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分析

2017-01-29刘荣娜

北方音乐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旋律美的情感

刘荣娜

(中华大街小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音乐是帮助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健康、优美的音乐可以让审美主体获得美感。小学音乐教学旨在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其主要核心就是审美。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还是习惯采用了直接灌输的方法,无论是知识、唱歌还是欣赏,都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不能得到好的情感体验,更别说提高审美情趣了。下面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一、创设美的意境

音乐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音乐能描述抽象的画面和抒发细腻的情感。审美教育,关键在于抓住情感。所以,要带动学生的情感状态。音乐教学想要达到一个效果,让审美通过审美主体发散出来,首先应该创设美的情境和意境,通过美的意境展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创设意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讲故事、通过电教媒体播放音乐和动态画面、表演等。例如,在关于春天的音乐课程中,老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春天的特点有什么?让学生进行大脑思维运转、观察和归纳,老师和学生还可以一起朗诵有关春的诗词,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声音与动态共存的歌曲,激发学生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不同,在音乐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不管是音乐知识也好还是音乐技能都有所掌握。那么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机会,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唱歌、乐器演奏等形式创造意境,消除课堂的浮躁,优化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表演或观看过程中自觉形成了一种审美观念,有利于审美教育的深入[1]。

二、挖掘美的内涵

在音乐教学中,应当充分结合音乐的特点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音乐有其自身特点,对音乐的审美是一种信号,而不是语言信号。音乐是通过音乐的语言去传递信息、传达情感的。旋律、节奏、声音和角色是音乐的四种语言,教师应该通过这四种语言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情感内涵,在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美并且去享受美。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抒发自己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情感上和学生进行互动,达到审美的教育目的。

比如,在让学生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先讲故事,然后带着故事聆听曲子的旋律以及旋律的变化,让学生从旋律变化的不同阶段中感受情感,感受阿炳代表饥寒交迫的人们内心的叹息,感受从柔缓到激昂的情感变化,体验忧伤的旋律带来的不同快感。

三、表现美的形式

将审美教育贯穿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美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自我展现和自我表达的需求,音乐课程形式感强,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现平台。音乐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对音乐的解读,通过学生自己的方式来展现他们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唱歌、朗诵、舞蹈、乐器演奏等都不失为学生的一个良好的展现形式。学生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融入音乐教学,抒发音乐情感,又能得到精神世界的提升,不失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体验美的情感

如果说音乐教育的核心为审美,那么审美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情感来自于对美的理解和感知。音乐的美包含着很多的艺术形象,在音乐的创造、体会、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艺术形象。它能让学生在享受的过程中产生追求美和表现美的欲望。音乐有着各种各样的美,如诗如画的歌词美,悦耳动听的音色美,抑扬顿挫的旋律美,协调流畅的和声美,千变万化的节奏美等,都能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官等产生冲击,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音乐能与内心进行情感互动,也能通过音乐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如在《送别》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诗词朗诵中读取亲人离别时的不舍与思念之情,然后在播放的歌曲音乐中想象离别场景,细细品味和感受别离的心情,将学生的情感带入,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情感中去体验音乐的美,从而促进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

五、结束语

音乐,直接表现着人类的灵魂情感。音乐在带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将审美教育深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课程中,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很好地提高。

[1]史玉清.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2014(08):169.

[2]蒋仕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8):259.

猜你喜欢

旋律美的情感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7月,盛夏的旋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