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初探
2017-01-29高捷
高 捷
(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毋庸置疑,音乐的艺术美由来已久,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也是人文学科的分支,作为传播美育教育和陶冶情操的关键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培养高校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是诸多高校音乐教育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效果不容乐观,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明晰音乐鉴赏对应概念与重要意义
音乐鉴赏通过音乐作品为表现对象,运用听觉、视觉和其他辅助方式,帮助听众感悟音乐情境,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的一种美育教育方式,即是一个囊括了感知、情感、理解和想象、分析、鉴赏等多维度心理与思维审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当下音乐艺术教育的评价指标之一。
(一)提升学生音乐艺术感知力
音乐鉴赏主要针对经典的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生动的音乐节奏、悠扬和谐的旋律以及技艺精湛的演奏技巧,带动学生情感和思想和谐的感悟,仿佛身临其境,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由于,大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其审美观的构建,良好的音乐鉴赏势必提高学生艺术和人文修养,对于形成积极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启迪了人类的智慧,它将艺术思维同逻辑思维相融合,最大限度启迪了人类。众多的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皆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情感体验,这些优秀音乐家在相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创作了音乐作品,透过音乐表现出相应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现实。音乐鉴赏过程中,可以无形之中帮助学生习得音乐基本知识,尤其是在开展相关音乐教学互动环节时,直接触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在进一步的作品分析之中发展自身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最终丰富学生想象力,提升创造力。
(三)培养健全人格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优质音乐可以帮助舒缓紧张情绪,释放思想压力,进而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当下高等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而利用音乐鉴赏课使这部分学生保持身心舒畅,进一步缓解生活、学习中的心理压力,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身心。增加这些音乐创作活动还能够治疗学生已经显露出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高校深化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功能体现。
二、探讨高校大学生音乐鉴赏培养过程中的弊病之处
(一)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桎梏学生联想的可能性
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出纷繁复杂和充满震撼的音乐效果,教师群体普遍认为这种方式有益于学生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以致部分高校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这种过度依赖辖制了学生想象力的放飞,长此以往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锻炼。譬如,《黄河大合唱》充满了雄浑壮丽的艺术特色,画面感和意象都十分鲜明,学生们不需要借助相关画面便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黄河磅礴的气势,自然而然同相应的音乐乐章相映成趣。可是,部分高校教师播放乐曲的时候,却向学生展示奔腾的黄河,一些拉船纤夫以及四散奔逃的民众等画面。显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简单的音乐鉴赏课就变成了图片展览课,制约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二)主观诠释扼杀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经典音乐往往内涵十分丰富鲜明,其内容也并非一成不变,都是紧随时代变革和社会环境有所沉淀的,音乐的内涵渗透着文化修养和生活阅历。毫无疑问,这些都会影响到鉴赏者对于音乐的理解。然而,一些教师授课过程中仅仅是把相关教材和参考书上的解读直接作为对于音乐内涵的权威解释,灌输性的教学模式十分严重。这种不关注和引导学生形成自己认知与理解的行为直接扼杀了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的积极性,并没有在学生倾听音乐的过程中给予恰到好处的音乐术语解释,长此以往,提升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角色定位错误,学生音乐品德低下
高等院校的音乐鉴赏教师一般都是科班出身,毋庸置疑,在音乐专业素养上他们是优秀的,但是真正将音乐鉴赏课融进大学生音乐教学时,却往往没有意识到音乐鉴赏能力对于本科生德育的重要性。一旦这些教师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教授音乐技能与音乐知识,那么势必造成培养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德育教学的割裂,难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思想真谛,继而使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理解有所偏差,最终导致学生音乐品德低下。
三、探究提升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注重学生独立见解与感悟
必须摈弃过往高校音乐鉴赏授课过程中的技能训练为主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单纯就音乐鉴赏课而言,音乐作为非语义性信息,传递和解读环节上就是一个表达个体情感与体验的过程。特别是大学生生活阅历各异,在同类音乐上的理解并不相同,但是只要确保这些心理反应是健康的,音乐教师就需要给予鼓励与引导,激发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与感悟的积极性。譬如,鉴赏音乐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时候,恰当的引导会让学生感受到牧民生活的顺畅,仿佛身临其境,亲眼在歌词的字里行间勾画出了草原的广袤无垠,真正使学生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二)引导感受作品的音乐要素变化
倾听可以帮助学生从体验式欣赏引向审视性的审美情境之中,鉴赏课将音乐美划归为6类:壮美、欢乐美、崇高美、优美和悲剧美、喜剧美。这些美感的界限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共通之处。教师选取音乐鉴赏对象的时候可以在感知音乐表现要素着手,帮助学生体悟音乐要素的微妙变化。在王建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陕北民歌的钢琴演奏中,不难发现她的引子部分采用自由散拍子节奏,前一部分的大琶音和弦隐藏在其中,第二部分乐句结尾旋律丰富热情,运用了多处切分的节奏手法让学生体味了音乐效果的多样化。再如,《黄河》钢琴协奏曲音乐结构庞大,节奏欢快,内涵深刻,创作过程中一方面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又在曲式的结构上突出了音乐要素的变化性,整部作品由四个乐章构成,钢琴、小提琴和小号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异彩纷呈。教师在向学生播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反复倾听中体味音乐情感的渐变以及崇高美。《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独奏曲,唢呐的音色是丰富的,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音乐欢快的节奏变化,这种热烈的音乐情绪也会带动学生真正融入其中。
(三)注重高雅审美的培养,强化音乐文化的相关学习
时下流行音乐深受大众喜爱,优秀的流行音乐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历史与人生真谛,但是目前多数音乐作品品位和艺术性显然并不优质,极易造成学生审美情趣的低下。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崇拜流行歌手、喜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帮助大学生认知流行音乐的本真,多维度展示音乐本体给学生看,以此为契机,帮助他们建立高雅的音乐鉴赏情趣。与此同时,也要兼顾音乐文化的相应学习,鉴赏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或者黄自作曲的《花非花》时,可以将音乐作品鉴赏与语文知识相联系,首先赏析歌词,明确创作背景,明晰音乐表达的深层次内涵。
四、结语
高校音乐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艺术造诣,完善审美修养,健全人格,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但是,当下高校流于形式的音乐艺术鉴赏课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要真正正视这些制约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的问题,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是重中之重。尽管当下高校加强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改革有所成效,但是仍然任重而道远,不容忽视。
[1]于秀娥.加强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衡水学院学报,2017(06):88-89.
[2]肖学健,李田.论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J].教育学术,2017(09):71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