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钢琴家的留苏学习

2017-01-28王洁慧

北方音乐 2017年19期
关键词:钢琴家钢琴俄罗斯

王洁慧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浅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钢琴家的留苏学习

王洁慧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20世纪50年代留苏钢琴家是新中国第一批优秀的钢琴家,留苏的学习经历使得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音乐成长经历、开阔的音乐视野、扎实的基本功底,以及富有建树的钢琴理念。本文梳理、回顾钢琴家留苏期间的学习背景与历程,来例证20世纪50年代留苏钢琴家们深厚的文化蕴涵和独特视角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20世纪50年代;中国钢琴家;留苏学习

一、留苏学习的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结束了战争与动乱的岁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刚刚起步,却面临着缺乏建设人才的重大困难。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全球首个社会主义强国——苏联,是新中国开放和学习的目标与依靠,更是当时国家与人民的期盼,“以苏为师”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力的奋斗口号与目标。派中国年轻有为之士到苏联,进行全面系统地观摩与学习成为最适当有效的方式。风华正茂的留苏学子们肩负着国家使命,在广袤的土地上度过了激情和理想的岁月。他们成为中苏友谊的见证者,回国之后,又在政治、经济、艺术等多个领域成为新中国中坚力量的建设者。这一时期,我国共计派出学习各类艺术领域的总人数为七十多人,其中包括钢琴方面的刘诗昆、殷承宗、倪洪进等人。

当时的留苏学生经过严格多方面选拔,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外语水平及身体方面,经过近一年各项严格地考查与选拔,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才的优秀性。这些思想过硬、身体健康的留苏学生深深感到这是祖国的信任, 光荣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更多的是完成学业后,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感。留苏钢琴家倪洪进、刘诗昆、殷承宗等人在北京留苏预备部进行了俄语与政治的培训学习,赴前苏联进行深造,开始了系统而刻苦的学习历程。他们回国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钢琴人才的培养上来,从钢琴创作、演奏到教学研究等工作,为发展祖国钢琴艺术做出了有效的贡献,在钢琴艺术的各个层面演绎着俄罗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多种传奇。

二、钢琴家留苏期间的观摩

俄罗斯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兼容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其音乐在借鉴并吸收了西欧音乐文化的同时,融合本民族的音乐素材而形成了俄罗斯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的音乐学派。加之俄罗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王国,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互碰撞与影响,为其音乐艺术乃至钢琴艺术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20世纪,俄罗斯钢琴学派形成,也使得俄罗斯的钢琴艺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也强烈影响着中国的钢琴音乐艺术。

20世纪50年代留苏学生的派遣毫无疑问地影响着我们伟大的中国钢琴艺术,尤其是中国钢琴学子参加各种国际比赛并展现的中国音乐发展成果等等,都饱含着苏联专家带给中国音乐的无私奉献和支持帮助。1960年,钢琴家刘诗昆、李民铎被公派到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留学,殷承宗、赵屏国被获准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留学,新中国的钢琴家倪洪进1954——1959年留学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也是20世纪50年代留苏钢琴家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们的钢琴艺术都深深受到了苏联音乐文化的影响。

(一)良好的氛围熏陶

众多优秀的师生资源让钢琴家们受到了良好的氛围熏陶:作曲家哈恰图良和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钢琴艺术大师涅高兹等世界一流的艺术家,他们身体力行将对艺术的理解予以传播;学生中阿什肯纳齐等这些音乐家不断鼓舞着中国留苏钢琴家们努力学习。倪洪进在1995年秋季北京聆听阿什肯纳齐的演出后,回忆起1955年初,作为莫斯科音乐院前后同学的阿什肯纳齐,在莫斯科音乐院小厅举行的为参加华沙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进行的全苏选拔赛中,面对强手,年仅17岁略显稚嫩的阿什肯纳齐以弹奏肖邦全部24首练习曲及其他作品脱颖而出,音乐表达超常的成熟与完美。老同学的严谨作风、对事业终生不懈地追求都深深影响着倪洪进。

(二)高水准的艺术交流

19世纪是俄罗斯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世纪。至此,西欧文化的流入、西欧音乐精神的注入,让俄罗斯的文化思想与环境不再封闭,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俄罗斯的音乐家们对西欧音乐进行了更为深入地研究与学习,并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艺术性极高的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柴科夫斯基、强力集团、拉赫玛尼诺夫等都是这时的杰出代表。这样一种交流形式一直在延续,也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留苏钢琴家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观摩平台。高水准的艺术交流活动使钢琴家们视野得以拓展,音乐素养得以提高。如欣赏斯克里亚宾的作品;观摩聆听法国的弗朗索瓦、美国的范·克莱本、加拿大的古尔德等人的钢琴音乐会;甚至是现场观看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以及其它音乐形式的展演也使钢琴家们受益匪浅,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新的高度。

(三)技术与音乐表达的提高

俄罗斯钢琴学派非常重视“重量弹奏法”,这是十九世纪后半叶钢琴家们对钢琴弹奏方法研究的成果,它是对传统弹奏方法中过于强调手指运动和过度要求保持固定手型这一旧观念进行了彻底改革。重量弹奏法中的重量是指人身体自然的重量通过手臂而畅通无阻地传送到指尖,其关键在于放松。留苏期间,钢琴家们的各位老师都是无私地给予。如: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倪洪进多方位地指导,包括规范的指法、准确控制音色、力度的把握、音乐内涵的理解与诠释以及追求音乐审美等。与此同时,倪洪进钢琴演奏的曲目量也由少积多不断扩大,这些都对倪洪进日后的钢琴艺术发展意义重大。

三、钢琴家留苏期间的系统学习

俄罗斯对我国钢琴教育事业有着很大的渗透影响力。钢琴是一门表演的艺术,需要不断的相互交流与学习,需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演奏。留苏钢琴家们在卓越的教学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乐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些都得益于留苏期间的系统学习。

(一)丰富多彩的课程

俄罗斯的音乐学院特别注重课程的横向与纵向的交叉性,故而课程设置丰富多彩而具有实用性,尤其是室内乐合奏课,极大地鼓舞着钢琴家们学习钢琴的热情,提高了音乐的合作精神与协调能。钢琴家们对经典音乐理论层次的认识又是在钢琴史和西欧音乐史的内容设置中,提高了钢琴艺术修养。

(二)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

19世纪,诸如钢琴艺术家李斯特和肖邦等在民族音乐方面做出的成功探寻,给了俄罗斯的钢琴家们追求民族性音乐的启示,民族音乐风格在俄罗斯钢琴音乐中悄然兴起,并形成了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中的民族精神和气质随处可见。如作品《四季》,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一部钢琴小品集,12首灵活短小的作品,与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紧密相关,是作者深厚音乐文化内涵的体现。也表现了19世纪具有情景式浪漫特征的俄罗斯钢琴音乐。真实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获得了听众共鸣。如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就是一部借景抒情的佳作。在这部作品中,技术朴素而简单,却有诗歌一般的审美意境。作者以此为基础,用钢琴的语言,通过对俄罗斯景色的观察和回忆而精准和到位地描绘出来,景象环生,情景交融,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单纯技术训练的练习曲,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拉赫玛尼诺夫对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独特理解。俄罗斯的钢琴音乐家们,将民族性的表达视为一种责任,用敏锐的眼睛和耳朵,带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去挖掘和表现俄罗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三)钢琴艺术观念的见证

留苏钢琴家们的艺术道路受到了苏联音乐文化底蕴的巨大影响,也激励着钢琴家们贡献于祖国音乐事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之后他们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通过对中国人民思想感情、审美意识的深入分析,发掘出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意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有殷承宗改编的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平湖秋月》《百鸟朝凤》等;刘诗昆在1985年,与其他三人共同创作的《青年钢琴协奏曲》;倪洪进的《幻想曲》《叙事曲》等。这些作品织体的多样性以及各式的演奏类型,也使得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很好地实现了“民族化”与“钢琴化”的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共同影响着他们的钢琴艺术道路,而留苏期间的系统学习成为留苏钢琴家艺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四、结语

钢琴家们留苏学习为回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成功地探索和发展了新中国音乐创作的方向。在钢琴这一洋乐器上说出了地道的“中国话”,这是特殊时代所需,也是作为中国钢琴艺术家发出的真诚的心声。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钢琴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建国初期,社会稳定给了钢琴家们优厚的发挥空间,也显示出时代对钢琴音乐艺术的重要影响。留苏钢琴家们肩负整个民族的期待,完成学习与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凝聚着人民的重托,领袖的希冀,民族的荣耀,探索着符合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道路,在传统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的碰撞中,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钢琴音乐道路,能为发展“当代中国钢琴艺术风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J624

A

王洁慧(1973—), 女,山西太原,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学士,钢琴及外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钢琴家钢琴俄罗斯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我是小小钢琴家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