差异工资两部分构成。定额工资,即依照制定出一个产品的价值来付工资。所谓差异工资,则是一种实行“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它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或者完成了多少超额部分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这种工资制度可以督促和鼓励工人培养多劳多得的观念。

(三)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让他使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因此,他将劳动方法归纳总结,找到标准的答案,为了有效完成生产任务,制定出各项工作的劳动标准,代替传统的以经验作为工作方法的行为。

(四)管理职能的高效化

为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泰罗主张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人员就是从那时起从普通工人岗位中分离了出来,管理人员和工人各自明确职责,同时改变以往的经验工作法,遵循科学管理。

(五)劳资双方共同实现“精神革命”

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这也属于是管理思想在哲学上的转变。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①

二、科学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借鉴与应用

将泰罗的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的管理,可以改善学校管理的质量观、效益观,同时也可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审视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科学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规范并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随着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高效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为此,在现代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对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培训可以进一步开发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的潜能。这个培训不但包括对普通教师的培训,更应该有对学校管理者的培训。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每年许多校长和领导干部都会暂时离开学校事务,接受定期培训,这些管理者通过培训认识到新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把新知识同自己在平日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启发新的管理思路。

另一方面,学校在宏观层面,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并据此规范已在职教师,使学校教师无论在专业能力、身体素质还是业务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都有相对应的标准。另外,在教师的招聘过程中,要严把“入口关”,注重考核新进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专业水平,吸收那些最适合的人才,并把他们安排在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应尽快改变“重使用、轻开发”的人力管理观念,学校通过培训,不断规范和优化教师队伍,从而为学校教育培育出“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培训,可以利用上岗引导实现同化、利用岗位培训实现强化、利用职业生涯开发实现深化的教师职业培训连续体模式。

(二)细化目标是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

科学管理是典型的制度管理。虽然时代变迁,但人类始终在寻求更好的学校制度。在学校的管理实践过程中,因为制度匮乏阻碍学校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那么何谓制度呢?斯科特提出了他的想法:“制度系由各种认知性、规范性和调节性的结构和活动组成,它们为社会行为提供了稳定性和意义。”②那么,我们可以得到,所谓“学校制度”,是指关于学校的一些规则体系,其作用在于调整学校的内、外部关系,使教育得以有序运行。③

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首先应设立明确的目标,这种目标并非专指十分宏大的目标,而是更为细小的,如果把假、大、空的口号作为教育管理的目标,但具体该如何着手往往没有下文,便很难实现。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更加有效率的完成每一个项目计划。因此在制度方面,首先应该明确细化目标,建立健全机制才能确保最终实现远大理想。

(三)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管理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雇主和工人的最大利益,泰罗认为,要在雇主和工人之间进行一次彻底的“精神革命”。通过改善紧张的劳资关系,消除矛盾与对抗,实现雇主和工人之间在利益上的根本一致,最终提高生产率。

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联系学校管理实际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随着教育管理民主化思潮不断深入,高校教师要求参与学校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教师参与管理指在学校创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机制和氛围,把教师吸纳到学校管理的行列,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校现状、理解学校目标,主动承担促进学校发展的责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学校管理效能的提升和获得自身的不断成长。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自觉、能动的管理主体。为了顺应管理的民主化浪潮,高校管理者要改变学校管理模式,主动面向校内潜在的优厚人才优势,吸引高校教师参与管理。

为此,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学校管理活动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发展,实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精神革命”。通过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校气氛,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在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中,缓和双方存在的矛盾与压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效率,促进学校管理决策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实现“双赢”。

(四)强化现代高校管理的质量观、效益观

科学管理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同时也能够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益。在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政府是高校的主要所有者(民办高校的所有者集中表现为投资主体),而学校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教育组织,显然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学校的质量和效益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和提供其他教育服务得以体现。在我国现阶段,虽然经济水平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日益膨胀的教育需求而言,教育资源仍非常紧缺。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不断壮大高校的发展空间,增强教学实力,这就需要现代高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方向,强化质量观和效益观,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质量应该是全面性的,包括学校提供的各种教育服务和培养的各类学生的质量。显然,教学质量是学校质量的核心,国家教育部门近年来开展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正说明国家对学校办学质量的高度重视;效益也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注重高校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所拉动起来的整体效益。

(五)合理运用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现在各级各类高校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对于在工作上成绩优异的教师予以奖励,对于每一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考评制度和评估体系。但是必须能够恰当运用这些奖评机制,如果应用不恰当,反而会造成员工的士气低下,大家都消极怠工。比如许多学校为了响应政府的绩效工资制度,会给予教师差别不超过百元的奖金,校长们都纷纷表示,如果差额太大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但是这样的奖励机制,反而会使教师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无论做得好与坏都与别人差别不大,反而都不愿意做好。同时,如果只单独奖励个别人,还会造成这些人在非正式小团体中的为降低等效应,长此以往,即使有奖励的措施也没有人再愿意努力工作。

(六)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在监督方面,博比特曾经说过:“效率意味着权利的集中化和监督者对全部执行过程实施明确的指挥。”监督机制同制度的执行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提高生产效率,就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无论是校长决策监督,还是教师教学监督以及学生学业评价,缺乏的是指标的明确性、可测性和可操作性,往往因为含糊其辞而难达共识。泰罗提出一切以效率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必须在有利的监督指导下才能够合格完成。

(七)全面审视高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着重点是组织系统的内部,而对企业外部环境对组织系统的影响考虑非常少。而学校本身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尤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学校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教育的全球化进程也越来越快。由此,复杂的内外环境对高校教育管理活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香港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授郑燕祥认为:“教育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开放和操纵某些或全部关键的相关因素,以便为教育实践提供一种有利的环境,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取教育的效益。”④他所说的相关因素涵盖了个体(学生和教师)、学校、社区、社会、国家系统乃至国际系统等不同的层面。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管理者,在关注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对学校质量与效益的影响的同时,还要认真审视不断变革的外部环境,关注高校的相关利益群体的变化发展。在动态的管理环境中有效地进行优劣势环境分析,给学校发展准确定位,最终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保障高校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规则、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它所主张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对于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理解,笔者认为泰罗不仅影响着管理人员重视教育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他还促进人们研究教育管理问题,出现了一批教育管理专家,他们中有大学的教育学教授,有著名的视导人员。此外,最重要的影响还有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估和测量重视,并且成立了研究机构以帮助学校视导人员和学校教职工如何运用测量和评估的方法。总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作为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的目的就是办好我们的教育,使得学校以最有效的方式运行下去。

[注 释]

①[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57,240,155.

②[美]马克·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M].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82.

③褚宏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校长应注意什么?[J].中小学管理,2005(6).

④冯大鸣.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4.

[1][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57,240,155.

[2][美]马克·汉森.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M].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82.

[3]褚宏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校长应注意什么?[J].中小学管理,2005(6).

[4]陈如平.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性[J].人民教育,2004(21).

[5]冯大鸣.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4.

[6][英]林德尔.厄威克.管理备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72.

王一迪(1993-),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陈钰莹(1993-),女,汉族,广东遂溪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G

A

1006-0049-(2017)05-0008-02

猜你喜欢

泰罗科学管理学校
科学管理幼兔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创奇迹 流翔高钙显神威
蚂蚁与诺瓦泰罗树
蚂蚁与诺瓦泰罗树
蚂蚁与诺瓦泰罗树
蚂蚁与诺瓦泰罗树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