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保障研究

2017-01-28波,肖举,唐红,孙婷,王

职教通讯 2017年26期
关键词:双主体双师职称

范 震 波,肖 先 举,唐 学 红,孙 婷 婷,王 德 堂

“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保障研究

范 震 波,肖 先 举,唐 学 红,孙 婷 婷,王 德 堂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开放教育,要求学校教学目标围绕行业发展、岗位特色进行定位,教学对象适应企业专业需求和生产发展需要。教学目标和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促成了职业教育教师主体的“双师型”能力匹配要求。而目前,“双师型”教师能力发展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问题的基础上,以校企双主体合作为载体,围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构建多元教师培养保障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养途径;保障机制;双主体育人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教育类别,不论是从培养对象,还是从教学目标角度来看,都要求从事教育的主体具有专业的教育能力和丰富的理论专业素养;具有职业任职能力,能够具备企业生产、研发、管理等生产力技能。这种“双师型”专业能力结构,已经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标配”,同时,也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双师型”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师资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从“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问题入手,以校企合作“双主体”为平台,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和保障机制。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困境

作为高职学校教育主体的教师,实现向“双师型”教育工作者的蜕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目前的教师培养机制下,面临以下四种困境。

(一)政府主导环境缺乏

政府部门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理应在规章制度构建,激励措施引导等方面引导建构完善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1]但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顶层架构设计中缺少对于“双师型”教师培育的考量、在职级晋升中缺少政策措施的引导、在“双主体”沟通中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从而从根本上缺乏“双师型”人才培养的土壤。

(二)职业资格能力缺失

在高职院校教师选拔环境下,专业教师主要来源于国家一类院校毕业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学者。企业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由于学历层次、科研能力等条件所限,很难符合目前高职院教师遴选条件。这类进入高职院校的研究型教师,毋庸置疑,具有丰富的专业科研能力,但却陌生于企业、行业生产实际,在生产型、动手性职业能力方面存在重大的缺失。

(三)职称评审激励缺席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职称晋升中,以教师职称晋升为主导,依次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囿于企业职业经历所限和校企壁垒,教师不仅很难评聘职业技术职称,更遑论“双师型”职称晋升。这种在职称晋升中激励措施的缺位,更是反向加强了校企对接的障碍和壁垒的形成,从而成为影响“双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另外,“双师型”双向晋升并未有给教师带来实际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不愿意评聘专业技术职称。

(四)企业主体动力缺位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校企的共同保障,基于现有的机制,职业院校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主动同职业企业合作,希望联合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企业从自身权益角度考量,在没有参与联合培养的义务和责任背景下,出于技术、设备等相关核心技术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消极对待联合培养行为,学校无力改变这种外部环境,从而导致”双师型“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依据专业,在不同的载体平台中得到提升,从而使得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实现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向螺旋形发展。“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载体的条件,即必须具有专业生产实践性的机构和理论应用前沿性的组织。毫无疑问,技术性企业及其附属科研院所成为了首选平台。只有在“双主体”合作中,才能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一)到企业进行研修

高等职业院校在构建校企合作时,可以签订“下厂锻炼”条款,规定专业教师在一定的年限或相应的职级晋升时,必须完成对应的企业研修任务。企业研修任务可根据职级制定,如晋升中级职称时,需完成一线岗位生产创新实践;晋升高级职称时,需完成专业理论应用研发实践;也可以根据教师岗位设置,如规定在教授某门课程时,必须完成相应课程专业的岗位探索实践。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能够以目标为导向,促进教师“双师型”技能的发展。

(二)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高等职业院校应定期依据专业开展专任教师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既可以在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内部竞技,也可以同企业技术人员外部比武。以赛促进,内部竞技发展同行差距,外部比武寻找自身不足,一方面,丰富了不同区域职业院校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对照企业技术人员把握行业技能最新动态,有效地推动教师“双师型”技能的进步。

(三)承担研发任务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同合作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针对企业生产、设计、研发中存在的问题,签订横向课题协议,联合企业共同解决。以任务目标为导向,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校企融合,师资共聘,设备共用的方式参与企业生产实际。在承担研发项目中,一方面,能够了解专业涉及的最新生产技术和行业发展动向;另一方面,能够产生实际的经济利润与效益。在促进教师自身应用性理论发展和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有利于“双师型”团队教学结构的形成。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保障机制

根据组织管理理论,保障机制是为管理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能够为管理目标实现提供有效的物质、组织、制度的保证。(1)依靠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资源,在政府主导下,打通校企之间的壁垒,构建“双师型”培育载体,实现“教育能力+职业能力”孵化组织,实现人、财、物的合理布局;[2](2)引入考核激励机制,将“技能”考核与职级晋升、岗位晋升、课程教授资格挂钩,实现“技能”标准倾斜制,提升“技术能力”在专业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3)引入项目管理机制,在校企合作平台中,寻求价值共同点和技术关注点,形成以协助企业解决专业问题的横向课题资源库,在利益导向中,引导专业教师提升个体专业技术能力。

(一)以“双主体”院系为载体构建“双师型”教师培育组织

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技术依托型企业以“校中厂”的形式,构建“双主体”院系,并签订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界定双方的责任,以学生素质提升为纽带,培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1)以职业技术资质为目标的企业实践。在“双主体”学院中,学校规定专业教师每年定向到规定企业参与企业培训与生产,和企业专业生产人员一样,根据教师专业职级等级,考取相应的职业技术职级等级,如讲师对应工程师;副教授对应高级工程师;教授对应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在“双主体”学院中晋升职业技术序列职称,与评获教师职称享受同等待遇。(2)以实践教学为目标的校企教材编写。以“双主体”学院为依托,根据企业需求开办现代学徒制教育班级,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岗位特征,校企双方教师共同编审实践教学合作教材。通过教材的编写,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是深化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挖潜专业教师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学生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向提升。(3)以技术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技能竞赛。在“双主体”学院设置技能竞赛项目,项目内容既反映企业生产的特点,又反映教师专业技术提升要求。通过定期开展的技能竞赛,扩大同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与交流,了解企业最新生产技术动向和生产设备参数,在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良性竞赛中促进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2.“双师型”教师培养组织管理。“双主体”学院实行理事会协商制度,由学院、企业领导及技术骨干人员成立理事会,负责“双主体”学院的运作和项目的实施。“双主体”学院以学校为主体设立执行办公室,负责“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课程与任务,并组织管理教师企业实践、教材编写、技能竞赛和现代学徒制教育班级组建等相关工作事宜。

3.“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管理。“双主体”学院教师培养经费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其中,教师企业实践费用由学院(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拨付,校企合作教材由双方协商出资,技能大赛由企业出资。“双主体”学院资金由学校教育基金会监管,实现项目申报,双方主管审批,教育基金会拨付的形式使用。

(二)以职级评聘为措施的技能提升激励机制

在构建教师技能发展载体的基础上,为促进专业教师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技能提升项目中,学校人事处师资发展科应以职级评聘为主体,挂钩职级待遇与福利,重点倾斜技术专业职称教师。教务管理处应出台课程教学审查资格,课程教学资格中包含专业技术实践职称和实践经历要求。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双线晋升技术职称优先策略。在专业教师的职称职级晋升中,鼓励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引导教师双线晋升教师职称,专业技术职称和教师职称享受同等的待遇,绩效福利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以职称引导,促使更多的教师自发、自主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2.课程教学审查资格策略。在教学课程安排中,设置课程教学资格审查机制,要求专业实践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资质,一般理论课程优先于“双师型”教师。从而使得“双师型”教师的课时量和绩效待遇高于非“双师型”教师,以绩效为引导,促发更多是教师自愿、自觉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三)以自我价值实现为目标的课题机制

在“双主体”学院中,不仅存在教育任务,并且,“双主体”学院作为信息通道,收集企业在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产品升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善于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设备改造中的专业问题、产品升级中的成本问题”的优势,校企合作形成横向课题。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求解、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反向推动学校专业教师探究生产技术问题和关心生产实践,认知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充分展现职业教育充当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也为学校“双师型”教师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最新的任务课题,极大地促进了职业院校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提升。

作为跨界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一直秉持开放的属性,同行业、企业之间保持着顺畅的血脉联系,以“双主体”学院为载体,以职称评聘、绩效考核为抓手,以自我价值实现为目标,通过企业研修、技术竞赛、横向课题和专利教材等多种途径,培养出专业理论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的“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

[1]洪娟.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多元保障机制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39-41.

[2]刘丽,张晗,关曼苓.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2-54.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B-b/2015/03/01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项目“现代学徒制视野下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SJD48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项目“高职院校教师自我发展的现状分析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488)

范震波,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校企合作事务管理。

G715

A

1674-7747(2017)26-0052-03

[责任编辑李漪]

猜你喜欢

双主体双师职称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