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抗战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7-01-28梁家铭王冬梅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战贵州省

梁家铭,王冬梅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遵义贵州563006)

贵州省抗战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梁家铭,王冬梅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遵义贵州563006)

在深入分析抗战史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对抗战史资源的教学利用可能性展开讨论,结合现有的教学平台,以贵州省抗战史资源为例,合理地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体系中,并能把典型的案例汇编成册,增强所选案例的可操作性,实现教材体系和案例体系的共通。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历史使命感起到积极的作用。

贵州省;抗战史资源;运用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其地域之广、影响之深,给整个20世纪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扫国人百年的屈辱,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民族意识极大觉醒,国家地位显著提升,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之下,全体中国人民抱着抗战必胜的决心与日寇血战到底,在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从白山黑水到海角琼崖,到处都有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身影,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我们今天的抗战史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宝藏。“一部抗战史就是一个最好的爱国主义老师,就是一部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1]我们应该利用好现有的历史资源,充分发挥抗战精神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2]让抗战精神更加深入于心并外化于行,同时不断发掘新的史料,力争让抗战历史更加清晰和丰满。

一、贵州省抗战史资源的研究和整理现状

在抗战时期,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省份,贵州为抗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用两个字可以概括,即“出”和“纳”。“出”就是指贵州人民踊跃参军,出黔抗战,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松山会战等会战中奋勇杀敌,战果辉煌。据统计,仅在正面战场,就有70余万贵州的优秀儿女奔赴抗战前线,共赴国难。[3]“纳”则表现为,贵州作为抗战的大后方,接纳了大量迁至后方的学校、工厂及难民。同时,修建了众多交通枢纽,如:公路、桥梁、机场等,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一)贵州省抗战史资源的归类

贵州省抗战史资源总体上来说归为如下几类:

1.文献资料

最早研究贵州战时经济的文献主要有:张肖梅所著的《西南四省经济资料汇编》及由她主编的《贵州经济》;丁道歉主编的《贵州经济研究》;何辑五编撰的《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等。建国后,也问世了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贵州财经资料汇编》;《贵州文史资料选辑》;孟广涵主编的《大西南的抗日救亡运动》;谢本书、温贤美担任主编的《抗战时期的西南大后方》;熊大宽编著的《贵州抗战时期经史》;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贵阳市历史学会筹备组编《黔人抗战史话》;[4]沈德海所著《贵州革命史研究》;范同寿、熊宗仁合著的《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史》等。这些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广泛、资料详尽,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抗战时期的贵州省情做了很好的归纳。

2.实体资料

这一部分资料主要表现为抗战遗迹。包括学校、工厂、交通、战斗、囹圄等几类。代表性的有:独山县麻尾镇普上村的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天门河水电厂旧址、桐梓县中华民国海军学校旧址、湄潭县浙江大学旧址、思南塘头机场旧址、遵义龙坪机场旧址、独山前进机场旧址、盘江钢铁梁吊桥、崇安钢铁梁桥、“二十四道拐”、石门寨抗战旧址、深河桥抗战旧址、国民革命军第103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道真抗战胜利纪念碑、天柱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长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独山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息烽集中营旧址、镇远日本战俘收容所旧址、毕节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周素园故居、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烈士故居等。这些地方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保护,成为我们今天了解抗战的最佳去处。[5]

(二)贵州省抗战史资源的研究及利用现状

随着抗战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地方史也逐渐成为了近年来学者研究的重点,如前文所述,抗战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地方史研究不能刻板地按“三阶段论”的叙事模式,所以贵州省的抗战史研究具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总体上还呈现出比较低的研究层次,没能从全局上把握贵州作为抗日战争大后方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单纯的描述性文章居多;究竟有无黔军抗战,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4]部分教师对贵州省的抗战历史不够了解,也影响着史料资源的应用。同时,贵州省境内的抗战遗址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遗址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损毁了。要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基础上,开展抗战遗迹的多层级的研究,为“抗战精神”注入更多的贵州色彩。

二、关于抗战史教育的教学反思

(一)抗战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大学生所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通过这门课程,要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为了内求民主、外争独立而奋勇前进的伟大历程。抗战史作为一个的重要内容,自然受到了各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思潮,即:歪曲和否定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丑化领袖,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一时间,各种所谓的“解密”、“真相”等充斥着网络空间,对高校的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就抗战史这一段而言,则集中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中流砥柱地位,否定相持阶段抗战的敌后战场的地位,片面夸大国民党正面抗战的作用,否定国民党片面抗战、积极反共的基本史实等。部分学生甚至是教师迷信于这种甚至是杜撰出来的所谓“真实”。加之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再加上当下的中国,社会生活泛娱乐化,娱乐生活庸俗化甚至是低俗化,导致很多严肃的历史题材被娱乐、消遣。以抗战神剧为例,里面大多充斥着杜撰、粉饰甚至神话的抗战情节,但对于普遍缺乏理性思辨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就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不会在课下去主动搜集抗战的相关资料,诸如“手撕鬼子”的情节只能使学生产生泄愤似的快感,而不会对严酷的抗战环境产生某种价值上的认同,也无法使其对整段历史进行理性思考。

(二)有效改进抗战史教学的路径

1.对学生的价值认同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对于历史,文科出身的同学,由于很多史实他们在中学的学习阶段已经熟知了,再学习一遍,难免会有倦怠;理科出身的同学因为之前的学习涉及历史较少,会对历史感兴趣,但感性认识较多。在抗战史这一部分则表现为,部分学生认为这段历史已成为过去,与自己无关,所以只为应付考试;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由于中日两国近几年因“教科书修改、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大陆架划分”等矛盾的出现,而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价值引导,要让学生对这场反侵略战争有正确认识。对于第一类学生,要能在历史的教学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寻找到契合点。把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人生问题与抗战中中国人民排除千难万险寻求自身的独立与解放结合起来,使他们明白,今天他们为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和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国人民的努力抗争其实是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的,尽量减少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感。而对于第二类学生,则要教会他们在爱国的基础上,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这些非理性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日本的整体性评价,而忽略了其实日本人民也是战争受害者的事实。我们牢记战争教训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捍卫和平。

2.对抗战史讲授主题的凝练

如前文所述,学生对抗战史的了解基本来自网络和影视作品,缺乏全局观念,加之对一些曲解抗战史实的观点没有分辨能力,所以要在教学中避免泛泛而谈,要以问题为导向,吃透教材。笔者认为,这段历史可归纳为如下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及其所做的准备”。第二个主题:“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第三个主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在第一个主题里面主要设置的问题有: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内容及其实施;日本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及残暴的统治。第二个主题里面主要设置的问题有:局部抗战时期的爱国运动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和局限;共产党如何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三个主题里面主要设置的问题有:抗日战争为什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些主题的设计,基本可以解释清楚目前学生在抗战问题上的一些疑惑,起到历史的教育作用。

3.教师的语言策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兼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特点,但课程性质毕竟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要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因此,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往往政治语言较多,授课模式也很单一,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更谈不上独立思考,以及培养自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认识上还处于感性的阶段,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授课语言,掌握使用历史语言的教育规律。在做到用语规范性的前提之下,还要能够贴近大学生的平时生活,符合他们的语境逻辑,用轻松的语言将沉重的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可适当引入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对授课进行补充说明,也可引入一些文学语感较强的案例,结合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地方资料的选取和应用

历史资料的收集贵在真实,要用真实的历史叙述真实的抗战。同时,所选取的资料,也要在权威性的基础上做到能和学生的现实的需要相结合。典型案例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所以在地方抗战资料的选取中千万不能马虎,要有分辨史料来源的能力,所选取的资料要以培养学生理性爱国为目的,而不是盲目地煽动情绪或者泄愤,要坚持教育过程的一贯性及全面性,不能前后矛盾,要能突出前文所归纳的主题。把身边的历史引进课堂,最大程度地还原那场战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是我们的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与地方历史资源结合起来。

三、在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大学教育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以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加入地方史料,突出重点,结合社会上对于近现代史中的认识误区,做到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困惑,而不是泛泛而谈。同时,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体系中来。因此,就要对课堂授课和实践环节进行重新设计,要把传统和创新的教学法融入这两个环节中去。

1.把地方史料引入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相关地方史料,包括历史文献、老照片、统计数据等,合理地融入到授课体系中去。抗战史的讲授笔者认为可分为三个专题,有大量贵州省的抗战史资源可以引入到这三个专题中来。比如:整个抗战十四年期间,贵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有国民党当局的破坏和阻挠,但仍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贵州后,贵阳一中的师生及广大贵阳人民奋起抗日救亡,贵阳各校的学生还成立了贵州学生救国团,他们在街头“张贴标语”、“撒发传单”、组织学生“揭发奸商”、“抵制日货”、举行“反会考斗争”等,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救亡运动。贵州地下党成立后,也迅速开展了抗日斗争,他们出版大量进步书刊,为抗战募捐。这些活动都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疯狂抵制。这些资料可以有效地补充到“十四年抗战”概念中去,有效彰显抗战的人民性,也揭露了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红军长征途经贵州时也进行了大量的抗日宣传,通过各种文告、标语、漫画等形式,号召贵州人民加入红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同时,还帮助贵州人民成立了抗日团体。这些资料就可以用来说明共产党为什么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他们最早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组织和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对全民族的持久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地位,要积极肯定其在抗战初期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以及广大国民党基层官兵浴血奋战的功绩,这一部分,可引用黔军抗战的相关资料,如,黔军102师参加淞沪会战、南昌保卫战、徐州会战等;黔军140师参加台儿庄战役和晋南会战等;黔籍军人在战场上的前赴后继,是伟大抗战精神的体现,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国家,献身使命的情怀[7]。通过对高校、工厂西迁及贵州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抗战贡献出的力量等资料,也可以为“持久抗战”这一内容增加鲜活的案例。这些资料都可以作为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情境演绎、分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案例的理解。

2.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实践环节是对课堂授课的有效补充。首先,要组织学生对贵州省内的抗战历史遗迹逐一梳理,进行归纳。教师则要以“十四年抗战”为跨度,全面介绍贵州在抗战中的情况。教师根据史料的种类设定若干选题,学生可自由组成若干小组分头展开实践,探访抗战的实地实景,通过对遗址的考察、经历者的采访等,让学生有走进历史的感受。学生将实践过程严格记录,并制作成PPT、视频资料并且进行课堂汇报,教师随堂点评并做好成绩评定。

贵州省抗战史资源能够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加大对这部分资源的整理和运用,并能把典型的案例汇编成册,增强所选案例的可操作性,实现教材体系和案例体系的共通。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历史使命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中国教育报.抗战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EB/OL]. (2015-09-01)[2016-11-20].http://www.moe.edu.cn/jyb_xwfb/ s5148/201509/t20150901_204538.html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9-03)[2016-11-16].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04/c64094-25599907.html

[3]周诗若.抗战中的黔军部队[J].贵阳文史,2005,(4):8-9.

[4]韩继伟.贵州抗战史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抗战文化研究, 2015,(00):255-269.

[5]吴光正.贵州抗战史迹巡礼[M].贵阳: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

[6]范同寿,熊宗仁.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7]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贵阳市历史学会筹备组.黔人抗战史话[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娄刚)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story about Anti-Japanese War in Guizhou to the Course of“Essential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LIANG Jia-ming,WANG Dong-mei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6,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views about anti-Japanese war,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anti-Japanese war history is discussed.Teaching platform is used for applying anti-Japanese war history to the course of“”;and the typical cases of anti-Japanese war can be complied for teaching,and the textbook system shuold agree with case system.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social practice,we ensure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can commit themselves to ideal beliefs and can improve their historical mission.

Guizhou province;anti-Japanese war resources;application

G641

A

1009-3583(2017)-0134-04

2016-12-23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长征精神的高校德育价值研究——以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个案调研”(2016JD111)

梁家铭,男,湖北荆州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战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