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
2017-01-29王艺澄
王艺澄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江苏 南通 226000)
前言
音乐由音符、节奏、旋律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节奏必不可少,是音乐的“生命”,人们通常以“节奏感”来对一个人的音乐能力进行评价。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活动不断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其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升对节奏训练的重视程度,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合理穿插节奏训练活动,使学生音乐节奏感得以增强,对音乐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节奏感训练活动,使学生音乐素养、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
(一)通过歌曲展开节奏训练,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活动,主动接收知识,音乐教学也不例外。但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尚未对其中的素质教育目标有正确的认识,组织的音乐教学活动仅限于歌曲的教唱与欣赏,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忽视,不但难以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而且难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1]。因此,对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与开展时,教师应该提升对学生音乐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歌曲展开节奏训练,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以提升。
比如,在《新年好》的教学中,教师不可单一地将节奏感的相关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借助歌曲中的节奏引导学生感知、区分节奏。具体而言,教师可先将《新年好》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聆听,并配合以相应的的画面,引导学生模仿画面中的动作,让学生在音乐中不断对自己的步伐进行调整,使自己的步伐能够在音乐中融入。在此活动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初始时,可能无法准确找到节奏,但经多次尝试及教师引导后,可使自己的步伐逐渐与音乐节奏配合。这不但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提升其音乐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节奏感在无形中得到训练,使其音乐能力得到提升。
(二)通过奥尔夫教学法展开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节奏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音乐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其中,声势教学广泛被应用,此教学强调将身体当作乐器,通过脚部、手部等身体的律动来对节奏感进行训练,不但可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加深,而且可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提升[2]。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积极引入,不单一地要求学生通过声音对歌曲进行训练,而应该引导学生以肢体语言对音乐进行表达,用自身的感官去对音乐中的节奏进行感知[3]。同时,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还可使学生对音乐节奏之间的长短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对不同音乐作用中的不同节奏进行理解。
比如,在对《彝家娃娃真幸福》展开教学时,教师可穿上彝族特有的服饰,导入这一反映彝族文化的歌曲,随后对学生实施分组,分为“红绸组”“乐器组”“伴唱组”,红绸组主要负责有节奏地对红绸进行挥舞,以对篝火进行模仿;乐器组主要负责歌唱,并在唱到“阿里里”处拍打节拍;伴唱组相互拉手围成一个圈,在“阿里里”处作出动作,并加入“嘿萨”的伴唱。全班一起对此歌曲进行演唱,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用肢体感受此歌曲中的节奏。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节奏感得到有效培养,使通过乐谱对歌曲进行演唱的能力得以提升,而且能够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使其音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通过捕捉生活声音展开节奏训练,增强学生节奏感
教育来源于生活,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只有将实际生活中的知识点引入,积极与现实生活联系,才能够使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如此[4]。对小学生实施音乐教学时,除了对相应的节奏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声音进行补充,找准其中的节奏感,从而使学生的音律感增强。
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曲子引入到课堂上,如《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此类歌曲经常在学生生活中出现,且有明显的节奏感,韵律也较为简单,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此类歌曲可使学生节奏感得以提升。此外,大自然中也有很多节奏感丰富的声音存在,如鸟鸣叫的声音、时钟转动的声音等。对此,教师可对“收集生活中节奏”的活动进行组织,让学生在课后图小组的形式对大自然中有节奏的声音进行捕捉与收集,并采用相关的录音设备录下来,音乐课堂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收集到有节奏的声音进行播放,随之引出节奏感的相关知识。这样,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声音入手,不但能够让学生对节奏感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确音乐无处不在,对学生善于发现音乐、发现节奏感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通过自创打击乐器展开节奏训练,强化学生节奏感
在音乐乐器中,打击乐器相对简单,但发出的声音却有极强的节奏感,且音色丰富。基于此,对小学生实施音乐节奏感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打击乐进行自创,以使学生的节奏感得到有效训练。比如,在学生身边,对课桌进行敲击、翻动书本、打击餐具等均能发出富含节奏感的声音。对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对“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进行组装,引导学生应用身边的小物件制作打击乐器,并自主进行敲打。在学生敲打的过程中,要求其对节奏变化和音乐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够对不同节奏中声音的强弱、快满进行分辨,从而使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提升[5]。此外,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用手打拍子或者用笔敲击桌面,自配打击乐,使敲打的声音与歌曲融合在一起。
以《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学为例,此首歌曲节奏欢快,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玻璃杯与勺子,随后播放此首歌曲,指导学生在听歌的同时以勺子轻轻敲打玻璃杯,为歌曲伴奏。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音乐教学活动更为丰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乐感进行有效培养,而且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强化,促进学生音乐水平的有效提升。但要注意的是,学生敲打过程中,教师应该予以指挥,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走,否则可能会致使课堂上一片嘈杂,使教学效果受影响。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节奏感的训练不可或缺,是培养小学生音乐兴趣、提升的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对节奏感训练有正确的认识,提升对此部分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教学法对节奏感训练活动进行组织,使学生主动参与节奏感训练,实现其节奏感的有效培养,从而使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张丽娜.浅析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9):98.
[2]刘静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14(11):103.
[3]陈芳.加强音乐节奏训练提高审美能力探究[J].成才之路,2017(05):45.
[4]刘雅琴,张艺娃.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6(02):49-50.
[5]胡艳丰.趣味性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