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体式对鲁迅经典小说《孔乙己》作品教学内容的研究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故事情节孔乙己

刘 旺

沭阳县万匹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645

依据体式对鲁迅经典小说《孔乙己》作品教学内容的研究

刘 旺

沭阳县万匹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645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有三个特点:第一、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第三、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小说文本的教学以此为准绳设置教学内容。

小说;孔乙己;教学内容

小说塑造人物,既能刻画出人物的肖像、外形、风度,给人鲜明的感观,又能用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其性格、品质。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既可以表现它的内心世界,又可以作为旁观者进行分析、评价。由于小说能较自由地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现手法,因此对于人物的塑造更加灵活方便。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有三个特点:第一、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在不同的原型的真实生活是捏和铸造的,新的艺术形象的形成,所以比现实原型更典型。

第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中的故事,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有较完整的情节。情节安排是不是合理是小说能否建立的关键所在。古典小说讲求故事自始至终,力求故事结构的十全十美,滴水不漏,当代演义小说每每会故意打破这个情节框框,作家寻求的已经完全不是故事框框,而成了一种流动的状态,情节也就无所谓首与尾的问题,人物也就不一定要有结局,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力。

第三、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环境描写正是为了衬托人物,给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作品中的具体环境不论大小,环境总是人物性格赖以生成的主要客观因素。所以,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

于是,小说便成了文学中拥有很多读者并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文体。在教学中惟有把握住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特征,掌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熟悉生动的环境描写,才可能感悟到多彩的人生,领悟到小说的主题,对学生的成长才会有所启迪。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发表在《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孔乙己》是一篇优秀的概括力很强的小说。作品短小精悍,全文不到3000字,作者有条不紊地叙述了孔乙己凄凉的可悲一生,通过人物形象的描写,概括了那个时代多数读书人的悲剧共性,文章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创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艺术世界,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1]

一、教学的起点在哪里

(一)普通教师教《孔乙己》的起点

考察八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我发现他们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言学习层面,诸如:进行语言训练;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字词。

第二,思想内容层面,诸如:洞悉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根源;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及其罪恶和腐朽。

第三,写法层面,诸如: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从文本入手,探讨文本的具体叙事技巧;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选材得当的写作特色。

第四,学习方法层面,诸如:运用换位法思考孔乙己来酒店里寻找些什么;运用比较手法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二)名师(黄厚江、李镇西、程翔)教《孔乙己》的起点

黄厚江老师的起点:从孔乙己的“手”来解读文本,得出人物的性格、命运,小说的主旨:弄清楚作者从两个角度写手,一是外形,二是动作,而以动作为主。

程翔(北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老师的起点: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认识《孔乙己》一文所体现的民众的愚昧性。

李镇西:孔乙己究竟死没死;人物命运及性格特征、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等。

二、教师在课堂上教了什么

(一)普通教师教《孔乙己》实际教了什么

正字注音如:阔绰(chuò)绽出(zhàn)蘸(zhàn)间或(jiàn)打折(shé)附和(hè)和平he不屑置辩(xiè)颓唐(tuí)戕害(qiāng)

努力掌握叙述和描写的中心;作者是怎样描写社会风情的;领会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课文多次描写“笑”的含义;认真体会“悲凉”的气氛。

(二)名师教了什么

文中几次写到孔乙己的“手”?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命运?文章哪些地方还可以写手?这双手反映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那么什么造成了他这样的悲剧命运?有没有办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教师教《孔乙己》的终点在哪里

(一)普通教师教《孔乙己》,学生学会了什么

社会现实的贫富悬殊、等级森严;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与孩子们说笑,写出了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穿长衫站着喝酒写出虚荣心十足;长衫又脏又破写出懒得出奇轻视劳动;满口的之乎者也写出卖弄学问,热衷功名;教我识字,分豆给孩子写出心地善良;孔乙己:中毒深、被凌辱、受嘲笑。《孔乙己》分析的重点为封建科举制度的戕害,而对咸亨酒店的人们给予孔乙己的冷眼与漠视,却不予处理与分析。[2]

(二)名师教《孔乙己》,学生学会了什么

从孔乙己的“手”来解读,找手-圈手-画手-论手。学生明白了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的惰性,更有封建科举制度下他骨子里那种可怜的清高。

“大约”只是猜想,因为没有人看到他到底有没有死;“的确”是社会的必然结果,在那种社会下他又被打折了腿是不可能活下去的。

一个人和一个社会: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和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一个无望的社会造就了一个无望的人。

[1]吕娟娟.新世纪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调整现象研究.辽宁大学,2013.

[2]洪宗礼主编.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第五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239.

G

A

1006-0049-(2017)05-0164-01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故事情节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