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音乐教学中文化素养与鉴赏能力的形成策略
2017-01-29黄盛
黄 盛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中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音乐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对音乐课却与之相反,表现出一种不积极的状态,足以证明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隐含问题。显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仅仅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因而使得课堂缺乏流动感。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入手,精心设计音乐课堂的组织形式,而后积极开展音乐性质的开放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和魅力。
一、将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挖掘学生音乐涵养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形式之一,它以悠扬婉转的旋律、富有诗意的歌词获得了很多学生的青睐。虽然初中生对音乐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音乐课不等同于音乐,由于课堂的限制,很多学生对音乐课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音乐教师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在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方面。只有学生对一件事物充满激情,他们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创造新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活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在音乐鉴赏环节中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情感、体验情境。
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内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深化歌词内容,从而升华学生听歌时萌生的思想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在欣赏歌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能够引起与作词者的共鸣,而后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文、声并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优秀的音乐文化作品,它可以时歌颂一个城市的孤独的民谣,可以是情感充沛的流行歌曲,更可以是饱含赤子之心的摇滚……初中生本就有非常强烈的模仿能力,所以想必具有文化意蕴测的音乐会毫不犹豫地激发出他们的表现和创造欲望,所以在学习音乐作品时,教师为达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可以在电视剧《雍正王朝》获得好口碑后,向他们介绍《得民心者得天下》;《水浒传》热播时,《好汉歌》则成为必学歌曲,歌中慷慨激昂的旋律和浓厚的情感,无不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除了课堂,音乐教学也可以体现在课外活动中,在自由的空间内,学生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音乐天赋及热情。音乐的形式有很多种(单人独奏、合唱团等),无论是哪种都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友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各自的音乐视野,促进校内的精神文明建设。
例如《黄河大合唱》是初中时期的必学歌目之一,这首歌的思想情感很明显就是为了赞扬我们黄河母亲的伟大。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可带领学生举办露天的“电影节”,让他们处于一种宽松的环节中体会《黄河绝恋》《黄河谣》等,这种做法既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可以从歌中体会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熟悉了沉重的情感后,在大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思考每一句歌词应该用何种情感、语速、高低音去传达。这样一来,他们对歌中隐藏的文化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去品味歌的质量和情感,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他们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创造力也都能凸显音乐艺术的绝美气质。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方法
毫无疑问,对于一节音乐课而言,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无非是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内容一旦独特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就与其成正比了。所以初中音乐教师不能将完成教学任务视为最终目标,而要严格要求自己精心设计好上课的教学内容,“赢在起跑线上”。
例如在基础知识传授时,为了使得课堂气氛更加高涨,教师和学生必须站在同一战线,所以教师可以发动学生,采取提问互动、小组讨论的方式灌输基础知识。在问题的情境中,学生会随着教师的指引进入思考、追求、探索的神奇意境之中。尤其是在一首歌曲的节奏特点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分别讲解“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听的方式找出这些音符,进而引导他们去思索和甄别。
四、结语
总之,音乐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生活若缺乏了音乐的点缀,则会与很多美好事物失之交臂。所以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多想、多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顺利掌握音乐技能,放松心情,从而产生促德、益智、健体的功效。
[1]徐淑玲,郑丹.初中音乐课新教学模式的尝试[J].教学论坛,2007 (06).
[2]管建华.对以音乐为基础的中学综合艺术教育课程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