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彝族音乐文化的现代性传播与重构
2017-01-29蔡晓静
蔡晓静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怎样实现贵州彝族音乐文化的现代性传播与重构,已经成为贵州保护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点。在此基础上,需要了解贵州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正确把握彝族音乐文化的保护要求,使人们在提高对彝族音乐文化认识的同时,主动保护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文化不断冲击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回避现代音乐文化,需要使彝族音乐文化吸收现代音乐文化传播的方法,促进自身的传播和发展。
一、建立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陈列馆和档案馆
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具有众多的种类,但是部分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出现被忽视、逐渐消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民间音乐文化被同化或者消失,就很少能恢复,所以进行保护和传播彝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使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就要通过建立陈列馆或档案馆的方法,使彝族音乐文化被更多人所知晓[1]。具体的方法为:第一,需要进行收集彝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料,并且需要了解其在民间传承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彝族音乐文化的价值或者消失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使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在被记录在案的同时,扩大被人们所知的范围。第二,需要重点进行挽救即将失传的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即可以组织和安排专家小组到彝族音乐文化所在地进行收集具体的信息,并且依据调查对象的差异,进行收集相关的乐曲、乐器、服饰以及图片等,将其放入陈列馆进行展览。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外界人群了解到彝族音乐文化的特色,甚至使其可以提高学习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积极性,有助于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对外传播。另外,也可以收集专业人士进行收集和恢复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乐谱、音像资料,并且为其进行编制论著,使彝族音乐文化可以有足够的资料进入贵州彝族音乐文化档案馆,使彝族音乐文化的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保存。
二、完善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基质环境的建设
要想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可以实现现代性传播和重构的目标,就需要不断完善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基质环境的普及,使彝族音乐文化有一个更好的传播环境[2]。第一,需要提高对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传媒视听的重视度。这是由于要使更多人了解到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就需要充分利用传媒视听的作用。比如政府可以合理利用当地的传媒工具,不断进行宣传彝族音乐文化,营造欣赏和重视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氛围,使更多人可以主动了解彝族音乐文化,并将其传播出去。第二,需要充分发挥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课堂的作用。人才对传播和重构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人才的学习和传播,可以使彝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下去。因此在彝族聚居区中小学教学当中,可以加入彝族音乐文化教育,使学生可以从小接触彝族音乐文化,形成对彝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可以贵州的高校当中增加彝族民间音乐文化方面的专业,招收喜爱彝族音乐文化的学生,使其成为传承和传播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力量,为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可以实现现代性传播和重构做出贡献。
三、设置和旅游文化联系的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属于一种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新型的博物馆,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在贵州彝族当地建立民间音乐文化生态博物馆,使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向人们充分展示其特点和优势[3]。比如贵州彝族地区不仅具有美丽的名胜景区,在众多的彝族村落当中隐藏丰富的彝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因此可以在在这些名胜景区当中选择部分具有美丽风景,并且有优秀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彝族村寨建立生态博物馆,使彝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可以进行共同发展。通过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可以使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而且将旅游业的旅游景点当中彝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宣传的基地,也可以使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可以得到更多外界人群的了解和认可,最终实现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现代性传播和重构的目的,具有双赢的效果。但是将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业进行联系,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也容易使民间音乐文化受到商业的影响,出现过于功利化的现象。因此贵州地方政府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控制,使旅游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维持民间音乐文化的纯粹,使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和保护。
四、总结
贵州彝族拥有着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但是随着当地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已经出现很大的变化,无法使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为了使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保护,需要加强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宣传,使人们可以意识到民间音乐文化流传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的保护工作当中,还存在彝族民间音乐文化信息得不到有效保存、无法扩大受众范围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效果。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需要通过建立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陈列馆和档案馆、完善贵州彝族民间音乐文化基质环境的建设、设置旅游文化联系的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生态博物馆等方法,使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现代性传播和重构的目标得以实现。
[1]周雯.论贵州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J].凯里学院学报,2012(04): 152-153.
[2]李林谦.民族音乐多元化前提下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7(17):96-97.
[3]杨凤玲.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J].艺术研究,2017 (03):75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