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之间冲突行为的干预对策探究

2017-01-28袁美珍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观同伴幼儿教师

袁美珍

(怀集县怀城镇第五幼儿园,广东 肇庆 526400)

幼儿之间冲突行为的干预对策探究

袁美珍

(怀集县怀城镇第五幼儿园,广东 肇庆 526400)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幼儿教师干预行为存在时机不当和方式不科学等问题。教师应有积极的干预意识,用科学的方法干预,创设可实施积极干预的环境,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幼儿;冲突行为;干预对策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与同伴的冲突是常见且不可避免的,也可能会发生不愉快甚至伤害,但冲突解决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过程,而且合理的同伴冲突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干预的合理性对幼儿同伴冲突积极价值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调查显示,幼儿冲突行为的解决大部分依靠教师干预来完成,而不同的教师因其教育背景、知识内涵、性格特点不同,采取的干预方式也不同;不同的幼儿由于心理特征、认知发展、情感发展水平等差异,对同一种干预行为的反应也不同,最后的结果肯定也大不相同。由此可见,要真正实现冲突的积极价值,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必须完善自己的干预行为。

一、幼儿教师干预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时机不当

观察发现,有的教师在冲突刚萌芽就迫不及待介入,也有的直到冲突升级至肢体伤害才介入。有的教师急于干预是考虑幼儿的安全和班级管理,较晚干预则是考虑幼儿的主体性。然而过早干预会剥夺其自主性,过晚也会错过最佳时机,同样无法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要把握好时机。

(二)方式不科学

目前,教师的干预多以“权威型”为主,对幼儿的行为控制过多,产生消极结果过多,容易引起幼儿反感,这就导致了幼儿的冲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权威型”“敷衍型”“积极型”中,积极型的干预行为最利于幼儿发展,能把幼儿同伴冲突的积极价值最大化,但调查结果表明,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积极型”所占比例较少。

二、影响幼儿教师干预行为的因素

(一)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不同

儿童观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等的基本看法。教育观是教师在自己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观点。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影响着其如何看待、对待幼儿,从而进行教育探究。持有不同观点的教师在解决冲突的角色定位上各不相同。有的教师认为现在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宠上天,教师反而不能事事迁就他们,教师应是管理者,要让幼儿学会“懂事”。有的教师认为幼儿目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帮助幼儿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且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很独特,应该积极引导幼儿,尊重其主观能动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幼儿的个性特征不同

不同的幼儿其个性特征不同,对教师干预行为的反应也不同。性格倔强、暴躁的幼儿往往反应较为激烈;性格活泼的幼儿往往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指导。教师认为,有的幼儿较任性,对教师的介入作消极反应,消磨教师的耐性;有的幼儿活泼开朗,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考虑问题易从其角度出发。同时,教师的干预行为还受自身对冲突双方印象的影响。有一位教师说:“调皮的孩子,一看见就头疼,有矛盾总认为是他引起的;有的小孩,平时老老实实的,有冲突也认为是偶然现象,没有大问题。”

(三)冲突情景的特性

教师介入时间的早晚与冲突的强度有关,强度越大,干预时间越早。在一些肢体冲突中,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安全问题,往往干预时间较早。对强度较小的,教师往往会静观其变,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三、完善幼儿教师干预行为的建议

(一)树立积极的干预意识

幼儿同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干预意识,充分利用冲突的积极价值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介入,切忌干预时间过早或过晚。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幼儿独立自主的空间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适度的干预帮助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用科学的方法干预

1.教师找准自己的定位——指导者、引导者

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给幼儿提供解决问题、与他人沟通的机会,而不是教师一手包办,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任由事情发展,应该适时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首先,教师应用平和的心态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找到其自身的不足,让幼儿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其次,教师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启发幼儿,例如“如果你是他,你会……”让幼儿自主思考解决办法。教师也可以用灵活的方式提示幼儿运用协商、等待、谦让等方法解决问题。

2.教师要考虑到事件的后续发展

教师要考虑到干预后幼儿的情绪问题,对幼儿的消极的情感要加以抚慰,不能不管不问。教师还要考虑到幼儿冲突发生后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进行沟通,可以组织冲突双方一起活动、完成任务等来修补同伴关系。

3.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对教师干预冲突后的反应,同时应当让家长知道,在幼儿发生冲突行为后,应协助老师对幼儿进行帮助、指导、教育。良好的家园合作能够对幼儿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可以实施积极干预的环境

尽管同伴冲突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冲突越多越好。相反,它一方面会伤害幼儿的情感;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教师的压力,无形降低教师实施积极干预的几率。因此,幼儿园应该创设可以实施积极干预的环境。

首先,应该减少班级幼儿的人数,保证教师的精力充沛。人数过多会加大冲突的几率,增加教师的消极情绪,对冲突容易采取消极的处理方式。有的教师曾抱怨:“班里那么多小孩,安安静静坐在那都忙不过来,更别说还有调皮的、不听话的小孩儿,天天跟炸开了锅似的,头疼死了!”然后,应该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操作材料。幼儿园经常会发生幼儿争夺物品的情况。幼儿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认为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用。如果幼儿园能准备数量多、种类丰富的材料,会大大降低因争夺物品而发生冲突的几率。这样面对少量的“物品冲突”事件,教师会更有耐心地积极干预,同时也减少了增加幼儿消极情绪的机会。

(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才能更积极地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同样,要想解决冲突,不仅要从意识上重视,更要有过硬的本领。而这需要时间积累,所以教师应参加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获得宝贵的经验。例如,幼儿园可以实施“师傅带徒弟”的措施,帮助教师成长。

良好的同伴冲突在教师的积极干预下,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这对教师的干预行为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教师干预行为的类型、存在问题、干扰因素、解决问题的措施等方面阐述,认为教师应提高自身实力,掌握科学的方法,积极介入幼儿的冲突之中;同时要灵活应变,把握时机,实现冲突的积极价值。

(责任编辑:禤展图)

袁美珍,女,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怀城镇第五幼儿园教师。

猜你喜欢

教育观同伴幼儿教师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寻找失散的同伴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