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7-01-29王元平
王元平
(吕梁市离石区高级职业中学,山西 吕梁 033000)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教育大多还是以听音乐、教教材的教学为主,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形同虚设。另外一些学校虽然已经在音乐教育中倡导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但是因为一些音乐教师因循守旧地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高中生对音乐提不起兴趣,进一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中生的心理已经比较成熟,学习比较主动,教师如果在进行教学时仍旧不关注学生基本审美能力的熏陶,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会受到很大影响,也很难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重视审美能力提升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音乐教学无疑是熏陶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改进音乐教学方法也是推动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对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审美喜好。同时,注重提升审美能力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主动鉴赏和解决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使求知欲望得到激发,并且能够将创设情景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深化对音乐的分析与审美。
(二)加强音乐分析能力
音乐知识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也是音乐的血肉。所以掌握音乐分析的基本理论是做好音乐的基础,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音乐素质,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进而对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进行审美分析,还能够体现出个体在音乐学习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个体在社会会生活中更为和谐地发展。学生能够透彻地感受音乐中的美,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分析能力,向现代化音乐人迈进。
三、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具体实施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造性
想要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欣赏音乐的多面性,形成属于自己的音乐内涵。对于聆听角度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让学生感悟作品想要表达的情绪或思想,所选根据音乐作品的节拍、节奏或是旋律等方面,分析作者利用这种音乐手段或要素的目的,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同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每个民族的音乐作品都向我们呈现着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以俄罗斯的民歌《三套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对这首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特色、音乐手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马车夫深受欺凌的悲惨生活,进而对音乐所表现出的俄罗斯特色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往往能给教师出乎意料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情景互动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类似于大合唱、音乐剧演出、器乐表演等等,也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音乐知识竞赛,将整个班级调动起来。分小组进行比赛,一方面能够考察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在协作中能够加强亲密感与配合度,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同时,这种活动或表演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进行打击乐基本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调查班级内部同学对镲、锣、鼓凳打击乐器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习过的同学向没有接触过的同学传授经验。为他们安排一项打击乐的演奏任务,促进他们合作进行打击乐合作表演。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日常中通过练习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在合奏、合唱中学会与他人配合来完成一项完美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充分调动信息手段挖掘优秀资源
想要提高高中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手头就要储备足够的音乐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欣赏,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水平。如今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资源遍地而栖,并为教育教学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天地,也就是多媒体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搜寻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然后通过多媒体设计,为学生呈现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为教师向学生传递音乐知识创造了便捷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音乐作品,为学生引导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倾向。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的提升,学会更多地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还要发挥自己的音乐审美素养,为学生筛选适合高中生审美需要的音乐作品。应该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音乐作品应该适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便学生理解其内涵。
四、结语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提倡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分析和利用音乐知识与技能,缓解高中的学业压力,放松身心,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赋予音乐更多的实用价值。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坚持不懈地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坚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与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
[1]史影,尹爱青.从感知到鉴赏——高中音乐鉴赏课与音乐审美能力提升研究[J].文艺争鸣,2017(05):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