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生源背景下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需求分析
——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1-28徐玉华

职教通讯 2017年26期
关键词:生源人文院校

徐玉华

多元生源背景下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需求分析
——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徐玉华

高职院校拥有多种生源的学生已是普遍现象,这些学生在人文素养状况、对人文素养的认识以及对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为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需要在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完善课程体系、打造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多管齐下的实践和努力。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生源多元化

1998年4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由四个方面组成: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养,它是构成大学生其他三种素质的基础,因此,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必须贯穿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整个过程。

“人文素养”就是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它是人的内在品质(文化素养、知识结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的体现。[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对公民人格塑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数量与学生人数上均已占到高等教育的半数以上,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品档次越来越高,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2]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为了争夺优质生源、提高办学水平,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多种招生方式,造成了各高职院校很可能同时拥有参加高考和未参加高考、来自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的局面。这些同学在一起的生活、学习中会有哪些异同以及如何应对,已成为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事关高职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信院)自2011年参加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试点以来,既有普高统招录取的学生,也有普高和中职注册入学的学生;既有单一生源的专业,也有多种生源的专业,是生源多样化高职院校的缩影。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一、不同生源的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需求调查

2015年下半年,笔者指导调查团队在苏信院普高统招、普高注册和中职注册三类生源的学生中,就人文素养的了解、人文素养状况和对人文素养教育的认识等三个方面开展调查,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情况综合来看,(1)普高统招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责任感自我评价较好,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也较理智冷静,对人文素养的认识相对较深,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要求较高,其中,近七成的普高统招受访学生认为苏信院的人文教育“还可以”或者令人“满意”,但该类学生的“不满意”比例也最高,达30.56%。(2)普高注册学生在自我学习态度、文明举止和社会责任感评价方面与普高统招学生相差不大,但他们的集体活动认同度低于另两类学生,认同“权利和金钱才是真理”的比例相对较高;该类学生对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有一定意愿,但也有30.53%的该类学生只是“顺其自然”,没有具体的措施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超过八成的该类受访者表示苏信院的人文素养教育“还可以”和令人“满意”。(3)中职注册学生对传统价值、儒家思想的认可度都低于其他两类学生,对人文素养意义的认可度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意愿也远低于另两类学生,但他们对苏信院的人文素养教育的满意度最高,八成多的该类受访者表示苏信院的人文素养教育“还可以”和令人“满意”,但在对本次调查意义的认可上,他们的认可度最低,超过半数的该类受访者认为本次调查“无聊”或者“意义不大”,超过其他两类学生约八个百分点。

在随机抽取的15名访谈对象中,只有2人表示不太了解人文素养的内涵,也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原因主要是“喜欢我行我素,只要开心就好”、“平时课业负担较重,无暇顾及”。其他访谈对象都自认为对人文素养有一定的认识,也会通过多读书、了解先进典型人物事件和学习社会公德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对自己人文素养方面的不足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有同学认为自己不够谦虚、说话不考虑对方感受,也有人觉得自己缺乏恒心、毅力,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稳定。在列举周围同龄人的人文素养不足的表现时,受访者认为,同龄人比较突出的不足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少或交流的方式欠佳以及分享意识差。同龄人主要是通过网络、图书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对苏信院的人文素养教育进行评价时,有3位受访同学用“一般”和“不太到位”来表达不满意,基本与问卷调查的结果符合;其他同学的评价都较高,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多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多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加强日常行为举止的教育、引导、甚至督查,课外活动的形式还要多元化、宣传的力度还要加强,增加读书活动引领学生多读书等,涉及的范围与问卷调查的主观题部分的回答类似。

普高统招、普高和中职注册三种入学渠道学生在人文素养现状和对人文素养的了解,以及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评价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这为教师更好地发现他们的差异、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转变他们的认识提供了依据。

二、制约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主要因素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错综复杂,在调查中,受访学生列举的制约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因素中这三者列前三位:“社会主流导向造成学生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学校管理不足,无法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其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另外,“课业负担较重影响,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以及其他因素都有涉及。

(一)社会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对社会发展推动作用凸显,经济效益在很多行业的评价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整个社会重视科技、看重投入的经济产出,甚至在教育领域,很多学校、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毕业后有一技之长,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是有出息,能挣到钱、挣大钱就是成功,否则,素质再高,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一切都是白搭。整个社会这种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导致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地位的弱化和缺失,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二)学校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不足

有些高职院校过分重视专业教育,对整体的人文素养培养关注不够。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专业课比率较高,人文课程的课时被压缩甚至干脆取消,高职院校成了“职业培训”的场所。虽然,这种现象部分是由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所致,同时,也是出于为学生就业准备的考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职院校对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三)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职业理想模糊、劳动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和社会责任感淡薄,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独生子女政策造成家长对他们的溺爱,家庭人文素养教育不到位,也有部分原因是家长自己在价值观念、文化程度、生活态度、教养方式上存在某些缺陷。

(四)部分师生对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错误观念,尤其是部分专业教师,认为高职教育重点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术,学生毕业后能马上胜任工作,人文教育可有可无,更别提对相关专业领域中的道德、伦理、法律等人文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而源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许多高职学生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了,考试及格了,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就可以了,轻视整体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轻视人文学科,认为读名著、学哲学不如学技术实惠,导致一些学生眼界狭隘、志趣低俗,有技术、没文化。毕业后,综合素养的不足使其工作能力大打折扣,限制了个人的后续发展。

(五)课业负担及其他因素

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上花费了绝大部分精力,也有人疏于学业,把精力放在了创业、打工甚至玩游戏、谈男女朋友上,影响了其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三、构建适应不同生源学生需要的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人文素养教育既是全方位的,也是全程的。在生源多样化的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需要多管齐下,“组合出拳”。

(一)学校层面: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地位;完善课程体系,充实人文素养教育内容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校的高度倡导和重视,高职院校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实用性和技能性,体现了其办学特色,但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目标。现在学生人文素养的严峻形势应引起高职院校的注意,各院校应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为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群策群力,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和办法;鼓励教师开设各类人文素养类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状况实行学分制,督促学生主动选择人文素养类课程,促使学生自觉提升人文素养,尤其是对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各院校的重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个人的不重视。

在人文类课程设置上,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该类课程性质及内容单一,缺乏系统,难以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与能力的多样需求。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类、心理健康等人文素质核心课程有一定的课时保证,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这些课程受学生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只能使学生形成对人文素养的最基本认知,很多受访学生在调查中建议多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注重选修课与必修课结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浓厚兴趣。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以人文讲堂等多样、灵活的教学形式,开设文学鉴赏、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人文课程或专题讲座,整合院校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合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等智识能力。这样既可以增强对人文素养提高意愿不高的学生的吸引,也为对自身要求较高的学生提供提升自我的途径。

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完善在线人文教育平台。[3]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高职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图书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发挥传统图书的育人功能之外,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的教育功能,平台的设置应充分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宗旨,形式上可以丰富多样,但要具备互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网站制作、编辑及互动中来,将其建设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家园。

(二)教师层面:不断自觉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教育能力

文、史、哲和艺体等学科是人文素养教育具体实现的主要阵地,而高职院校这些学科的师配置还十分薄弱。这种状况的存在并非由于人才短缺,而是由学校的办学思想、课程设置决定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引入上更注重技能型人才,人文学科的教师只是个点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人文素养教育自然徒具形式,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现任的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要不断扩大自己的人文知识面,还要继续加强人文知识积累。教师也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使自己具备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豁达的品格,以深厚的人文精神感染受教育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4]总之,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要努力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三)校园软环境层面:构建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调查中,很多受访者强烈建议学校多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和读书活动。学校应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如请名师名家进学校、进课堂,多举办一些文化意蕴浓厚的人文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重视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将人文素养的教育延伸到各式艺术文体活动中,在诸如读书分享会、艺术节、辩论赛、书法、作文比赛等具体活动的开展中建设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

[1]王菊香.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5(3):34-36.

[2]宫宁.基于民生改善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3]张霞,孙淑萍.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模式与路径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23-25.

[4]谢狂飞.美国品格教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徐玉华,女,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高职教育。

G711

A

1674-7747(2017)26-0016-04

[责任编辑李漪]

猜你喜欢

生源人文院校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