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伤科推拿课程临床带教效果的体会

2017-01-29陈全利蒋华松李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伤科医学教育医患

陈全利 蒋华松 李义

提高伤科推拿课程临床带教效果的体会

陈全利 蒋华松 李义

为解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了伤科推拿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后,不能将其行之有效的应用到临床实践工作中,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欠佳等问题。通过在带教前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在带教中注重循序渐进式互动教学,并充分融入“基于问题的学习”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并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等措施,激发了学生在伤科推拿学临床带教见习课程中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在临床见习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达到提高临床带教见习的效果。

伤科推拿;运动医学;社会体育;临床带教

随着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发展,运动损伤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避免和治疗运动损伤就成了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因而运动医学专业在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应运而生并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它是一门体育运动与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通过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监督和指导,以达到防治伤病、保障运动者的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1]。伤科推拿作为运动医学中的重要组成之一,被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也被越来越多的体育参与者所接受。

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简称社会体育)作为立足于服务大众体育的学科,同样把伤科推拿学课程作为了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授课主要包括两部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课和以临床见习为主的实践课。在理论课中,授课教师通过幻灯讲解、视频播放、演示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并理解了不同伤科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和临床适应证;而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之中,临床带教见习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临床带教见习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伤科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并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见习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了带教医师面临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多年理论授课与临床带教的教学工作中,对如何提高伤科推拿学课程临床带教见习质量有一些小体会,现介绍如下。

1 课前充分准备,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

带教医师应提前制定好带教计划,在学生进入科室后,有目地、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将在理论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种推拿手法操作要领及临床运用,而不是随意地对理论知识的重复学习,也不是盲目地对各种疾病走马观花式的观摩。在带教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带教医师应对本科近3年的相关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对伤科推拿的优势病种及手法选择了然于心。此外,带教医师必须明确: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及运动医学专业的学生,哪些手法是需要重点掌握的?比如揉、揉捏、擦、推压、搓、抖等;这些手法在不同运动伤病的不同阶段应当如何选择等?以踝关节扭伤为例:初期如何及时使用摇、晃、抖等手法进行筋骨复位;急性期尽量不宜用手法治疗;恢复期如何使用揉、捏、推等进行功能恢复治疗。

(2)根据见习学生的人数,将学生分为每组3~4人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与监督,从而保证较高的学习质量。根据学生的见习时间,以及患者的治疗进程,合理安排见习内容,手法应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由浅至深,这样学生才可以克服害怕动手操作和畏惧出错的心理障碍,做到自信从容地学习。

(3)嘱咐患者带好病历和相关检查,比如CT、MRI等,让学生不仅要学会中医的望闻问切,还要学会看懂现代医学的相关检查,然后根据辩证诊断,确定需要使用的手法、操作顺序以及操作要领等信息,让学生对疾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重点地学习和掌握与运动损伤相关的疾病。

2 循序渐进,融入P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在伤科推拿课程的临床带教中,以带教医师为主体进行说教与操作演示而学生在旁聆听观看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体会就是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动手操作机会少且过程枯燥。因此要着力提高带教见习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并积极参与其中成了临床带教见习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以下尝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将伤科推拿手法操作练习分阶段进行,让学生逐步领悟与掌握

(1)感性认识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对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视频资料中的手法操作演示,领悟手法的操作要领。(2)基础练习阶段:带教见习时,跟随带教医师的讲解和演示,利用沙袋或自己的身体进行一些基本手法的练习,如抚摩、揉、揉捏、推压等,尽量做到操作姿势正确,并持久不变形。(3)互动练习阶段:手法操作做到“形似”以后,小组成员之间互为练习对象,进一步深入练习,要努力做到手法操作均匀、柔和、有力。作为手法的操作者和体验者,双方均要及时相互沟通,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随时纠正不足之处,共同进步。(4)师生互动阶段:对于易犯错和比较难的手法,带教医师要手把手地带学生做正确的手法操作,在学生掌握手法操作要领后,带教医师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摸拟练习,以便进一步纠错树正。(5)实战阶段:前4阶段的练习合格后,方可在患者身体上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患者的效果反馈,进一步提高手法操作的精准性,努力做到“神形俱似”。

2.2 在带教过程中融入PBL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PBL教学模式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可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显著特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自我导向式学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医学类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高效有机地结合起来[2-5]。学生与患者接触后,即操作练习进行到第5阶段后,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正确使用恰当的手法治疗运动伤病?这时应在带教医师的参与下,以学生为主体,以讨论为形式,围绕相关病例或专题的诊治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出治疗方案。并让学生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老师则根据治疗进度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样以踝关节扭伤为例:在踝关节扭伤的初期,如何及时使用摇、晃、抖等手法进行筋骨复位?复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避免?比如局部肿胀。急性期,为什么不宜用手法治疗,而首先选择进行局部冷敷及制动?具体如何操作可以减轻肿胀形成?恢复期,如何使用揉、捏、推等治疗才能尽快促进肿胀消散吸收?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结合病例,查阅相关资料,积极讨论;带教医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具体的病例使用的推拿手法和操作要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PBL式的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增加操作机会

随着患者及其家属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医患纠纷的不公正传播日益增多,一些患者对医院和医生都存在一定的不信任与怀疑,进而不愿意、甚至是抗拒见习或实习学生对其进行检查治疗,在以医师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为主的针灸推拿治疗中尤为明显。为了让见习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成了必备条件之一;并且医患沟通技能已是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七大领域之一[6-8],可见医患沟通在医学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医院位于贵州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医患沟通应当遵守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患者接触时,见习学生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者有礼貌、有耐心,用语文明、语气温和。(2)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民族等信息,与患者交谈时尽量不用易引起误会的语句,比如可能会引起苗族人反感的词语“苗子”。(3)遇本地患者时,尽量学会用本地方言与之沟通,既可有效避免沟通时的障碍,又可改善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4)与患者沟通时,尽量采用交流式的问诊方式,而尽量避免审问式的问诊方式。(5)操作前可先与患者交谈一些轻松的话题,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医患的距离感;操作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了解治疗情况。(6)及时与带教医师沟通,自我省查是否有待改进之处 。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好带教方案,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医患沟通技巧,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等有助于提高伤科推拿学课程临床带教见习的教学质量。

[1]王安利. 运动医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2.

[2]吕立江,林咸明,范炳华,等. PBL教学法在针灸推拿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7):534-535.

[3]古丽丽,赵印震,魏攀,等. 中医视角下PBL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21-22.

[4]王伟,唐慎华,李琼,等. 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10-11.

[5]杨立新. PBL教学模式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病案,2012,13(5):57-59.

[6]罗伊·史沃茨.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2,21(4):11.

[7]周同甫.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从梦想到现实[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2,1(1):12-14.

[8]贺大林,李雁,和水祥,等. 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3-965.

Experience of Enhancing Effect on Clinic Teaching of Traumatology Massage

CHEN Quanli JIANG Huasong LI Yi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Guizhou 563003,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students could not us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Raumatology Massage in clinic work efficiently and being lack of analysis and operating ability without much practical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tr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e used some special methods in clinical teaching. Drawing up an operative and rational teaching plan before teaching and step-by-step approach together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model are used in clinic teaching. In additional, we made effort to foster students with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skills which could bring out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Students have put more interest and initiative in their study after we used these methods. Teaching effect was improved marked by the students could know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better and gain more practical capability.

raumatology massage; sport medicine; social sports; clinical teaching

G642

A

1674-9308(2017)02-0061-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2.031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贵州 遵义 563003

猜你喜欢

伤科医学教育医患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