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台门保护与传承的环境艺术恢复研究∗
2017-01-28沈坚
沈 坚
绍兴古台门保护与传承的环境艺术恢复研究∗
沈 坚
古台门是绍兴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其营造艺术包含着建筑技艺、环境艺术和历史记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大量古台门被时代所湮灭,保护与传承工作也成了当务之急。保护与传承好古台门,不仅要在建筑技艺上进行呈现,更要在自然和人文等环境艺术上进行恢复,只有还原了历史客观条件下古台门原汁原味的艺术本真,才能体现出我们保护与传承台门这个绍兴古建筑 “活化石”的真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古台门;保护与传承;环境艺术
古台门保护与传承,涵盖了建筑技艺、布局、装饰等艺术形式和自然、人文等环境艺术。随着历史变迁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如旧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等,使大量古建筑,特别是被称之为绍兴建筑文化 “活化石”的古台门,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保护和抢救古台门是当务之急。梁思成先生提到:“中国建筑即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化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1]如再不进行有效保护,这道古越文化风景线,将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与恢复好古台门,涉及面很广,在古台门保护与传承中,避免古今交杂,除了建筑布局与装饰风格的恢复,更重要的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恢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绍兴古台门的特有韵味、人文内涵与艺术特征。否则,就会出现台门建筑风格是古代的而环境是当下的不伦不类的尴尬局面。
一、绍兴古台门保存现状、分布与保护工作概述
绍兴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鉴湖水系覆盖了大部分虞绍平原,曹娥江、浦阳江两大水系一东一西、自南而北,从会稽山脉两侧滚滚汇入钱塘,使绍兴呈现海原相连、山水相间的自然环境,水也就成为了绍兴古建筑群最具特色的依托,养成了古越人文的坚毅、宽厚。群山环绕,山水相映,累积了刚柔相济的绍兴性格。绍兴古建筑群融入绍兴人文精神,利用海、原、山等阶梯地形环境进行整体布局,进行居住群落建设,以合理的营造理念和艺术化的群体组合,将单个建筑和谐统一于整体建筑群落里,整体建筑群落自由生长于自然环境之中。自吴越春秋之后,绍兴以其富饶与美丽,成为 “晋室南渡”和 “宋室南迁”北方世族的主要避乱之所,使绍兴从越地蛮夷的区域文化发展成南北汇融文化[2],产生了诸如兰亭雅集、山水诗派、唐诗之路等影响中国历史的文化现象,出现了勾践、贺知章、陆游、徐文长、王守仁、蔡元培、鲁迅等众多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自宋至清之间就出现过十一位状元。官宦、世族、商贾,成为绍兴老台门兴盛的主要原因。
1.古台门保存现状及分布
古台门是绍兴历史文化和民俗变迁的缩影,也是绍兴民居的主要形式,在千百年发展史中一直为身份的象征,故皆以姓氏和官位 (地位)命名为主,以台门规模,显示家族地位,彰显荣光。“官宦台门,建筑规模宏大,外观和门面气度恢宏,庄重典雅,与主人的身份相得益彰。”[3]如吕府 “占地四十八亩,整个建筑共有十三个厅堂”[4]。现存台门也分布于绍兴城乡各处,以市区和部分古镇、古村为主。
古城绍兴经过历史变迁及数轮旧城改造的热潮后,曾经遍地台门的绍兴城,绝大多数老台门已经湮灭于历史长河。近年来,随着古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护古街区的工作也得以被列为重点工程,保护区域主要有鲁迅故里、书圣故里、仓桥直街 (联合国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八字桥街区及西小路 (沿西小河两岸)等,这些均为成片的规模化保护与开发区域,分布在老城区各处,既独立,又相互呼应。这些街区的开发,最显著的就是修缮与改造了众多老台门。每逢节假日,游客摩肩接踵,不仅可以领略老街的繁华,还可以径直走进街巷边的老台门,尽情地欣赏古台门的建造技艺,领略其艺术魅力。
和老城区相对集中相比,古镇、古村则相对分散,分布于水乡与山区各处,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嵊州的崇仁古镇 (村),历经千年,古建筑连片,完整保存的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的老台门就有百余座,台门与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彰显出旧时大家族庞大的氏族规模和 “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望族风采。其次是虞绍平原的集镇,如安昌、斗门、马山、皇甫庄、道墟、崧厦等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把道墟描述为 “墟舍十里,灯火万家”,这座古镇曾有百余座师爷馆和明清老台门,鳞次栉比,极为繁华。另外,崧厦镇现存的老台门也有二十六处之多。再次是山居古村落。绍兴地区尚存有古建筑群的村落众多,这些尚存的古村落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大小古台门,如柯桥区的冢斜、紫洪山、双叶、王化等村,诸暨的斯宅、藏绿、杨家楼、陈宅等村,嵊州的华堂、灵鹅、小崑、泉岗等村,新昌的澄潭老街、燕窠、南洲、西坑、真诏、胡卜、班竹等村,保存程度各异,如紫洪山古村落尚存有三十余座古台门,其中保存完好的只有十五座。
2.古台门保护现状概述
绍兴古台门不仅凝聚着古越先人的智慧与心血,也沉淀着古越文化精深的内涵与张力。但是,在社会变迁中,大量的古台门被湮灭。仅仅绍兴城,曾有俗语 “绍兴城里十万人,台门就有三千零”[5],而如今,仅剩下三百余。保护与传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任由破坏与荒芜,台门这个绍兴建筑特色就会成为一种历史记忆。
但是,保护与传承也是困难重重。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一些古村落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消失。首先是资金与经济效益问题。城市中所剩的一些古台门都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所谓保护是建立在一定经济观念上的;古镇上老台门的保护与开发则经济乏力,实际困难很多;古村则受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处于既要搞新农村建设,又要保护古建筑的两难境地,大量古建筑 (包括古台门)荒废成了残垣断壁,虽然伴随着乡村旅游、民宿工程项目的启动,能带来一些改观,但受到投资回报率等因素制约,很难获得投资资本的介入。其次是保护意识与发展的矛盾。这些古村落不仅分布面广,而且都处于经济落后的偏僻山区,保护与开发意识不强,宣传力度欠缺,不像商业化运作的景区那样拥有投资吸引力,经济发展、改善物质生活与保护古建筑必然有矛盾冲突。再次是保护体系的不完善和保障措施不力,制约了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保护与传承工作力度不够。
就目前的保护现状来看,以人文环境为依托的旅游资源开发为主,大多古台门在修缮与恢复过程中,往往注重建筑与装饰技艺,而忽视对历史客观条件下的自然生态、人文习俗等的环境因素恢复。
二、古台门保护与传承中环境艺术恢复的意义
散布在城镇街巷边、山区村落中的古台门,是越文化繁荣与发展史上最绚丽的色彩,是绍兴民居的主要营造形式和古建筑标本,也是大户望族视为正统的传统民居格局,如周家台门、李家台门、华家台门、吕府、状元台门、解元台门、探花台门等。且旧时绍兴有习俗,凡中举人,便可立旗杆,称之为旗杆台门。台门蕴藏着绍兴人的思想理念、精神追求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营造形式,其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家族发展历史、民俗文化、官宦文化、幕僚文化、商贾文化等[6]。可以说,每一座老台门都是一部人文史,记录着这一家族的兴衰,如鲁迅故里的周家新老台门、寿家台门无不蕴藏着周家的兴衰过程,冢斜古村里的六座台门无不反映着余氏家族迁居至此600多年来的生息与兴盛过程。
在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老台门的大量消失,无疑是经济社会对传统文化冲击所引发的绍兴区域建筑文化史的损失。当下对这些尚存的老台门的保护与传承,主要体现的也是对本体的修缮,以及对其具备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很少考虑对其环境的恢复,尤其是大量被占用的自然环境难以恢复。如在拥有100多座老台门的崇仁古镇,不乏有一些大煞风景的现代建筑掺杂其间,而很多规模小的古村落,这些遗迹几乎是被现代建筑所淹没或者荒芜得只剩下残垣断壁,如道墟老街、泉岗古村等都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另一个被忽视的就是人文环境,每一座古台门都是一部家族史,大多古台门都难尽其然,尤以明清以来的老台门修缮中更是缺少对其人文内涵的挖掘。
保护与传承这些老台门,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和建筑布局的传承,来呈现绍兴古建筑特色,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环境艺术的恢复,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越先民的生存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生活习俗和人文追求等。
三、做好绍兴古台门保护与传承的几点建议
古台门是古越先辈传承下来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研究绍兴古代建筑艺术、风土人情、文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客观认识和科学规划,得不到合理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的支撑,就很难获得保护与传承的力度,而保护与传承也容易流于形式,这些历经历史风云的古台门很可能会在我们的目睹下倒塌或者化为瓦砾、废墟。到底该如何做好古台门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呢?既需要符合古台门艺术本质的保护理念,也需要确定客观、科学的保护方案,更需要有效的保障机制配套。
1.充分认识台门艺术的文化内涵
绍兴古台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营造技艺,更是绍兴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蕴含着绍兴人的居家观念、生活习俗和人文精神。而且,每一座台门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崇仁古镇建于北宋,百余座台门中,以明清建筑居多,在跨度如此大的历史背景下,自然文化内涵有一定的差异,初为迁徙安居,后为兴业造宅;再如斯宅千柱屋,造成巨型城堡,具有防御功能,背后自然包含着其始祖迁徙兴宅后的不安;更有像师爷文化集聚的道墟,幕僚文化的低调所营造的台门,不像官宦那样气派,也不像富商那样阔绰。在对古台门进行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对营造技艺的认识,来保持保护台门的原貌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通过对某一座台门的历史和建造者的家族背景的了解,赋予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观念,保持该台门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旨。
2.尊重台门历史环境的客观事实
台门是一部家族史,也蕴藏着重要的历史痕迹。现存的绍兴古台门历史跨度较大,远至宋代,近至民国,尽管造型布局接近,大致为乌瓦粉墙,砌有石阶和石门框,屋脊、出檐、马头墙庄重气派,配以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造作讲究。但随着社会变迁,历史环境所赋予的客观事实必然有所差异,如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优化、建造技艺的进步,都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台门里有不同的表现。对古台门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尊重传统建筑的营造理念,还要尊重古台门的历史环境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客观事实。通过对历史环境的客观把握,有效地恢复古台门营造艺术与观念的历史本质,避免修缮与恢复图纸格式化,影响古台门不同历史时期的营造艺术思想与理念。
3.深入研究传统人居环境的习俗
绍兴地貌呈海、原、山阶梯状态,地貌的差异带来了人居环境的差异,也形成了生活习俗的差异。海原人居多以临水布局,逐步展开街巷建造民居,形成城镇和村落,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肥沃的良田作为生活基础,对水的依附感更强烈。而山居环境,则是选择山坳、坡地、盆地等有涧水溪流之处进行村落建设和造宅兴族,生活习俗和水乡村落也有较大差异,以林业物产和山地种植、养殖为主,且这些村落的形成原因也各式各样,“许多自然村座落于海拔几十米到四五百米不等,少数在五百米以上,建筑处除了山间平地,有的在山坡间或者山岗上,很多处在四面或三面环山的山坞、山口,有的已在山脉的边缘”[7]。因此,在对古台门进行保护与传承时,同样有必要对古台门所处的人居环境和特定环境下的生活习俗进行研究,确保在修复、恢复等保护过程中能尊重原貌,合理布置和选材,避免布局结构和环境营造出现复制式移花接木的讹误。
4.科学规划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
散布于古越大地的古建筑 (台门)是绍兴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大多是作为旅游开发项目中的景点进行的,如历史文化街区、人文景区、乡村游景区等,在商业利益中,难免会出现重视视觉感官、轻视历史文化的行为,或者将之视为商业的附属品,照搬一些样本进行古台门的修复与恢复。尤其是古村落更需科学规划与传承,“由于绍兴城规模不大,绍兴的士大夫多有选择在这些区域建台门,兴庄宅,亦农、亦商、亦官”[8]。所以,在古台门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必须要有可行的科学规划方案,来完善保护体系。如嵊州的华堂古村,作为与书圣王羲之有关联的古村落,在保护、传承与开发中就有很好的规划,将古民居文化、宗祠文化、新农村文化等进行分区整治,提高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确保保护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5.强化依法依章保障保护与传承
古台门是物质文化遗产,而古台门的营造技艺、装饰艺术和环境艺术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古台门作为绍兴建筑文化之根,尽管近年来出台了一些古城保护措施,但古台门的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虽然规划了历史保护街区,甚至给一些古台门标识了 “文物保护单位”,但保障措施和保障机制依然乏力,如市区除了像周家新老台门、寿家台门、蔡元培故居等人文景区的古台门得到了重点保护外,大部分散落在民间的古台门仍在风雨中飘摇,如西小路历史街区,不到五百米的老街上就有25座古台门静静地保留在民间。如何为古台门保护与传承提供保障?这就需要地方政策法规部门在《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框架下,制定出具有合理性的古台门保护规章制度,为保护与传承提供具体的保障机制。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王蔚,恩隶.中国建筑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3]李永鑫.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4]吴传来.绍兴的老街、弄堂、台门…… [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
[5]林挺.乌瓦粉墙忆江南绍兴台门建筑 [J].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2 (06).
[6]丁俊清.江南民居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7]杨志强.会稽山历史文化[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
[8]邱志荣.绍兴风景园林与水[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黄向苗)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Art Restore of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Shaoxing Ancient Portal
SHEN Jian
The ancient portal is the most typ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haoxing.Its building art includes architectur⁃al technique, environmental art and historical memo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portals disappeare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The work of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is a priority which should be alive through building art and recovered in humanity and nature.Only the original art authenticity of ancient portal is re⁃stored in the historic objective condition,the ancient portal which is regarded as living fossil in the area of Shaoxing architecture,will we reflect the real sens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ancient port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work.
the ancient port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environmental art
TU-87
A
1672⁃2795 (2017) 02⁃0135⁃04
2017-04-19
沈坚 (1971— ),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绍兴 312088)
∗本文系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科研团队培育项目课题”成果。(项目编号:KY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