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华阴老腔、皮影非遗节目展演有感
2017-01-28汪雪
汪 雪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扬州 225009)
观华阴老腔、皮影非遗节目展演有感
汪 雪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扬州 225009)
2017年4月15日下午两点半在扬州市音乐厅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表演,演出单位是陕西省华阴市老腔保护中心,为观众带来了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的老腔艺术和皮影艺术。2006年,华阴老腔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多年来,老腔艺术已经在海内外多个国家进行了演出,这次在扬州进行展演,令人激动,看完演出,有一些感想。
华阴老腔;古老;皮影;艺术
这是一场有关华阴老腔、皮影非遗节目的展演,节目的主题是——华阴老腔一声喊,2016年央视春晚上和歌手谭维维合作的歌曲也叫《华阴老腔一声喊》,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这“一声喊”真真切切地突出了华阴老腔的特点——亢奋、激越。
这场演出共有十首作品,分别是老腔皮影戏《关公斩华雄》、《关中古歌》、《劝孝歌》、打击乐《十样景》、《陕西十大怪》、《好了歌》、《将令一声震山川》、器乐合奏《大汉遗韵》、皮影戏《三英战吕布》、以及《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
一、老腔皮影戏
对于华阴老腔的初印象就是老人豪迈、粗犷的喊声,以及以长板凳为乐器而重重敲打,但是,今天看了展演之后,才知道华阴老腔原来是和皮影戏联系在一起的。华阴老腔皮影戏表演了《关公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需要五位演员,四位演员进行乐器伴奏,一位演员负责皮影的动作操作,演员们时不时随着剧情的发展高亢地喊上几嗓,负责皮影的演员更是随着音乐的重拍跺脚,投入了很大的感情、激情。在《关公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中比武的片段部分,皮影人物持剑相击之时,后面的伴奏人员用枣木块敲击长凳,长唢呐随着紧张的气氛“嘶叫”,让人看得是酣畅淋漓。
二、华阴老腔与陈忠实
提到华阴老腔,就会让人想到陈忠实和《白鹿原》,陈忠实也是陕西人,他的作品《白鹿原》被改编成话剧进行演出,陈忠实一直对华阴老腔感兴趣,是他将华阴老腔介绍给了话剧《白鹿原》的导演,华阴老腔就此通过在话剧《白鹿原》中的表演,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后来,《白鹿原》被拍成了电影,华阴老腔在电影中也有表演出镜,电影中表演的就是《将令一声震山川》这首作品。
主持人介绍《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时,说道这首作品的歌词正是陈忠实先生为华阴老腔所写的,歌词尽现陕西农村的风味,例如开始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道出了陕西农村的生活情趣。
三、华阴老腔的生活化
华阴老腔是陕西的民间艺术,处处都体现着陕西农村的生活,表演所用的也是当地纯正的陕西话,虽然听不懂,但是演员们的“一声喊”依然触动着我的内心。老腔中的歌曲,歌词贴近生活,比如《陕西十大怪》,唱的就是陕西十个风俗,但是在别人看来可能会奇怪,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歌名。皮影戏表演得也很有陕西人豪爽的气度,《关公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都是由民间百姓所喜爱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除了老腔的故事体裁、演唱语言等等贴近生活,也可以说是从生活而来之外,演员们的排位也很富有生活化,演员着山西当地的褂子,女演员身穿大花袄,还有演员手持大烟袋,手拿乐器的演员,有坐在地上的,有站着的,还有坐在板凳上的,坐的都是手工制作的木板凳,板凳大小不一、高低不同,演员坐的有高有低,还有两人做一长凳,从观众席上看过去,很有生活的画面感。
四、华阴老腔的“进化”
主持人介绍到在中国非遗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华阴老腔需要进化,而不是创新,进化保留传统,创新则改变了老腔的原汁原味。所以,老腔艺术的传承者们、表演者们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前进,他们在不破坏老腔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并亲手加工制作乐器,不同乐器的表演者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心完成好自己的表演,各司其职。
这场展演上,有几件乐器很有特色,吸引到我。有形似于柳琴的月琴,音色低沉,和月琴表演者低沉的嗓音混为一体;有一位老人一直坐在地上敲打着钟铃;另外一种乐器是长唢呐,在皮影戏中和老腔中会在音乐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吹响,像是马嘶声;还有在《将令一声震山川》、《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中,一位老人一手拿着木块,一手提着条凳就走到台前来,抡圆胳膊用枣木块敲打着长条凳,发出节奏鲜明、声音清脆的巨响,震撼人心,这是枣木块与条凳作为的“乐器”。整场演出中,还有几把胡琴伴奏,其中一把胡琴很有特点,是低音二胡,这把胡琴的琴桶比一般的二胡的琴桶大了两圈。
根据这些乐器的特点,老人们创作了器乐合奏《大汉遗韵》。表演当中所用乐器最有爆发力的是打击乐器,本来老腔当中有十样打击乐器,但是留存下来的只有四样,老人也创作了打击乐《十样景》,为大家展示老腔当中打击乐器的魅力。节目里还有老传承人自创的作品并自弹自唱,比如《好了歌》,一位老人弹着月琴先自弹自唱,然后大家一起合唱合奏。
这些作品保留了老腔独有的特色,老腔艺术也会在自身基础上有所进化并传承下去。
五、女性传承人
我数了一下,这次演出的人员有11名以及一名主持人,其中只有一位女性表演者。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一般都是传男不传女,华阴老腔也是如此,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老腔皮影一贯是由家族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仅限于华阴张姓家族中留传。这几年,传承方式有所改变,华阴老腔的张家传承人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学徒,并招收了一名女性演员,这位女演员与张氏家族没有关系。女演员的加入也为华阴老腔增加了一个大大的亮点,也拓宽了华阴老腔的表演素材,这场展演中就有这位女演员为主场的《劝孝歌》,以女性细腻的感情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所崇尚的重孝道,从女性的角度讲生活。
六、结论
展演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老腔的传承者、表演者大都六、七十岁了,有的头发花白,却依然满怀一腔热血,精神抖擞,坚持到底,表演的劲头丝毫未减,实在令人感动,他们用几乎扯破嗓子般的力气的“一声喊”也喊得我热血沸腾。这些传承人年纪这么大,还在进行着展演,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华阴老腔。来看演出的人并不是很多,还有将近一半的座位是空的,华阴老腔是中国所独有的民间艺术,愿更多人能够注意到华阴老腔,了解中国的民间艺术,让这些老表演者的心血不白费。
J61
A
汪雪(1994—),女,汉族,江苏扬州,硕士研究生在读,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