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声乐演唱风格的形成

2017-01-28刘会轻

黄河之声 2017年4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审美观演唱者

刘会轻

(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论声乐演唱风格的形成

刘会轻

(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在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中,对于声乐的演唱表演是被普遍接受与喜爱的,大批的优秀的演唱者用自己的方式去形成独特的风格,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满足,声乐演唱从最初的发声训练到最后身心素养的养成,这是一种风格形成的过程。

声乐;演唱风格;形成途径

声乐演唱是被广大群众所喜欢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无论是其表演风格还是演唱曲风,但是艺术是没有局限的,对于声乐演唱也是一样的,这样在大量作品涌现的现代,真正的形成独特演唱风格的演唱者却不多,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样的,也因此对于声乐演唱风格的形成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发声技能的培养

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拥有一副天生的好嗓音是必备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再掌握发声的技能,就能完整的演绎声乐演唱。作为歌唱者想要使得声乐演唱能够更加被人所喜爱,在本身来说就要有一副健全而又强壮的发声器官,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发声器官才能使得歌唱技能能够被正确的使用。所谓的科学发声就是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个体使用不同的方式,它不会按照一个标准来对所有人进行约束,同样的这种发声技能的培养也不会让一个国家的歌曲都按照这一个标准来执行,这样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应该让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根据演唱者不同的演唱风格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发声技能的培养是不能再违背自然规律与审美标准下进行的,它应该是更符合不同的人的嗓音发展规律来开展的,这样在演唱的风格上才能形成不同,也才能更加的凸显个体的特性,因此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技术,才能不断的去完善自身的发声机制。

二、个性与心理机制的完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对于声乐中个性品质的重要性有一个记载,是这样形容的“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说明在声乐的表演中,歌唱时情感的表达是整个歌唱的灵魂,通过音乐化把人的情感进行抒发,从而来达到人们情感的一种释放。无论是从生理学还是心理学上来说,对于歌唱的影响都是有的,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这些都会在声乐的演唱中被表达出来。从生理学的各项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的发声器官是受到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这些神经器官控制我们的听觉、视觉等内在的感官感受,也因此它也是能控制我们的歌唱行为。在心理学上,人的各种活动的产生都是在心理的调节下进行的,也因此想要声乐演唱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这样在歌唱的表演中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培养乐观的品质

人有不同,其心理特征也会不同,良好的心态会使人身心都感到愉悦,积极向上的情绪会使得人内在分泌出一种能缓解疼痛感的激素,在这种激素的影响下,人在练习声乐演唱时就会产生比较兴奋、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带动着全部的发声器官来进行协调配合,让整个身体器官都能得到良好的协调。在声乐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在表演的过程中就会有一种与观众互动的情绪产生,以此来使得整个现场的气氛达到高潮,也让听者能够深刻被演唱者所感染,带动起整个听觉以及视觉的感官。

(二)坚强的自信心理

健康的心理不但要有乐观的品质还要有坚强的自信心理,自信心理是演唱成功的有利保证。无论是生理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认为人只有先有了自信的心理才能有其前进的动力,也就是说只有心里够自信才能在声乐演唱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让情感得到充足的释放。声乐演唱的成功与否,与个人的先天因素有关的同时,也和后期的培养与练习是分不开的,一个成功的演唱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弃掉心理上的所有负面情绪与压力,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中,可以说就是用生命在歌唱。在舞台上,所有的焦点都在演唱者的身上,因此只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在舞台上发挥出最好的自己,让演唱变得完美。

(三)灵活的适应性

除了有乐观的品质和坚强的心理之外,还要具有灵活的适应性,也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样的演唱环境中,都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演唱表演,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适应性的养成是需要不断的积累各种表演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发声情况而进行随时的调整,让自己的演唱风格不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或者是影响比较小,这样才能使每一次的表演都能得到完美的演绎。

三、审美观的养成

自古中国人对于音乐的欣赏就有其自身的审美,从古至今审美观一直与文化息息相关,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对于声乐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与审美要求,对声乐艺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歌唱的情感表达不只是只为个人的情感,它的情感内容是丰富又宽广的,可以是包含民族精神也可以体现民族文化,不同的国家与民族都有着自身的审美特色,这种审美观也会融合进声乐的演唱风格中,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求,就需要对审美观进行养成,使其能成为声乐所特有的声乐审美观。

对于中国人来说审美观一直都和传统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古至今都是一脉相承,无论历史怎样演变,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是永不停止的。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经过历史的推进也在逐步的成熟完善中,对于声乐有着其独特的审美观,在长期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的追求。这些审美观点构成了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它也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的根基。在此基础上,现代美学观的形成也是深受其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受到各种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独具现代气息风格的音乐,如流行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等,这些现代气息浓厚的音乐大量涌现,为整个音乐文化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这些元素也在冲击着传统的声乐,因此现代音乐的审美观就在此慢慢的养成。开放的社会环境,为每一个歌唱者创造了创作的灵感。

四、以科学为依据形成独特的风格

想要形成独立的声乐风格就需要有科学的声音概念,只有这样在声乐的演唱过程中才能够保证声音的统一性,这也是为了确立声音的风格。人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都是从直观的印象在经过人大脑的转换成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就是让整个事物成为一个系统、独立的体系,也是为了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把握事物的本质而形成的。在声乐的演唱过程中,要形成符合自身演唱特色的声音概念,这是属于个体的特色,也是个体比较突出的标志。声音概念是指在有关的声乐演唱的理论指导下,对歌唱技巧、表演、审美等因素进行概念性的总结。作为歌唱者来说,只有真正的形成声音的概念才能对歌曲有独特的见解,在表演时才能突出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而不是只停留在歌唱的技巧上。

一首歌曲的演绎,在初学者来说,多数都是停留在对歌曲的演唱技巧上,还不能够对其形成高度的概括与总结,在情感的表达上就会比较欠缺,不能真正的把创作的背景以及内涵进行深入理解,这样就会变成单纯的机械式发声运动。曲动人心,这种境界是要在对歌曲的技巧以及各种情感中融入了自身的情感,然后通过演唱给表达出来。初学者在这一点肯定是做不到的,一般都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对其艺术处理,才能使得整个歌声变得婉转动听,有了生命。形成声音概念是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演唱者不断的对自我进行调整与突破,在音乐的领悟上有新的感悟,同时对于各种演唱技巧都能熟练掌握,同时让整个表演自然而又充满丰富的情感,因此良好的声音概念对演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指导。

演唱风格的形成是离不开声音概念的,可以说只有具备了科学的声音概念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声乐演唱风格。声音概念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同时它也是随着演唱者自身的认知与个性等不同而不同,所以说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的可变性很强。演唱者的先天嗓音的不同,在音乐艺术上的修养就会不同,要结合这些因素形成自身的声音概念。声音概念的不同,和地域、性别等都有着脱不掉的关系,比如说南方人喜欢唱一些比较缠绵的小调,有一种江南水乡的婉约;而北方人则是有一种从内向外爆发的豪爽曲调,把北方的豪迈都给嘶吼出来。这样的情况下,南方人就很难唱出北方的这种豪情,有先天嗓音的限制,也有文化的影响。所以说,只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音概念,才能形成科学的演唱风格。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大批优秀的演唱者在艺术的舞台上大放光彩,他们的演唱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这是值得肯定的,在对声乐演唱的风格上不断的追求去突破自我,所以艺术是没有极限的,为了更好的表演是值得我们为此去付出的。■

[1] 马愔.声乐演唱中艺术风格的形成初探[J].艺术科技,2016.

[2] 徐跃东.论声乐演唱之音色取向与作品风格的联系[J].音乐创作, 2014.

[3] 刘潇林.论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D].西南大学,2009.

[4] 杨咏.论声乐演唱风格的形成[J].中国音乐,2008.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审美观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