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有道:苏州地区传统音乐社团研究*

2017-01-28戴维娜邓一鸣仇佳旖

黄河之声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五洋书场丝竹

戴维娜 邓一鸣 傅 静 仇佳旖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传承有道:苏州地区传统音乐社团研究*

戴维娜 邓一鸣 傅 静 仇佳旖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在全面提倡非遗传承的大环境下,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数量较多,社团建设也日趋规范化。本文将从吴地传统音乐社团中选取三个不同品类的成功社团(分别为太仓五洋丝竹乐团、虞山琴社、光裕书场),主要从其社团性质、传承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它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音乐社团模式,推进传统音乐的活态化传承。

吴地传统音乐;传承与传播;建制;社团

21世纪在全面提倡非遗传承的大环境下,吴地传统音乐社团赶上了大好时机;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审美观念不断转变,传统音乐(非遗)的传承又着实令人堪忧:听众锐减、收入低下、曲目老化、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等。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一部分吴地传统音乐民间社团由于经营不当濒临解散,另一部分音乐社团却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太仓五洋丝竹乐团、常熟虞山琴社、苏州光裕社,分别代表了苏州地区江南丝竹、古琴、评弹三类非遗品牌社团,虽然分属不同的音乐品类,在社团性质、传播方式上也各不相同,但都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同为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在当代传承的成功典范,其发展经验及路径值得借鉴。

一、太仓五洋丝竹乐团

太仓五洋丝竹乐团隶属于太仓市文广局,以著名的江苏五洋集团冠名,是得益于非遗保护工作原则与相关政策并持续性良好发展的民办非企江南丝竹乐团,目前是江南丝竹发源地-太仓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江南丝竹乐团,为吴地传统音乐社团与江南丝竹乐种的振兴、传承起到了示范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五洋丝竹乐团,2015年12月,我们采访了乐团团长高雪峰先生,他介绍道:2006年江南丝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品录后,太仓市文广新局建设了面积约770平方米的集排练、展示于一体的太仓江南丝竹馆,作为五洋丝竹乐团活动的专用场地①。在政府、社会多方支持下,五洋丝竹乐团于2013年2月被评为苏州市“4A级社会组织”,此后社团传承模式愈发成熟,通过“比赛、演出、培训”多种传播方式,在推广乐团知名度的同时,也带动了太仓江南丝竹的发展。

1.比赛。太仓五洋丝竹乐团积极参加江南丝竹界最具权威性、专业性的各大赛事,包括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丝竹相和交流比赛、长三角地区民乐团展演等,并屡获大奖:乐团于2011年荣获首届江南丝竹界规格最高、竞争最强的“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银奖(排名第三);2015年又在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以及来自马来西亚、日本、台湾等地的42支丝竹乐团中脱颖而出,以非专业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金奖。通过参赛有效提高了乐团整体的业务水平和知名度、进一步打响了太仓江南丝竹的文化品牌,乐团三次被评为“苏州市优秀业余文艺团队”,连续六年被评为“太仓市优秀业余文艺团队”,2005年被省文化厅评为“江苏省优秀业余文艺团队”……。

2.演出。近年来五洋丝竹乐团在国内外各类大小丝竹舞台频繁亮相,演出形式也颇为丰富,既以音乐会形式在剧院演奏,又以展演的形式参加江南丝竹进校园系列活动、其中还包括在旅游景点、以及各大宾馆酒店的助兴表演,为普及江南丝竹音乐以及提高乡镇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等做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在苏州和太仓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太仓市首届江南丝竹演出季成功举办,10月19日-12月21日共演出12场,节目形式多样,以江南丝竹为主、还包括民乐合奏、琵琶合奏、中阮合奏、葫芦丝合奏等。在五洋丝竹乐团的带领下,参加演出季的民间丝竹乐团的演奏员达60人之多。2017年,五洋乐团又推出了太仓市第二届江南丝竹演出季,此次演出场次高达21场②,真正做到“乐手来自群众,活动面向群众”,把江南丝竹这一传统民间音乐重新交还给民间。

3.培训。五洋丝竹乐团承接了社会上各类培训辅导,如苏州大学学生民乐团、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民乐团、太仓市供电公司民乐队、太仓市文化馆月季花艺术团民乐队、太仓市老年大学民乐团、太仓市教师系统民乐团及各乡镇的江南丝竹乐团等。所培训乐团在各级江南丝竹比赛中均取得了好成绩。五洋丝竹乐团通过让每位乐团成员负责一片区域的结对指导方式,由点及面地带动了一方江南丝竹社团的蓬勃发展。

二、虞山琴社

虞山琴社是明末清初由严天池创立的古琴虞山琴派的传承载体和传播组织,于1984年恢复成立,保留了与虞山诗派、虞山画派相同的文人结社传统。琴社现任社长为著名古琴演奏家、省市级古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晞先生,琴社翁鲁瑛、陈尉华女士为苏州市级古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自2012年,虞山琴派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常熟市文化局作为虞山琴派的主要责任单位,以创建古琴之乡为抓手,通过“演出、交流、培训”三种方式,建立虞山琴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护机制,开创了国内首家以政府为主导的古琴非遗抢救新路径。

1.培训。虞山琴社在中小学和高校均开设了古琴兴趣班,并成立了中国首个少儿古琴社,为虞山琴派的发扬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常熟市实验、石梅小学、常熟艺校等等校常年设有古琴兴趣班;此外,虞山琴社会员尹栗新长期固定为常熟理工学院外聘教师,向大学生们传授古琴技艺。如今虞山派古琴不仅是常熟多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更成为了常熟市的品牌艺术。

2016年,常熟市政府出资启动了“虞山琴派传承人古琴学子培养计划”,朱晞、翁鲁瑛和陈尉华三位虞山琴派传承人应邀签约。共6名古琴学子被正式纳入三年计划。此次培训计划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一、学员三年内能够演奏六首古琴代表曲目,并达到中国古琴考级8级以上;二、能够参加古琴各类大赛、展演并获奖;三、被相关音乐院校录取,成为相关协会会员。虞山琴社通过建立文化传承人(传承单位)的认定和培训机制,对古琴在校园、以及社会上的传承普及立下了汗马之功。

2.展示。虞山琴社加强与当地高校-常熟理工学院的合作交流,多次开展古琴名家进校园活动。如今古琴已经成为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的特色专业,在常熟理工学院的毕业音乐会、学年音乐会、以及专场音乐会上,古琴演奏成为必备节目之一。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常熟市近年来加大了对虞山琴派的扶持力度,虞山琴社以节日为契机,频繁在虞山公园等旅游景点进行雅集活动;此外,虞山琴社每年在常熟都要组织大型全国性的古琴演出,活动地点经常设在常熟尚湖国际文化节、尚湖龙舟节、徐市的灯谜节、王庄的戏曲节、宝岩的杨梅节等旅游景点,不仅推进了虞山琴派内部以及和其他琴派的互动交流,并通过创新性地将传统音乐传承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可以使民众在旅游中感受虞山文化源远流长的痕迹。

虞山琴社经常在常熟图书馆、博物馆、古琴馆、评弹馆等常熟市民活动场所开设周末市民课堂和古琴专题系列讲座。在虞山琴社的努力下,虞山派古琴逐渐从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在市民中普及起来。

3.交流。为了进一步加深公众对于虞山琴派的了解,虞山琴社经常组织和邀请海内外知名古琴演奏家和学者,就虞山琴派的现状以及琴谱、传承等进行交流探讨。2007年6月3日在常熟召开了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随后常熟又举办了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打谱会议、常熟市人民政府分别主办的第三届、第四届和五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均在常熟圆满落幕、2011年在第三届中国古琴艺术节上还举行了虞山琴派代表曲谱“松弦馆琴谱”打谱出版的首发仪式,并举行了研讨会等。

三、光裕书场

“光裕书场”成立至今已有241年历史,前身为苏州评弹艺人的行会组织,是评弹界成立最早、演员最多、知名度最高的社团组织。书场一如既往地坚持每天定时定点演出,为“说书先生”与“听书人”的集会提供固定场所。

2006年,苏州评弹荣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市政府加大了对评弹以及“光裕书场”的扶持力度,除了将扩建的“光裕公所”列为市政府观前二期工程改造项目外,还任命隶属于苏州市文广新局的苏州评弹团负责对光裕书场的监管工作,苏州评弹团副团长林建方同时任命为书场经理。这样一来方便了书场请到更多苏州地区以及周边城市(包括上海、浙江、常州、无锡等)评弹团的名演员,评弹爱好者们可以在光裕书场欣赏到更多流派和书目。如今苏州市区像“光裕书场”这样的传统型书场已经为数不多了,书场在业务管理、社会传播、传承人和听众培养三大方面不断发展创新,为评弹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1.书场。“光裕书场”至今还保留了每年1到2次的“光裕会书”,书会通常安排在年底,每次推出时间一般为10天到半个月,邀请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的评弹名家。此外,书场还迎合评弹票友和爱好者们的需求,推出了光裕双月专场,演出曲种包括长篇评话和长篇弹词,公演时光裕书场近两百个座位每每都是座无虚席。

为了激发了评弹演员的积极性,书场将“书场赚大额,先生拿小额”的传统拆账模式改成“先生赚大头,书场拿小额”,现行分配模式大大激发了评弹演员的主人翁意识,保障了书场的高品质表演。正是由于书场不断调整与创新契合时代的运作模式,使光裕书场名家辈出,并长期享有“千里书声出光裕”的美誉。

2.社会。光裕书场“小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苏州“大社会”之间相互交融、影响。与此同时,光裕书场也为那些评弹演员、票友爱好者搭建了一个欣赏和交流的平台,并已经逐渐形成一个浓缩型的“小社会”,让人们从中感受苏州“大社会”的文化生活。

2006年后,苏州市政府为扶持评弹书场建设,政府部门明确规定“全市各镇在两年内创办多种经济成分的评弹书场,对那些坚持低票价演出长篇书目的书场,要明确其公益性的特点,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年演出长篇书目不低于300场的农村、社区书场,政府将给予年度奖励。”[2]苏州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把评弹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加以保护,并对它从机制建设、书场建设、书目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给苏州评弹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评弹艺术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3.人。人是书场与社会最根本的组成基础。光裕书场的完善、苏州评弹的发展、与书场相关的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书场不懈地提升说书人与听书人的质量与素质,推动着苏州评弹体系的发展与繁荣。

作为联络说书人及切磋说书技艺的重要场所,“光裕书场”自1776年成立以来,一直作为组织和管理评弹说书人的首要平台。光裕书场对演员及演出书目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功夫了得的评弹演员才有机会进驻到书场,评弹演员们也都为能在光裕书场演出而光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评弹演员之间的良性竞争;光裕书场大多上演“说功”和“唱功”难度较大的传统长篇书目,凭借其高质量演出吸引了大量听众,演出时近两百个书场的座位每每都是座无虚席;光裕书场大胆启用青年评弹演员,这给传统评弹艺术注入了活力,为评弹艺术的发展储备了后续力量。

此外,光裕书场长期保留了“踏社会”的传统,通过“早茶”的形式,让听书人和说书人到书场来品茶聊话,这样传统早茶的形式深受当地资深评弹票友的欢迎,解决了年长评弹欣赏群由于缺乏现代化技术知识,而造成信息脱节的不便;光裕书场还通过书会(前文中提及,再此不赘述)等形式,加强评弹信息互动与采集,大大提高了听众群的审美品位,使光裕书场拥有水准最高、数量最多的欣赏群。

四、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社团运作及传承形式都紧密结合了所属音乐品类的特征:江南丝竹乐种需要各个社团成员的协同演奏,因而太仓五洋丝竹乐团配备了驻团行政管理班子,确保固定排练时间、排练场地、和相对固定的排练人员;相对江南丝竹,古琴突出的是个人演奏水准,所以琴家们的雅集成为虞山琴社主要的社团活动形式;评弹要用正宗的苏州话来表演,因此光裕书场主要走的是群众路线,通过为苏州市民提供高质量的评弹演出、固定的演出时间和演出场所,让评弹艺术在民众间传播开来。虽然三个吴地传统音乐社团分属不同音乐品类,社团性质也不尽相同,但三个社团的成功管理经验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值得借鉴。

1.政府、社会、社团(自身)三方力量的融合。太仓五洋丝竹乐团、虞山琴社、和光裕书场都是在现代化社会和非遗传承的双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当代传统音乐社团,三者都带有准官方性质。三个社团并没有走山野民间音乐班社单打独斗的老路,而是都巧妙地寻求各方力量的帮助谋发展,依靠政府-政府扶持、社会-提高社会参与度、社团-重视社团自身建设三个层面的立体性发展路径,使这三个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成为当代传承的成功典范。

2.品牌示范效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国家非遗保护工作原则[3]”。太仓五洋丝竹乐团、虞山琴社、和光裕书场三个传统音乐社团分属江南丝竹、古琴、评弹品类,同为非遗发源地的领军社团,并承担着非遗保护单位之责,三社切实履行了国家非遗保护工作原则,通过典型示范性社团身体力行、严格管理,辐射和带动了一大片民间社团,从而推动非遗传承的进程。

当然,吴地传统音乐三社的发展与非遗的保护传承未有尽期,我们在看到希望、发现进步、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问题所在,吴地传统音乐的传播范围有待继续扩大、社团活动平台有待继续丰富、传承力度有待继续加强、传承人有待青年化;非遗品类的抢救、挖掘、保护、传承工作亦是一项长远事业。这些改善与工作的进行是需要社会各阶层群策群力的,愿吴地非遗音乐品类以及传统音乐社团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

注释:

① 根据高雪峰先生口述整理记载,采访时间为2015年12月30日上午10点06分,五洋丝竹乐团内。

② 所有演出资料均由高雪峰先生提供。

[1]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http://www.szfwzwh.gov.cn/index.php?m=tchchr&caid=53

[2] 苏州评弹演出繁荣的有益启示——回归“草根”是对民间艺术最好的保护.新华日报.2006-7-12.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http://www.zgfy.org/.

[4] 诸炜.非遗语境下古琴传承与保护的考察-以虞山琴派为例[J].人民音乐,2011,1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世纪吴地传统音乐社团比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SJB760074);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昆腔器乐化编创的实践与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

戴维娜,女,江苏苏州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邓一鸣,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2016级学生;傅静,女,江苏太仓人,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2012级学生;仇佳旖,女,江苏苏州人,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2013级学生。

猜你喜欢

五洋书场丝竹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精神支柱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新中国七十华龄颂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当代评弹书场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苏州光裕书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紫丝竹断弦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