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幼儿转变探析
2017-01-28高芳梅
高芳梅
(肇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幼儿园,广东 肇庆 526061)
问题幼儿转变探析
高芳梅
(肇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幼儿园,广东 肇庆 526061)
问题幼儿的教育需要引起关注,通过因材施教、赏识教育等方法加以引导,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发挥集体的力量,有助于问题幼儿的转变和健康成长。
问题幼儿赏识教育转变
在幼儿园中,经常都会碰到一些缺点较多的孩子,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头痛的不良表现,如任性、固执、爱发脾气、说谎、捣乱、不守纪律、打人、骂人等。这些在性格上、行为上具有一些特殊不良表现的孩子,一般称为“个别孩子”“问题幼儿”“幼儿后进生”。这些幼儿,由于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不同,所受的教育方式不同,在生活中经受的锻炼不同,所以他们除了具有本年龄阶段孩子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以外,在生理、心理方面也会出现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孩子缺点较多,并非天生如此,而是与后天的不良环境、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不适当的成人影响等密切相关。由于幼儿处于发育成长阶段,这些问题存在但也不是不可救药的,而是能够转变的。作为教师和家长,面对孩子这些不良的性格及行为的时候,只要我们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是可以改正的。只是教育这些“个别孩子”或“问题幼儿”,我们需要比教育一般孩子花费更多的耐心,付出更多的精力。
该如何教育“个别孩子”或“问题幼儿”呢?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长、教师要认真调查了解孩子不良性格及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
一、因材施教
俗话说:“一百个人一百个性格”“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幼儿也不例外。既然如此,对于问题幼儿,就应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幼儿的优缺点、爱好和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而要这样做,就要了解认识幼儿。为此,在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做个有心人,经常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中的各方面的表现,总结概括出其心理行为特点,依据特点,开展有效教育。比如,某幼儿园某班有个一名幼儿,刚到该班时,纪律观念非常散漫,对学习不感兴趣,常常随意在教室里走动,老师上课的时候,教师上教师的,他玩他的,一点没把老师放在眼里,教育多次也不见改变。老师经过细心观察,发现他比较喜欢听故事,每当教师讲故事时,听得非常认真,从头到尾都能安静乖乖地睁大眼睛入迷地听完。在老师讲完故事后,还常常发表他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发现这一特点后,教师积极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他爱听故事的这一特点,与他一起一些阅读故事书,而且还常请他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慢慢地,这孩子不但故事讲得好,而且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慢慢地接受到了教育。后来,他不仅成为班上很受欢迎的故事大王,而且其不良习惯和特征也慢慢改掉了。
二、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从,接受你的教育。教师、家长要对孩子关爱、了解、信任、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赖,使他从心底里愿意接受教育。对此笔者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深有感受。笔者所带班上曾有一个孩子叫谭创杰,他是园里一个非常“有名”的孩子,任性、不守纪律、打人,这些就是他上任老师对他的评价。刚开学时,他的行为确实如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样,但笔者并没有在小朋友面前批评过他(因为笔者知道批评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是利用空余的时间,把他拉到教师跟前,握着他的小手,和他聊聊天,让他说说一些自己的事情。每次他都非常的开心,从教师开始对他的一问一答,到现在,他已经非常乐意主动地和教师聊他的所有事情,包括一切开心和不开心的事,连他家里的事也一大早回园就和教师聊,生怕忘记了一样。慢慢地,教师发现,这个孩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脑子转得特别快,而且还很会关心人,是一个比较贴心的孩子。现在,他不但变得听话、懂事,而且做事也积极多了,连他的妈妈都说他现在在家比以前进步了很多。看到他的转变,更使笔者坚信,只要有爱,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变成一粒会发光的金子。
三、开展赏识教育
教育不能一味的批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味批评,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当前,人们普遍认识到,“如果你想使你的孩子变坏,就经常看到他的坏处并加以训斥、批评。”【1】15其实质“是一种社会建构。社会建构,概括起来可用一句话表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还有现在加上一句:“说你行的人行’。其内在心理机制是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1】14批评训斥如此,赏识鼓励也是如此,它能起到一种积极的社会建构作用,建构起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或行为习惯。正因为如此,现代教育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对年龄小的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赏识教育。
通常,每个人都想获得他人尤其是自己尊敬或信服的人的赞扬,孩子更是如此。每个孩子,特别是年少不更事,认识能力、分辨能力低的幼儿,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赏识。即使是教师对他们的一个微笑、一句称赞的言语,一个像拍拍脑袋这样关爱式的举动等小小行为,都可以成为对幼儿的莫大激励。对于那些在家长教师眼里是问题幼儿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他们平时很少得到家长或成人的赏识,因此更加需要或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鼓励和关注。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大都会把关注点放在那些乖孩子身上,而冷落那些“问题幼儿”。
常言道:人莫不有所长,莫不有所短。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哪怕是问题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或优点。作为家长、教师,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优点,发掘孩子的长处,以长制短,依靠孩子的优点来克服缺点。若家长和教师能够发现并利用他们的长处或优点,就能够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积极去寻找发现并肯定问题幼儿的长处和优点。积极探寻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自己对孩子的社会建构作用,通过赏识教育,逐步建构起问题幼儿的优点。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它表明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儿童教育专家周弘倡导一种赏识教育——“大拇指教育”,该教育的精髓就是“赞扬、肯定、夸奖”,即“通过赏识激发了孩子的积极之处,激励孩子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1】15他用这种教育方式成功把其聋女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也有人称周婷婷是“东方的海伦·凯勒”。在培养好自己的女儿后,他又用这种教育方式成功教育好很多孩子【1】15。周弘的成功教育经验,再次说明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四、灵活运用教育方法
对于“问题幼儿”,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要机敏地、有原则又灵活地运用教育方法。例如,当孩子正在发脾气时,不要和他僵持下去也不要为了省事而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时,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暂时离开现场,避免孩子的情绪继续发展下去,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再跟他讲道理。这时,孩子的情绪安定了,家长或教师再去教育他,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不对。
五、依靠集体教育“问题幼儿”
教师和集体配合,对“问题幼儿”进行教育,效果比较大。小朋友集体的正确舆论及约束的力量是相当大的,社会集体的新风尚、好行为对“个别孩子”的教育、感染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游戏帮助纠正“个别孩子”的缺点,效果也是很显著的。比如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可以请好动的孩子担任需要控制自己活动的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这一切可以使“个别孩子”的行为适合集体的要求,去掉或控制自己不利于集体的性格及行为。教育专家周弘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家长和老师,只要我们对这些“问题幼儿”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相信孩子将会勾画出彩色的未来。
[1]李炳全.积极心理学——打开幸福与成功之门的金钥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姜学霞)
高芳梅,女,广东省肇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