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为例

2017-01-28顾晨婴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安徽应用型教育

顾晨婴

(合肥学院发展规划处,安徽合肥230001)

深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为例

顾晨婴

(合肥学院发展规划处,安徽合肥230001)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传统要素过分依赖,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要想走出陷阱,必须探索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创新驱动的基础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地方高校做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本文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探索地方高校建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地方政府优化双创教育制度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地方高校;安徽;联盟;创新创业教育

进入“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迫在眉睫。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传统要素过分依赖,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要想走出陷阱,必须探索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老龄化社会渐近和人口数量红利的消失,加之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面临极限,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刻不容缓。“创新驱动”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依靠人口质量红利逐渐代替人口数量红利。地方高等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培训基地,高新技术的孵化器,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使命和责任。

国务院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5月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1]。安徽省人民政府在2015年12月印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审计的迫切需要”[2]。

一、深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一)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迫切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是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内因动力,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保障。人力资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世界经济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以安徽省为例,安徽是中部省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2016年安徽经济总量为24117.87亿元,分别仅占广东、江苏、浙江的30.33%、31.69%、51.88%,许多产业尚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安徽很多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更加缺乏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安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水平,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业与创业的双重本领与能力有助于推动安徽加快转型升级,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深化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近年来教育部对地方本科高校的新要求。应用型高等教育首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背景加创新能力融为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力提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建立社会、教育、产业三方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健康协调发展新机制,即培养能够适应地方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能够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

(三)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需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战略,也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不仅可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延伸、优化产业链,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使新创办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潜能,还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和社会就业难问题。迫切需要应用型地方高校推广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输出众多创新创业人才,催生大量内外一致、和谐合作的创业创新企业,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

(四)全民综合素质提升的内在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并全面开发人才潜能,完善自身的技能,未来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既注重培养健全人格又强调拓展知识和能力,促进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坚持素质教育,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才能满足知识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新要求,进而使国家竞争力得以提升。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比较权威的创业学理论,中国目前最知名的创新创业研究机构是隶属于的中国创业学研究所,但是由于成立时间不长,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比较薄弱。而创业学理论产生与西方国家,目前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并得到传承发展,但很少有学者对中国创业学已取得的成果和进展状况进行专门研究和汇总,以至于无法判断中国创业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二)管理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地方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的协同度不够,缺乏一套可以深入持久合作的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政策,与地方政府合作政策,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政策迟迟不能落实,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创业项目资金支持的限制太多,创业教育生态环境不佳等。外部资源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贡献度低,国家出台的一些鼓励创新的政策举措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缺乏配合。学校的评价标准,用人制度,项目经费,资源配置等还没有形成积极的导向。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还有待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深入的依赖着专业教育,同时对专业教育的短板进行弥补,但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地方创新创业教育未能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多数地方高校停留在为了单纯解决就业难而开展的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在制度设计和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上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人为分隔开。同时,还要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学科融合型转变。积极推进不同学校、院系和学科间的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创新创业人才的跨校、跨院系、跨学科专业交叉培养体系。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地方高校由于办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上较为薄弱,相当多的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的经历,教学针对性不强。很多地方高校还没有配备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多数由外聘教师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

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薄弱,在研究型领域无法和老牌大学竞争,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选择走应用型之路,多年来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成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8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席会议在安徽铜陵学院召开,14所本科院校在会议上自愿成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最初的14个成员分散在安徽省内11个城市,经过8年的发展,截止目前联盟成员已经达到了19个,构成均是安徽定位于应用型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联盟的成立明确了安徽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联盟的许多创新做法,如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共同育人机制,为安徽地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实践经验。

(一)文化引领,统一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文化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传承、辐射、示范作用。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是开展双创活动、构建创业体制的前提和基础,孕育着创新创业的萌芽和发展。地方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内在建设,构建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顺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联盟大部分的高校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增加校园的创新和创业元素。通过展览,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得到碰撞,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专产对接,鼓励专业设置顺应区域产业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相适应,采用“专业+产业”模式围绕区域产业需求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需要明晰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以及契合区域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将“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有机结合,建立专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安徽目前有八大主导产业,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安徽政府提出在新型显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语音技术、集成电路等领域打造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创新型龙头企业,建成10个左右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安徽联盟的创业型专业设置都紧紧围绕区域需求,自联盟成立以来,联盟高校积极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标准,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与科大讯飞、铜陵有色、西门子家电等企业联合发布“校企合作宣言”,不断加强校企融合,强化专业和产业对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利用新模式。比如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位于安徽亳州市,亳州学院设立支撑地方主导产业的中药学类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黄山学院依托地方旅游资源设立酒店管理和旅游类专业,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率。

(三)用以致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地方高校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需以能力为导向,在不同阶段侧重不同能力,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探索建立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应用性复合型双创人才的新机制。比如低年级学生侧重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思维,开展基础层次的行业企业认知实践;中年级侧重培养创新创业技能,组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高年级侧重实战操作,开展企业实践,入驻基地进行项目孵化等。地方高校要加快推出MOOC,网络公开课等在线双创课程,完善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制度,同时还要多方位举行创业模拟训练和实战项目。目前,安徽联盟内有部分学校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最初是由合肥学院在借鉴德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由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地方高校打破传统课程的教学体系,以模块的形式重新构建突出能力导向和创新精神的模块课程体系。它的主旨是突出能力导向,将一门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以模块的形式重新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点是抛弃课程的限制和束缚,将传统的知识输入导向改变为知识输出导向,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联盟内其他成员高校中持推进作用。

(四)搭建平台,建立多方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多方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提供平台。一是多方共建双创教学平台,建立校校、校地、校企以及国际合作的多维度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共享,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在校学生开放。二是与校企共建科技服务创新平台,鼓励教师科研成果和试验项目的双向转化,鼓励企业将科技创新项目和复杂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考试,鼓励师生利用平台直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学校创业基地直接孵化。目前安徽联盟大部分高校都设立有创新创业办公室和校级孵化创业基地,每年遴选优秀项目入驻集中孵化。安徽联盟的特色改成成果之一是联盟内部全面试行“小学期制”改革。在大学中年级每学期增加一个暑期学期,作为实践教学的小学期。学生通过学校组织、学校推荐或利用自身资源寻找实习场所,以专业技能培训、实验室培训为主要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五)内培外引,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地方高校一是要更新教师对双创教育的理念误区,通过内培外引建设好专职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在学校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到企业和相关行业科研院所挂职锻炼。二是完善校外导师聘请制度,聘请行业内优秀工程师或专家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教师。建立人才柔性引进制度,通过兼职教授或客座讲师等灵活引智模式为双创师资队伍起到良好补充,逐步建设地方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三是建立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在区域内实行教师互聘,实现区域社会资源共享。安徽联盟早在建设之初,就对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视。一方面,通过产学合作,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建立“双挂”“双聘”制度,从企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同时重视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等。合肥学院聘请深装集团的高级设计师为艺术专业学生授课,同时,各校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共同培训青年教师。如每年暑假,联盟高校都联合举行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在此基础上,联盟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评价方式。努力改变以教师发表论文、承担项目多少对教师进行单一评价的方式,支持并鼓励产学研成果转化,支持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注重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考核,提高实验教师的地位等。

(六)多方保障,完善“双创”工作激励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稳定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地方高校要充分调动校友资源、地方政府支持、公益基金项目等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可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设立面向大学生的创业贷、创新贷,运用知识产权抵押或风险担保,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解决融资难题和支持帮助。地方高校还可以设立大学生双创教育基金和奖励,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加强资助额度和资助面。在学籍政策上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制度、学分转换制度和学分认定制度,同时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目前国家已经谋划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3]在制度层面,应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整合校级和二级院系资源,鼓励高校建立高规格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校长级别任主任,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委员会下设创新创业主管机构统筹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实施工作。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S].2015-05-13.

[2]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办秘〔2015〕207号)[S].2015-12-12.

[3]刘贵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EB/OL].(2016-12-15)[2017-02-13]http://www.jyb.cn/zggdjy/bqgz/201612/t20161215_689524.html.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Practice——Taking Anhui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lliance as an example

GU Chen-ying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Hefei University,Hefei 230001,China)

China's economy is facing 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and resources driven economy has faced the limits to growth,and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transfering from"resource driven"to"innovation driven".Innovation driven foundation lies in train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bility,and local colleges,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undertake the task of providing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paper takes the Applied University Union of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Dilemma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hui;allianc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624.0

A

1009-3583(2017)-0105-04

2017-04-06

2015年安徽省教育厅“深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联盟为例”项目(2015jyxm750)

顾晨婴,安徽合肥人,合肥学院发展规划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型高等教育,区域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罗智文)

猜你喜欢

安徽应用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