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017-01-28李懋君
李懋君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高教研究
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李懋君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文章从当前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求出发,阐述了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经验和做法。
红色文化;思政理论课;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遵循习总书记提出的上述要求,遵义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实际出发,依托遵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将红色资源引入课外实践教学,发挥体验式教学、实地调查等的积极作用。由此,扩大了红色资源的应用范围,形成了课堂内外的有机联动。
一、加强红色文化与思政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融合
红色文化特指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共同创造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革命传统精神的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直接决定社会成员对现存社会制度的认同以及个体的行为取向,不仅关系社会成员的品质塑造与人格健全,更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我们在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示范基地“红色经典艺术示范教育基地”,在对大学生教育、引领和疏导的教育实践探索中,加强红色文化与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融合。
1.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教学的需要,在四门思政主干课程教学中,利用遵义本地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经典案例方式展开教学。如以遵义会议作为经典案列,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阐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也可以以遵义会议为经典案例,着力从会议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气度、情操等方面进行中国革命道德的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此案例,来论证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而在《中国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更应以此作为讲述重点,来分析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曲折前进。这样的教学因贴近于学生所处的地缘文化环境,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2.增强课程资源的实用性、生动性。红军在贵州活动长达4个多月,途经黎平、遵义、安顺、毕节、盘县等40多个县(市)。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在长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利用我们地处贵州遵义这一红军长征转折之城的独特地理优势,增添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料。如遵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挽救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遵义同时有“遵义会议会址”、“青杠坡战役遗址”、“四渡赤水遗址”、“娄山关战斗遗址”、“苟坝会议遗址”、“猴场会议遗址”、“突破乌江遗址”等,这为思政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尤其是在老百姓中传颂的诸多红军故事、歌谣等,使学生能够接受到直观的、近距离的体验和熏陶,更好地理解红色精神内涵,更愿意参与其中,不断坚定精神信念,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自觉行动。
3.充分发挥红军长征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开发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的教材和课程,开展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遵义师范学院开发了长征专题研究课程和长征精神专题讲座,组织了红色教育教学案例和校本教材的编写。长征文化研究及其传承应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矛盾包括思想道德与精神文化领域的矛盾也很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发掘长征精神,利用长征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编写各类教材,让长征精神走进大学课堂,发挥长征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红色实践教学
1.组织学生到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苟坝会议会址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把学生带到实践教学现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声像、图片、物件等全方位感受,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内涵的理解。
2.组织以长征文化为视角的革命老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案例建设。从现场教学基地的设置看,遵义师范学院已经与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战役纪念馆、黔南深河桥抗战文化园等单位签订了协议,将之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这些都为现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捷且重要的条件。从师资建设来看,通过组建团队,进行专题研究和训练,讲好长征故事,找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3.将知识的传达和信仰的传递融合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灵进行影响和塑造。通过“心灵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灵启迪、情感培育和实践指导,不断提升学生自身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悟,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在心灵得到启发的过程中塑造自身的精神家园,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如在学生实践活动的安排中,通过对贵州尤其是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调查,使其接受红色传统的熏陶和教育,同时结合对贵州省情的社会调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其前行之路。
三、进行红色传承人才队伍的建设
长征文化所包含的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甚至长征日记等被编入军事史和文化史,成为珍贵的遗产,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长征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素和精神特质,传承和发展了民族精神,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长征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我们党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研究和传承长征精神及长征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更深入、更系统、更广泛地挖掘、保护、研究、开发和弘扬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依托贵州省内尤其是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整合遵义师范学院及校外红色文化研究、教育、社会服务,采用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与人才基地建设三者融合的建设方式,着力打造高层次的红色传承人才队伍,是我校提升思政理论课建设的有效途径。红色传承人才队伍由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人才团队、红色经典艺术人才团队以及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三个方面的人才组成,每个团队都是一个任务型工作团队,由团队负责人及其成员组成。工作主要包括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三个方面。
长征文化的丰富内涵,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判断等,它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文化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为党执政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强长征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普及党史知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红色传承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扩大先进文化在民众中的影响,增强社会成员思想政治上的免疫力,有效化解、彻底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袭与和平演变。伴随大量红色传播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在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同时,将极大增强抵御西方不良思潮渗透和侵蚀的能力。
总之,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对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On the Efficiency of Improving the Theorical Teaching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urse
LI Mao-jun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06,China)
For the sak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reform in the teahing of current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urse,this paper points it out that the teaching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urse should be relied on loc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resourse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classroom teaching,which can improving the theorical teaching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urse.
red culture;theoretical course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efficiency
G641
A
1009-3583(2017)-0123-03
2017-06-21
教育部201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长征精神研究”(15JD710002)研究成果
李懋君,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主要从事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娄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