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成长中的“审美体”
——浅议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7-01-29

北方音乐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会美的教材

周 慧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三水校区,江苏 泰州 22530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儿童亦然,只是相对于成人来说,大多数的儿童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方面并没有那么直观、直接。作为艺术门类的音乐来说更是如此,她有别于美术等其他学科,她的展现形式有些比较的含蓄、转折,缺乏直观、冲击性的体验,这给儿童欣赏音乐、创造音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欣赏音乐的美需要一定的底蕴,这是儿童所缺乏的,也正是我们小学音乐工作者所面对的一项难题。那么,如何激发儿童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底蕴,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我们所要思考的。笔者联系个人教学实践,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根据学情选择适宜儿童的教学内容,发现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教学的对象主要是7-12周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孩子天真、活泼,乐于表现,他们的爱直接、大胆。他们愿意接受新兴事物,想要感受音乐的魅力。但由于自身阅历及生活环境所限,不能直观、正确地感受音乐的美丽,这就会让他们抵触这门学科,乃至讨厌音乐。

针对这一特征,我们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学生背景,再从所授课的教材中选择适宜的篇目去进行教学,做到“择其材,因材施教。”以笔者所任教的地域为例,以苏少版音乐教材为范。这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学生的家庭背景、受业程度参差不齐。低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对于音乐这门学科还带着明显的憧憬与向往,中高年级的孩子因为已有几年并不美好的音乐感受生涯,对于这门学科已经有了自己的定义,以致不愿意太多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让他们如此的原因有很多,学习内容的不适应绝对是其中之一。苏少版音乐教材是一部新颖的教材,2014年的版本。教材本身不存在问题,不过因为地域和时间的关系,不一定适合这群孩子。以二年级教材为例,《口哨与小狗》《乒乓变奏曲》节奏欢快、活泼,就很适合这个年纪的孩子学习,孩子们愿意参与到其中去感受、听唱。而《摇篮曲》《宝宝睡着了》这类的音乐更适合一年级的学生,会给二年级的受众带来不快。《邮递马车》《草原上》这类曲目给三年级的学生感受会更加清楚一些。当然,这些关于曲目的感受仅对笔者任教区域的孩子或是相似特点的学生有效,不可一概而论。但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是不变的。儿童是成长的,我们必须关注这一点,选择适宜他们的教学内容,才能获得他们的关注与信赖。

二、根据乐曲背景营造适宜儿童学习的氛围 ,欣赏美

有人说:“音乐是上帝的语言,她是没有国界的。”这句话充分展现了音乐的感染力。确实,激昂的歌曲催人奋起,哀怨的曲调令人沉迷,委婉是音乐特有的语言。

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感受只停留于表面,他们不了解音乐的实质。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还要让他们欣赏美、创造美,所以停留于表面的感受是不够的。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了解创作者的背景,了解音乐演奏的场合、所表达的感情,这才是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为学生揭开音乐的神秘面纱,让他们看到音乐本质的那些东西,这是教师需要做的。所以我们要根据音乐的背景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仍以二年级的教材为例,《乒乓变奏曲》是一首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的歌曲。如果单纯地通过欣赏和教师讲解来教学的话,学生能感受到仅是欢快的气氛,并不能感受音乐中的那种急切、激烈。教者只需在教学伊始,根据这项运动特点活动的场面,或选择本班参加乒乓运动的学生展示。引导学生踏入一个富有节奏感的情境,学生自然就会感受到曲目所要表达的美感、情感。幕其情,渲其氛,引导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曲目,营造适宜学习的环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的良方。儿童是生动的,我们需注意这一点,在他们所适宜的氛围中学习,才能真实地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

三、根据情境教会儿童学习的方法,创造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的指导优于直接的给予。对于儿童尤其如此。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善于学习的,他们善于模仿、强于学习,接受能力好,学习速度快。

音乐有别于一些工具学科,它富有人文性,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在沮丧时激励,在愤怒时安慰,在快乐时共鸣。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学习音乐、欣赏美的方法。教会他们在“静”中欣赏,因为安静的环境,可以给予好的欣赏空间、思考空间,让心更加贴近音乐、贴近美。教会他们在“听”中感悟,在“听”中说,要说得直观,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见解。教会他们说和思,在思中感受美的魅力。鼓励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音乐。例如“三角铁”,这是种简单的乐器便于携带,为孩子们所喜爱。尽管音不多,但功效广。可以在学会以后,引导孩子用它创造美。儿童是真实的,学会了就会去做,他们爱美,愿意展示美。我们应该教会他们方法,让他们去展示音乐的魅力。

音乐是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统一的课程。教学是多变的,教无定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教会美的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