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力视角解读《我与地坛》
2017-01-29李霞
李 霞
基于学习力视角解读《我与地坛》
李 霞
高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学习力”是一个价值选择,学习力是一个基本概念,本指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有研究者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视角下,学习力可以进一步具体为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本文试以《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为例,谈谈学习力视角下如何解读文本。
一、阅读力,为了信息的获取
阅读的本质是获取并加工信息,其中获取信息是前提。高中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是较强的,这利益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良好传统,但对于信息的获取,反而存在诸多不足。信息的获取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形成阅读认知,二是寻找与阅读认知相关的信息。阅读认知往往会指向阅读的目的,可以肯定的是,阅读目的不同,所获取的信息往往也就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往往是由教师统一确定阅读目的的,因此学生相对少有自主确定阅读目的的机会,而到了高中,强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就使得学生在文本面前有了多种选择。
在《我与地坛》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初读环节,没有急着给出主线,而是让学生素读,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者史铁生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学生往往会结合自己对史铁生的了解,去阅读该文;而对史铁生不太熟悉的学生,则是直接阅读文本,在第一遍的阅读中他们往往还无法直接窥得主题,而到了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往往就能读出一个因为残废而变得颓废的人的内心,对文中“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触摸《我与地坛》的文章主题,并寻找有益的信息来证明自己阅读所感所悟。譬如有学生对第三自然段“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又散落了……”中的这几个关键词是高度关注,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既是对地坛实景的描述,也是对地坛历史的描述,更是对作者自己的描述。因为作者的残废,因为作者的颓废,所以作者的用词中既让人读出地坛的荒芜,也读出了作者内心的荒芜。而当学生读出这些的时候,笔者以为就是阅读力的一种体现,就是学生自己所感受到的文本主题与文本信息的相互印证。
二、思考力,源于问题的提出
既为文本解读,那自然离不开学生的思考,而学生是不是处于思考状态,直接判断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间接手段的选择,如看学生有无问题提出。尽管我们认为没有问题不意味着学生不在思考,但是有质量的问题提出,则一定是思考的结果。
当思考表现为一种“力”的时候,意味着思考不仅是一种学习状态,也不只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是衡量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思维深入程度的,虽无法准确量化却带有量化意味的指标。好的问题和差的问题,也就对应着思考力的高与低。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对于真正的阅读者来说多是不陌生的,其文朴实而又深蕴智慧,因此处于理性思维比较发达的阶段的高中学生,是比较喜欢其人其文的。这也是即使此前有些学生未读过该文,但在读了之后立即就能入境的重要原因。
入境即会有疑。因此文本解读关键在于入境,关于本文阅读情境的创设,这里不赘述,仅从启疑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我与地坛》并不是一篇一读即懂的文本,需要慢慢咀嚼。如“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不少学生读至此处自然起疑:怎么就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一座荒芜的园子会有什么意图?这个意图与作者内心的诸多思绪有了什么样的结合?而向后读至“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有学生提出:若说上帝的安排,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残废了的人、一颗颓废了的心,遇到了一座荒芜的园子,难免会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但这个安排何以是“苦心”的呢?……这些问题的产生,驱动着学生的阅读一步步深入。
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文本作一个解读的话,目的不在于帮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直接抵达教学的目标,而在于研究学生在阅读中所能产生的“可能性问题”,并为问题的引导与回答做好初步准备。像上面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实际上是可以在深度阅读中获得解决的,于是笔者就没有给予太多的干预。从这个角度讲,文本的解读本身就是利用思考力,同时又培养思考力的过程。
三、表达力,指向学生的认识
表达力是学生阅读之后形成的观点的准确化、语言化的一个过程。著名哲学家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表达的一种方式,口头表达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高中语文教学中,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则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只是需要强调的是,表达力培养,是需要指向学生的认识的。
《我与地坛》一课的解读中,学生的认识是多元的,有的与作者同伤,有的则尝试从积极的角度寻找作者心底的不灭的火种,也有的将作者的感悟与自己生活中曾经遭受的苦难结合起来,这样的多元解读使得课堂上出现数十个“哈姆莱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说出自己的理解,又或者给出一个“假如我是史铁生”的主题,让学生重构《我与地坛》并用语言简短描述,这些都是指向学生认识,且能促进学生表达力提升的有效手段。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力培养是重要的,同时学习力培养又是需要载体的。毫无疑问,文本解读是最佳载体之一。
[作者通联:江苏响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