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丧葬仪式中的陇东唢呐
——以宁县为例

2017-01-28王文波

北方音乐 2017年19期
关键词:礼俗陇东唢呐

王文波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丧葬仪式中的陇东唢呐
——以宁县为例

王文波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多元化的礼俗活动是陇东的一个重要特色,伴随着每个陇东人的一生。礼俗活动已经成为了陇东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种礼俗文化元素融入到了陇东人的血肉之中,对于陇东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唢呐是陇东礼俗活动中最常用的乐器之一,也与陇东礼俗活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唢呐;丧葬曲牌;影响

一、唢呐起源

唢呐最早起源于波斯和阿拉伯地区,在公元三世纪正式传入中国。由于唢呐的声音洪亮、吹奏简便,很快为民间所喜爱。例如克孜尔石窟中,就已经有了吹奏唢呐的形象。

二、唢呐的发展

最早记载唢呐的史料已经到了明朝,在王圻所写的《三才图会》中说道:“锁奈,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清代,朝廷将唢呐并入回部乐,也用于大驾卤簿。因为唢呐的形状特殊,形似牛角,并且用金属所做,因此又被称为“金口角”,后来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唢呐形式。

三、陇东唢呐

陇东唢呐则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汉族传统吹打乐艺术,又叫做鼓吹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文化,唢呐具有大量的曲牌体系,并且唢呐的演奏人数众多,由于其在音调上的特殊性,使其广泛的应用在民俗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技艺和地方特色。对于陇东地区的民俗活动而言,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都会用到唢呐。每次礼仪活动都是唢呐手在前 ,而鼓乐灾后,体现出唢呐在民间具有领先的特点。除此之外,陇东唢呐还有深厚的文学价值,融合了民间丰富的风俗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唢呐演奏类别,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经过了长期的发展,龙洞唢呐有大量优秀的曲牌,如《苦龙哭海》《送亲人》《十八姐担水》《大祭灵》《终享祭灵》《小祭灵》《中年担水》等不下百种。

四、陇东唢呐在宁县丧葬仪式中的考察

我国过去对于鬼神具有极高的重视,丧葬礼仪足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每个民间地区都有独特的丧葬礼仪文化。在丧葬礼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摒弃陪葬、随葬等糟粕文化,而其主要的形式却没有发生较大的部分。对于陇东人而言,丧葬仪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文化底蕴丰厚,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的精髓,而且土葬,是我国古代通用的形式,不仅在汉族中如此,对于其他的少数民族、各地方而言,同样如此。土葬与我国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往往认为生于土、长于土、亡于土是人们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农业地进步及与此相关的亲土、恋土、入土为安意识支撑并推动了土葬的发展,成为汉民族的代表葬法。

陇东人的一生离不开礼俗、礼俗离不开唢呐,宁县人一生便离不开唢呐了。一个人一生中,过满月要吹唢呐;过周岁要吹唢呐;结婚(出嫁)、庆寿要吹唢呐;丧葬、过三年都还要吹唢呐。其它人生礼俗及其社火、庙会等公共风俗活动中,唢呐手按程序起着导引作用,都在表演着举足轻重而不可替代的角色。唢呐伴随着宁县人的礼俗活动,伴随宁县人的一生。因此,唢呐这种民间乐器、在陇东有着深厚的生存土壤,陇东的丧葬礼俗则是从周礼传袭、继承而来,贯穿于这一礼俗仪式中的唢呐则是必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服务于礼俗活动,在一定场合也成为礼俗仪式的本身。

陇东人去世后,城里人一般都火葬,并且仪式非常简单,礼仪也不是很讲究,而在农村则不然,尤其在我的家乡宁县,丧葬礼仪非常讲究,而且必须土葬,一般去世后,并不是直接安葬,必须等到一个与死者出生年月日相吻的下葬时间才能下葬入土,如果没有合适的时间,可能死者会等几天、一周、半个月等等,在这几天里唢呐一直吹着,直到最后死者入土为安才可以停吹,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老人去世后,家人将老人停放妥当,便挨家挨户通知家族人员及其他邻居,请求一些主事的堂兄或侄子来帮忙料理后事,并请来从头管到后的人物--总管,随后总管和主事商量怎么操办后事,最后由总管安排其他族人具体分工,一起办理老人后事。总管首先要做三件事就是安排人去请阴阳、老小外家、吹手,请阴阳来,根据死者的生死时分来选定坟墓,确定出殓及下葬时间。随后安排要是想办的好一点,就请全班吹鼓手,要是经济拮据就请两个唢呐手,因为唢呐是葬礼前后一直的必须乐器,也许跟我们哪里的文化习俗有关,也许和黄土地形有关,一般顺序为:送终—落草—报丧—请坟—入殓—领羊—进晚饭—走腰点—出纸—起灵—下葬—迎饭—待客—记午饭—送坟—烧纸活—送老外家—晚上搭火等等主要环节,并且每个重要环节唢呐所吹的曲子不一样。唢呐音色洪亮、柔中有钢、连贯流畅、音域宽广、进听不燥、远听清晰等,唢呐调也很多,有过山调、过河调、花调、单开门、双开门、九连环、长路引、双背带等,常作为领奏乐器或者与锣鼓结合演奏,表现热烈、欢腾和雄伟、壮阔的场面,也表现哀思、沉痛的场面,民间吹奏手,根据坏境影响,针对原曲的缺陷,除去鸡叫声压缩鸟叫声,并设计了一些马叫、驴叫等模仿鸡啼鸟鸣、人类歌唱等,从而大大提高唢呐的表现力。

五、结语

据考证,陇东唢呐在宁县丧葬仪式已有几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成为家乡嫁娶、丧葬等活动中主要的音乐形式。其高亢激昂的旋律音调,婉转悲情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浓郁的黄土音乐文化特色,陇东唢呐与当地民间风俗仪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由于其形态完整,历史悠久,唢呐在丧葬礼俗活动相得亦彰而建立起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提倡青少年应该喜民乐,懂民乐,学民乐以及今后陇东唢呐的继承与发展,唢呐作为传统习俗黄土高原的灵魂体现,已经成为一个民间音乐艺术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1]庆阳地区宣传部.庆阳文化春秋[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

[2]宗德胤.葬丧仪观[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J632.14

A

猜你喜欢

礼俗陇东唢呐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滋礼俗——毛把烟、砂罐茶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CLOSE TOHEAVEN
又听唢呐
唢呐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Contents and Abstracts
陇东黄土高原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