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4期
关键词:乐歌曲调学堂

谢 丹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浅论学堂乐歌的特点及意义

谢 丹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学堂乐歌,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学生集体演唱创作的歌谣,诞生于民国时期,单从艺术角度来看学堂乐歌并不成熟,但是却是造就了一批音乐教育者,对我过音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学堂乐歌;音乐教育;曲调

我国有着上千的悠久历史,其中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到了民国初期,学堂乐歌正式走进了课堂,当时的曲调是以日本、欧美为主,当然也有部分中国人自己作品,但数量不多。学堂乐歌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我国的音乐的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学堂乐歌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清末民初时期,鸦片战争爆发,随着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再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当时的中国惨遭列强的凌辱,百姓苦不堪言。鉴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发起了维新运动,废除禁锢中国上千年的科举制,设立新学,其中,“学堂乐歌”也在新学之列,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次运动失败了。后经多方努力,在1902年,音乐课才正式进入课堂,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学堂乐歌的特点

(一)创作题材特点

鉴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学堂乐歌的创作题材多与以下两方面相关:

首先,与富国强兵的爱国题材相关。我国音乐历经千年,每个时代的题材都不尽相同,大都与当时的环境相关。学堂乐歌的出现时期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堂堂一个文明古国、东方大国被列强肆意践踏,我国领土被列强随意侵略和瓜分,更有甚者,有些国家甚至妄图独自占领中国,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因此,看着中国四分五裂的现状,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是爱国志士共同心愿,这也在学堂乐歌中有所体现.如:夏颂莱的“何日醒”、石更的“中国男儿”等等,都反应了当时的历史环境。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这首歌不仅仅是作者的愿望,同时也是中华四万万同袍的愿望,把列强赶出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大中华。

其次,与妇女解放运动相关。我国的封建制度时间较长,其封建思想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尤其是女性更是地位低下,中国封建思想“三从四德”,“女人以脚小唯美”等等,不仅从身体上压迫女性,从心理上也歧视女性。

随着中国开放,以孙中山为核心一批爱国志士领导全国人民开启了中国新的篇章,这对于上千的封建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女性受到的冲击更加强烈,因此,出现了一批专门针对解放女性的歌词,如秋瑾的“勉女权”、沈心工的“女子体操”“缠足苦”等等,都是要求妇女解放的歌词题材。

再者,赞美共和体制,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题材相关:辛亥革命的成功了,标志着我国长达千年的封建统治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当时列强侵入,搞得民不聊生,因此,此时的歌曲中许多赞美共同体制、如杨度的《黄河》、沈心工的《清军对镜》等都是这类型的题材,歌词内容大多是赞美中国的地大物博,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和平、自由社会制度的向往。

(二)学堂乐歌的曲调特点

学堂乐歌诞生,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开端,随着西方观念的传入,西方音乐也在影响着我国的本土音乐,中国的一些音乐人开始收到西方音乐的影响,结合本土音乐来进行创作。

学堂乐歌在这一历史时期,很多曲调甚至是直接套用的国外音乐曲调,这一时期的学堂乐歌的曲调大致分为四种:日本歌曲曲调、西洋欧美歌曲曲调、中国音乐人自己创造的曲调、中国本土音乐曲调。

三、学堂乐歌的意义

学堂乐歌作为我国近代音乐的产物,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笔者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学堂乐歌的意义。

(一)学堂乐歌的出现标志着音乐教育正式步入课堂

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自十八岁起就开始接触西方学术,对于西方的音乐教育有着很深的感触,但纵观当时的现状,中国虽有四万万人,却无一人能谱写新乐,实在令国人汗颜。

因此,梁启超先生对于当时我国新学开始教授音乐课异常重视,在民国初期,学堂乐歌开始在女子初、高阶段出现,但并非“必须课”,而是属于“选修课”,随后经多方努力,知道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小学才开始正式开设“音乐”课程,学堂乐歌才正式的进入课堂,当时规定音乐课程为每周一小时的必修课。至此,学堂乐歌才算站稳了脚跟,这对于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堂乐歌的出现成就了一批音乐教育家

学堂乐歌的出现,造就了一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当时中国混乱不堪,保守列强欺凌,甚至是不足中国一个省大小的日本也在筹划如何瓜分中国。因此,国内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我国若想有所发展,可以效仿日本或是其它列强,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当时的维新派发现,日本在教育方面相比中国,还有一门“艺术课程”,因此这些人也主张在国内开设艺术学科。顺应时代潮流,这时期就涌现出了一批接触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这些人大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对于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很是精通。因此,这批音乐人学成归国后,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比如:当时的沈心工在1903年学成归国后,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去了,当时的南洋公学、上海龙门师范学校、上海务本女塾等都曾有过沈心工的身影。同时期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李叔同稍晚与沈心工,他在1910年学成归国后,先后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教,2年后,辗转只上海、杭州等地区任教。

当时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处于空白期,这批音乐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引路人,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学堂乐歌有效的推动了音乐教材的完善

在学堂乐歌诞生以前,学校根本就不设立音乐这门课程,也就没有音乐教材之说了。在学堂乐歌正式进入课堂之后,音乐教材的问题才显露出来,面对这种困境,很多音乐教师开始一边工作一边串座,如留学归来的沈心工就是如此,从1904年开始,沈心工先后创作并出版了《学校唱歌集》(1904~1907,共3集)、《重编学校唱歌集》(共6集,1912)等,这些乐歌大部分都是沈心工自己作词作曲,其中有不少乐歌都当做音乐教材使用。

此外,曾志忞也潜心创作了不少乐歌,如《教育唱歌集》中的16首歌曲都是他创作的,沈心工等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对于我国当时的音乐教材的完善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所做的贡献应为我们所铭记在心。

(四)学堂乐歌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

学堂乐歌为中国新一代音乐文化的建立、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堂乐歌是专门针对学校学生集体歌唱而出现的,从此集体演唱形式慢慢成形,学堂乐歌也为后期大众歌曲创作提供了依据。

到了1927年,教育家蔡元培、萧友梅在上海共同创立了上海国立音乐院,上海国立音乐院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音乐教育又步入一个新的台阶,专门培养音乐人才的结构出现了。随后,有很多音乐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如1930年当时的北京建立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等等出现,我国的音乐事业从此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四、结语

总之,学堂乐歌是应时代潮流而出现的一种新鲜事物,鉴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在曲调、歌词方面有着自身独特之处,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发展并不成熟,但是在当时却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正是因为学堂乐歌的出现,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才慢慢走上了正轨,才有了今天音乐事业的辉煌。■

[1] 王菊香.论“学堂乐歌”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N].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69-71.

[2] 冯芸.乐歌与我国的音乐教育[N].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 06:89-90.

[3] 朱琨.“学堂乐歌”—新式学堂音乐教育的开端[J].音乐天地, 2006,04:54.

[4] 杨芳蕾.浅谈“学堂乐歌”时期的歌曲创作[N].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3:163-164.

[5] 郭立群.学堂乐歌对音乐教育的贡献[J].消费导刊,2008,21:214.

猜你喜欢

乐歌曲调学堂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寄秋声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绝配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