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语调、语气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5期
关键词:咬字语调乐句

杨 丽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汉语语调、语气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杨 丽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在声乐演唱中,汉语语调和语气对于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风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语调和语气共同构成的语势也会对声乐演唱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汉语的语调在声乐演唱中具有表达作品要求的情感和语态、展现演唱乐句的口语化和生活化的作用。汉语的语气是表演者内心表演热情的传递,更是作品内含情绪的表现。声乐演唱中,语势有着明显的指向性和律动性。语调和语气的配合形成了语势,语势不仅包括语调语气中的轻重演唱、缓急咬字,还有张弛有度、起止有时的特点。

汉语语调;汉语语气;声乐演唱

在声乐演唱中,汉语语调和语气对于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风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语调和语气共同构成的语势也会对声乐演唱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汉语语调和语气在世界语言格局中,永远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汉语语调和语气对旋律的风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的民歌就是由语调的吟诵发展而来的。受方言影响,汉语语调在不同方言区呈现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一定情况下,有什么样的语调就有了什么样的旋律。当下声乐的创作与传统不同,传统民歌的创作是劳动人民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产物,是对当下而言颇为珍贵的文化资源,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文化习俗。语气更是具有多变性的特色,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同样,同样的一段旋律及歌词,用不同的语气来演唱,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在当下的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调、语气对于演唱风格的确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语调语气的琢磨与演唱技法的钻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有了语调、语气的特色,演唱者的演唱才能有“味道”。久而久之,不同地区不同作品的韵味也就随之显现了。

一、汉语语调在声乐演唱中的功能

汉语的语调在声乐演唱中具有表达作品要求的情感和语态、展现演唱乐句的口语化和生活化的作用。语调对作品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对演唱者情感情绪的表达也有一定的深化意义。

(一)表达作品要求的情感和语态

声乐作品的歌词有的是诗作,有的是陈述性的文字,也有描述性的内容。不同的歌词内容在朗读上会呈现不同的语调特点。在演唱中,除了乐句的逻辑重音外,能够强调演唱者心情的词也应当适当在轻重、长短上予以加工,以便表达演唱者更真挚的情感。同样的一句歌词或者内容相似的歌词,在不同的旋律中以及前后不同的歌词编写中,会呈现不同的语调特点。例如,在表达欢快喜悦之情的作品中描写寒冬季节,雪景的演唱是十分轻松愉悦的;而如果在表达沉痛、哀愁的作品中描写寒冬,雪景则传达了心境的悲凉,故描述雪景的演唱就颇为沉重,咬字力度上也会有所不同。

同样,一首作品的两段歌词通常会有表达两种情感的情况,但这两段歌词的旋律都是一样的。那么要想在相同的旋律下演唱出不同的情感,语调就在这里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演唱者要注意相同旋律下不同歌词的演唱,是舒缓温和的咬字,还是干脆利落的咬字,是重咬字还是轻咬字,是缓慢咬字还是快速咬字拼合,通过不同的演唱技巧体现不同的情感。同时,两段歌词想要表达的情感不同,那么在语言的陈述上,逻辑重音以及需要强调的词语就会略有不同,此时发挥语气强调的作用,会在细微处体现情感的变化,进而体现作品整体的情感。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情感的多方面表达,品味作品的韵味。

歌唱是一定要表达情感的,歌唱中不带任何情感的演唱是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歌唱中就一定会有不同的语调存在,语调也正因此在歌唱中发挥着传达作品要求的情感和语态的作用。

(二)展现演唱乐句的口语化和生活化

乐句演唱中,语调适当的停顿,对于乐句的进一步发展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语调的停顿有时也促进了乐句的情感表达。且人们生活中的语言也是有停顿感的,同样一句话不同的停顿处会表达不同的目的。在音乐中也是一样,乐句何处停顿、何时停顿都会影响到整首作品的情感发挥。将语调的这种特点融入到歌唱演唱中,会推动音乐的向前发展,深化音乐的情感表达,更使得乐句的演唱有了抑、扬、顿、挫之感,更加具有口语化和生活化特征,更能接近听众,为听众所接受。从而拉近歌者与观众的距离,在心理上达成艺术的共鸣。

在演唱中,语调的适当停顿可以使演唱者主观想要表达的意图更为清晰明确,突出了语义的表达,便于演唱者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演唱者自身体会到的情感突出地传递给听众。例如,在歌剧演唱中,同样的一句颇具正义感的话,在正面人物的演唱中便是铿锵有力、字字清晰;在反面人物如奸细、叛变人物口中便柔弱无骨气、词不达意。所以,语调的停顿也能够反映出人物对事件的态度,深化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

当然,语调的停顿也需与语言的流畅表达达成一致,不能在词语之间随意停顿,也不能破坏歌词的流畅感,更不能因为语调的停顿转变了歌词原本的内容,这样做就得不偿失了。

二、汉语语调、语气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方法

在声乐演唱中,语调在语音的变化形式中得以体现,而语气则是通过语调和情感、态度之间的关系展现的。那么,在声乐演唱中正确地运用语调、语气的特点进行表达是演唱者必须掌握的技术技巧。

(一)声乐演唱中语调的表现方法

想要掌握声乐演唱中乐句的语调,首先要明确歌词的语义。歌词的抑扬顿挫要明确于心,歌词中何处轻唱、何处重唱;何处时值应做延长处理,何处时值应按谱面演唱,要把握好保持的时长;何处咬字快速流利,何处咬字缓慢吻合,何处咬字字字铿锵等等,这些问题都掌握分析透彻后,便可进行语调的分析了。根据旋律与歌词的契合特点,决定何处进行特殊的语调处理。其次,了解了歌词的抑扬顿挫,就要找出语调停顿长短之处,每一次停顿的时长根据句义的变化和音乐的发展都各有不同,演唱者必须仔细分析、琢磨语调在细微之处停顿的时间,这样才能表达出不同的语义。最后,歌词中是否有表现疑问、疑惑、惊奇之处,通常这种情况下,语调一般上升;而表现陈述性或描述性的歌词处,语调一般呈下降或平调状态。

(二)声乐演唱中语气的表达方法

语调传达的信息一般通过语气来体现,语气也是演唱者情感和态度的表现。声乐中乐句的语气一方面受语调影响,一方面更受演唱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经历这样的情景:当我们聆听一个人的话语时,有时在未弄清说话者话语的真正含义之时,通过他说话的语气,我们便能感知其是生气还是高兴、是鄙视还是赞扬。在声乐演唱上也是如此,我们在演唱上要形成一个强大的“语气场”,让听众能够感知到我们内心表演欲望的传递,能够感受到我们演唱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向欣赏者传达我们演唱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期获得欣赏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就如我们在聆听外国声乐曲目之时,有时我们并不能瞬间理解演唱者表达的情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演唱者的语气来判断演唱者在演唱情景中所处的身份、地位,进而分析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就是语气的魅力。

在我们了解到语气的特性之后,我们就要运用一定的歌唱技巧来掌握它、表现它。首先,演唱者要明确自己的声乐演唱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位叙述者,还是一位赞颂者;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是有着具体的故事情节,还是不同情感的传递。当我们了解到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之后,我们便知道在演唱中使用什么样的语气。其次,了解每一乐句的词语组合结构和气息分配,做出正确的语气判断,并在气息适当的地方用合理的语气演唱。最后,还要学会运用语气助词适当的表达语气。歌词中语气助词的写作从来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着强化情感的意图目的的。同样的语气助词“啊”在不同的场景中表达的情感千差万别,演唱者要根据语气助词前后的情景,进行正确的语气表达,不可过分,也不可表达力不够。让人觉得语气助词可有可无,甚至于没有更好。恰到好处的使用语气助词可以为作品的完整性加分。

三、语势对声乐演唱的推动

声乐演唱中,语势有着明显的指向性和律动性。语调和语气的配合形成了语势,语势不仅包括语调语气中的轻重演唱、缓急咬字,还有张弛有度、起止有时的特点。

(一)语势快慢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快的语势意味着演唱速度的加快,表现的是唱词的颗粒性和清晰性,给人营造的的是一种紧张、急促、欢快、活跃之感,既可表现乐观积极的情绪,又可展现慌乱急躁的情感。慢的语势则意味着演唱速度的放慢,表现的是唱词拼合速度缓慢,清晰,韵味绵长。给人营造的是一种缓和、舒展、停滞之感,既可表现宁静祥和的心态,又可给人以呜咽、凝滞之感。有的短小的声乐曲目,一首作品通常只有一种语势。而对于篇幅较长、结构较大的声乐作品来说,通常语势的变化是具有戏剧性的。特别是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经常会出现语势快慢相互交替的情况出现,这种快慢交替对于表达情感有着非常强烈的推动作用。演唱者和听众经常会在这种快慢交替的节奏中感受着情绪的变化,得到美的体验。

(二)语势强弱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在声乐演唱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同一乐句重复的现象。这种现象尤为要引起演唱者的注意。同样乐句重复演唱,在强弱上必然呈现不同的语势。这时的乐句表达一定要有层次的区分。出现在高潮段落的乐句重复,语势往往是加强,出现在尾声的乐句重复一般则是语势的渐弱。而有的作品高潮便是结局,乐句重复则是语势的加强,在最后一次重复时达到强度的顶点。

同一作品中两个乐段也会呈现不同的语势,有的作品第一乐段是陈述性的,第二乐段开始有了情绪的转变,伴随着乐段发展的不同,语势自然也就呈现了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在对比性的乐段之中,语势经常也呈现出对比性戏剧性的变化。语势的戏剧性变化体现的是情感的转变:由平静转为激烈,或是由慌乱转为平息。

在作品转调或间奏前后,通常也会伴随着语势的转变。转调有时意味着情绪的递增,那么语势就要做出渐强的态势,才能显示情绪的变化。而有时一段激烈的语势过后,随着间奏的引入,可能会进入到一段较为平静的乐段,那么语势又会在间奏中做出调整,间奏过后重新形成新的态势。

可见,汉语的语调、语气在声乐的演唱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且语调和语气构成的语势也是推动作品发展的动力之一。语调和语气在演唱中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而恰恰就是这种微乎其微的变化,成为了区别演唱水平优劣的关键所在!

[1] 卜亚明.语言元素在声乐艺术中的解读[J].音乐时空,2014,06.

[2] 董华.声乐:语言的N种表情[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 张鹏.浅谈汉语发音在声乐演唱及发声训练中的作用及运用[D].云南艺术学院,2012.

[4] 吴燕.语气助词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音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杨丽(1973-),女,辽宁营口人,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咬字语调乐句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4~6岁听障和健听儿童语调感知的比较研究△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谈谈诗歌的语调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