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哭嫁歌女性的音乐情感解读

2017-01-28麻晔斐

北方音乐 2017年19期
关键词:婚姻制度婚俗土家

麻晔斐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哭嫁歌女性的音乐情感解读

麻晔斐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在鄂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以及详细土家苗族中,哭嫁是当地土家青年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封建时代,哭嫁是衡量女子贤德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土家族哭嫁歌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家哭嫁歌的独特的艺术特征,并探索了土家族女性在哭嫁时悲喜交加的音乐情感内涵。

土家族;哭嫁歌;音乐情感;解读

前言

哭嫁歌是土家族群中一种婚俗文化,历史由来已久,哭嫁歌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土家族婚姻制度与婚俗文化的影响。哭嫁歌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出嫁时的一种宣泄心理情绪的演唱形式以此表达女性独特的心理活动,在明清时期,“改土归流”制度打破了土家族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婚姻习俗与礼仪,土家女性自由婚姻因此被桎梏,最终导致了土家族女性的悲惨命运,哭嫁歌因此而来[1]。嫁歌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婚嫁习俗,是当地女性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而产生的一种独有文化,其产生的原因与当时女性的地位以及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一、土家族哭嫁歌产生与发展所在的特定环境

在我国古代,土家族被称之为蛮,其中一项原因就是土家族有自己独有的语言却没有文字,生活地区闭塞,文化落后等。在土家族发展过程中,生活、文化以及习俗等在文字记载上较为稀少,文化传承几乎多是口口相传的形式,土家族哭嫁歌这一婚俗文化的流传形式亦如是。土家哭嫁歌,主要表现了婚姻不自由,对罪恶婚姻制度的控诉。实际上,在土家并未被汉族合并同化期间,土家族男女的婚姻是自由的,男女双方通过交往、对歌、跳舞等方式接触、了解,在男女双方相爱之后,经过土家族的土司作证即可成婚。然而,自明清时代土家归附后,皇朝统治者为彻底兼并土家族,以文化融合的形式蚕食土家文化,实行“改土归流”。受到当时文化的冲击,土家族的婚姻制度也逐渐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等封建婚姻制度转变,土家族女性婚姻因此而不自由[2]。

二、哭嫁歌艺术形态对女性的音乐情感解读

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独特反应形式,是人对音乐客观认知是否符合音乐需求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心理体验。在土家族的哭嫁歌中,产生的特有音乐情感主要是对哭嫁这一婚俗的控诉,表达了当地女性对自己未来的惶惑、恐惧以及期待等复杂心理。

(一)哭嫁歌反应了土家女性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哭嫁歌中,女性所表达的音乐情感较为复杂,其一,表现了女性对音乐对象的倾诉。在音乐情感的强度表现中,音乐对象对歌唱者的意义具有直接影响,意义越大,所引起的情感就越强。若土家新嫁娘哭唱的对象是即将离别的亲人,则其中必然含有依依不舍的情感。通常情况下,哭唱歌多是以哭伴唱的形式,以反复哭唱哭别歌来表达待嫁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亲友难舍的别离之情等[3]。在土家哭嫁歌中,音乐对象通常在新嫁娘心中占据重要地位,盖因长久的耳濡目染,待嫁娘已经认知到音乐对象对自己的出嫁联系紧密,长期心理压抑下,对这些音乐对象哭唱能够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情感;其二,表现了对音乐心理的调节与适应。婚嫁是女性一生的重要时期,是女性由女儿转换为媳妇的重要一步。在婚嫁期间,女性将脱离女儿身份成为一个家庭的媳妇,与往日生活的断裂使女性对往日生活充满依恋之情,而面对陌生的媳妇身份,恐惧心理是人之常态。此种心理状况若长期压抑,必将走向灭亡,而哭嫁歌为土家女性提供一个较好的发泄途径,是土家女身份转变的一种调节形式,心理上身份的转变使得土家女在真正成为媳妇时能够较快适应。

(二)哭嫁歌反应了土家女性与族群的关系,巩固了社会地位

在土家族群中,哭嫁歌是衡量女子伦理道德与才能的标准,是人们权衡待嫁女性聪明或呆笨的标准之一,若土家女在哭嫁时哭的不悲、不感人,还会被人耻笑,进而影响夫家对女性的影响以及女性未来的家庭地位。由此可见哭嫁歌质量的重要性。在土家女性哭嫁时,哭嫁歌是人们对女性才能评估的主要途径。若女性在出嫁时不哭或者哭的不好,将会影响别人对女性品行的怀疑,对女性孝行与贞洁的怀疑,被人看不起,进而影响女性一生的幸福。若土家女性在哭嫁时哭的声嘶力竭、悲切感人,则女性将会受到大众赞扬,认为待嫁女有孝心、聪明等,增加其在夫家的地位。由此可见,哭嫁歌是新嫁娘在婚俗仪式上产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哭嫁歌也是女性表现自我能力的关键。在土家族群中,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多数土家女性难以表现自身价值,在社会上、家庭中,女性地位通常较为低下,十几年的不平等待遇被积压在心底,并且,随着女性出嫁,土家女性的地位还会进一步降低,若女性不利用出嫁时期发泄心理压抑的苦闷,不利用出嫁时期为自己争取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其一生将难以幸福。然而,在当时时期,女性地位普遍较低,直接争取社会地位很难行得通,只能利用哭嫁形式,以柔弱的姿态换取父母兄长的同情心,娘家的支持是女性在夫家地位高低的关键。

三、总结

土家哭嫁歌是土家重要且奇特的婚俗文化,是千百年来土家女性集体创作并流传至今的艺术结晶。在土家女婚嫁时期,哭嫁歌是一种对音乐对象的倾诉,是对罪恶婚姻制度的控诉,也是土家女对自身身份转变的一种调节。并且,哭嫁歌音乐情感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土家女性的认知,影响了土家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土家女性半生压抑的一种发泄途径。哭嫁歌直接显示了女性的音乐情感,对土家女性的意义重大。

[1]张艺馨.土家女儿会的当代文学书写形式[J].南风,2016(17):120.

[2]冉竞华.土家哭嫁歌的情感演变[J].寻根,2015(02):15-21.

[3]肖丽萍.论土家族“哭嫁歌”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13(06):32-34.

J61

A

麻晔斐(1979—),女,苗族,贵州铜仁人,本科,副教授。

猜你喜欢

婚姻制度婚俗土家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传统中国礼法对台湾地区婚姻制度的影响——兼谈我国婚姻家事立法的完善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浅析西周婚姻制度中的法文化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土家传统药刺老苞总皂苷对2O2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改善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