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武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异同辨析

2017-01-28王琳琳

黄河之声 2017年8期
关键词:霸王指法琵琶

王琳琳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 西安 710054)

琵琶武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异同辨析

王琳琳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 西安 710054)

琵琶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两首乐曲在反映同一历史题材时,抓住了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典型音响,然后根据各自不同的意愿在琵琶上描绘出不同意境。

琵琶;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演奏手法

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代表乐器之一,我国历史上的琵琶,形制和名称有多种。最早出现琵琶二字见于东汉刘熙《释名》记:“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摧手前日枇,引手却日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其名当由演奏方法的象声字而来。从形制上看大致为两类:一类两面蒙皮的共鸣圆形琴箱、直径木制,秦汉时期流传的琵琶主为这一种,相传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来的,隋唐时它被称之为秦琵琶、秦汉子;一类共鸣琴箱与颈连接,木制直柄、四条弦、十二柱、用手指鼓弦,是竖抱的。在魏晋之世,因“竹林七子”之一的阮咸善弹此器,遂被称作“阮咸”,即后世的“阮”。

一、乐曲的相同之处

(一)乐曲取材相同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最早记载于清代嘉庆庚寅年无锡华秋萍(1784-1895,江苏无锡人)所编的《琵琶谱》。它们的题材一致。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都是以这一历史事实为基础概括而成。后来,为了方便记忆与了解,人们给他加注了不同的标题。

(二)乐曲主体结构布局相同

音乐中,标题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揭示作品的内涵,它对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对演奏家诠释作品、对欣赏者理解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两首乐曲在反映这个历史题材时,抓住了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典型音响,然后根据各自不同的意愿在琵琶上描绘出不同意境。主体布局相同,都是分为了战前准备、交战场面、战争结局这三部分。两曲的结构方法大致相同,《十面埋伏》是带插部的发展性变奏曲式,《霸王卸甲》是主题与变奏,都具有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的陈述方式,结构庞大,段落分明。

(三)乐曲运用的弹奏指法相同之处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在描写战争场面的时候,都用了“扫弦”、“夹扫”、“煞弦”、“绞弦”、“推拉弦”的演奏技巧,运用“扫弦”、“夹扫”来描绘了战场激烈的场面,运用了“煞弦”、“绞弦”来表示刀枪相击的声音。

二、乐曲的不同之处

(一)作曲者立意不同

两者描绘的主题方式是不同的,《十面埋伏》是整体描写,没有点明主将是谁,只是突出汉军的形象是威严、自信、前呼后拥、军纪严明,主要通过[吹打开门]一段来表现;而《霸王卸甲》则是用了大段的篇幅来刻画项羽的英雄形象,主要是通过[升帐]、[点将]这两段表现。

(二)乐曲开头旋律不同之处

《十面埋伏》在乐曲的一开始即在琵琶的高音区奏出强烈而雄壮的战鼓声,再进入中音区,最后落在低音区上,音色有着明显的变化,其节奏自由,速度也随着乐曲的变化渐快或突慢富于变化。

《霸王卸甲》在乐曲的开始就改变了琵琶的定弦法,将第三弦降低一个小三度,突出D调和G调的羽音、角音,运用大量“轮拂”、“扫拂”发出不协和的尖锐音调,加强了全曲的悲剧色彩,而音区与旋律的进行又在相把位低音区,尤其由四弦快速过渡到一弦的“挑弹”与常规的“弹挑”方向正好相反,突出了四弦的厚重,低沉的音色更显得烦躁不安。

(三)乐曲着重描写的段落不同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各有自己的侧重面。《养正轩谱·顾曲须知》中说道:“唯十面为得胜之师,卸甲为败军之众”。《十面埋伏》相对来说更佳的豪迈、壮观,有更多喜悦的成分。《十面埋伏》侧重于对战争的描写,用“扫弦”、“夹扫”、“煞弦”、“绞弦”、“推拉弦”等多种指法技巧,将战场上刀枪声、马嘶声、战鼓声、风声……,描写的绘声绘色,表现了汉军的不可抵挡之势,突出了战争的悲壮、激烈、疯狂,推动全曲达到高潮。

《霸王卸甲》全曲则用浓重的笔墨渲染了点题段落——[楚歌]、[别姬],刻画了项羽作为英雄的另一方面——内心的激烈矛盾,对比突出了对主人公失败的深切惋惜之情。

(四)乐曲描绘用的技巧不同之处

《十面埋伏》中[点将]用了柔和轻巧的“凤点头”指法,且同音反复十六分音符,使音乐接连不断的向前推进,表现了调兵遣将的情景,描绘了积极主动的备战场面,表现在汉军的精明、机智,暗示了刘备极好的用兵策略。又用左手快而且小的吟法来表现在点将令时严肃紧张的气氛。

《霸王卸甲》中[点将]用了很有力度和气势的扫弦及“鱼咬尾”的方法,是主旋律逐渐递进,速度逐渐加快,来描绘楚军在点将令时的紧张气氛。

《十面埋伏》[排阵]多用“大摭分”的指法,“大摭分”在八分音符节奏行和三条空弦贯穿到底的有力而又规律的进行中,恰当的反应了军卒的众多,队形争气,步伐矫健。

《霸王卸甲》中的[出阵]这是以密集的节奏音型,表现军队的士兵集队奔赴战场的脚步声,力度突出的“扫弦”和极快的速度又采用了“鱼咬尾”的方式来推动旋律的不断向前,体现了楚军的强大实力。

(五)乐曲的结尾旋律不同之处

《十面埋伏》结尾处,以快速、轻巧的“弹挑”和“轮”表现了将士们得胜回营、喜悦的凯旋场面,以一个胜利之师战果辉煌的落下帷幕。

《霸王卸甲》结尾处的速度比《十面埋伏》慢一倍,用“勾轮”走出缓慢的旋律,以示收兵,整曲落下帷幕。虽已“物是人非”,但“不以成败论英雄”,这里更突出的是一个英雄人物的大将风度及柔情一面。

三、结语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这两首取材同一历史题材的曲子,根据不同的刻画对象,以不同用的艺术效果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在不同的立场歌颂了历史英雄。如此壮阔的场面即使一个乐队未必就能达到的效果,却让一把小小的、音量不大的四弦琵琶给做到了,确实令人惊叹。这也说明了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悠久,成果辉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音乐遗产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霸王指法琵琶
千古悲歌霸王祠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霸王”不在家
单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运用
琵琶老店琵琶声
购房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不得不防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论钢琴初级程度学生指法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霸王条款等
琵琶仙·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