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侨华人研究与侨联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7-01-28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侨务侨联华侨

清 迈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北京 100007)

华侨华人研究与侨联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清 迈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北京 100007)

2017年9月13日,华侨华人研究与侨联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出席本次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中国侨联副秘书长、经济科技部部长赵红英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侨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北京华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欧洲华商商学院、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涉侨院校、科研机构、社会智库及相关单位同志四十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华侨华人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机会与挑战,新型高端智库尤其是侨联智库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分别主持上午和下午两场研讨会。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教授李明欢指出,应保持和弘扬侨研所优良传统,加强侨研所品牌建设;应利用侨联组织自身优势,打造侨联智库,为侨务事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侨胞海外发展。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建议发挥侨领在华侨华人社会的影响力和引导作用,重视有思想、有热心的侨领,为侨联智库建设提供支持。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认为,应立足世情国情侨情,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应鼓励华商参与智库建设,组建华侨华人研究智库团队,要把民间智库研究机构整合起来。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一平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南洋研究院从事智库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建议加强侨情研究和“驻点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刘国福教授从理论、法制和活动三个方面就侨联智库建设提出建议。应以侨为重点开展相关研究,加强侨务法制建设,并通过委托制、招标制等方式实现创新。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华侨大学原副校长张禹东教授指出,应建立涉侨机构与涉侨智库联盟的平台,加强谋划和统筹,注重机制化,在传播方式、渠道方面扩展影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三部副总监侯少丽介绍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职能,重点介绍了《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国际移民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指出,应在侨联改革大背景下准确定位智库建设的地位和方向,在学术方向、潮流和影响力方面有进一步提升。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副校长赵健重点就专家咨询与政府部门决策的关系,侨务部门如何保护侨胞权益,智库建设如何为专家学者创造条件等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奉林教授提出,侨研所应保持自身优良传统和优良所风,积极开创华侨华人研究新领域,注重重大问题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欣从重视侨情研究,服务地方发展,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在智库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同时建议涉侨机构应形成合力,组织专项调研,形成重量级的产品。

中国侨联副秘书长、经济科技部部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赵红英提出,华侨华人研究应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思考,应更加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华侨华人社会的新变化;二是中国强大发展变化对华侨华人的影响;三是华侨华人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和软实力方面的作用和贡献。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原副所长巫乐华研究员从“古”与“今”的关系、“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关系、智库建设与知识普及的关系对侨研所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韩山师范学院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黄晓坚研究员提出,在侨联智库建设当中应积极引导专家学者关注侨情变化,引导他们研究侨乡、侨政和侨社重点和热点问题。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陈文寿教授建议,侨研所应重视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新发展与前瞻问题,推动学科交叉整合,同时关注华侨华人与中国统一、全球治理等热点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员指出,应加强侨联智库建设,推动华侨华人研究与移民研究的融通和交流,并就侨研所的定位和发展提出建议。北京华文学院李嘉郁教授结合自身从事海外华文教育研究的经验,就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向进行了专门分析。欧洲华商商学院执行院长戴小璋结合自身在欧洲创业发展的经验指出,智库建设应重视发挥广大侨胞的积极作用,支持海外侨团发展,更好服务广大侨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刘秉泉研究员指出,侨研所应有全新定位,注重为社会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应有战略思维,培养团队意识,注重拳头产品。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指出,在华侨华人研究与侨务工作实践中,应重视留学生、移民与华侨华人的内在差异与紧密联系,应加强侨务政策研究,积极服务侨务工作大局。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研究员路阳就华侨华人学科未来发展和归侨、国际回流移民研究趋向进行了介绍。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杨结合自身在柬埔寨田野调查的经验,提出了充分利用侨界资源和优势,发挥各界力量建设侨联智库的建议。

康晓萍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应在会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高端化、枢纽型、开放式的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国际移民研究基地,侨务工作特别是侨联工作的智库。应适应世情、国情、侨情的新变化,紧密关注国际移民与侨务工作领域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增强学术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力,加强协作,团结拼搏,开创华侨华人研究新局面。

一是努力打造服务国家发展和侨务工作的高端化智库。应以打造侨务事业“智库”为目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强化学术研究和政策建议功能,深化现实侨情研究,为侨务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侨联事业发展提供咨询。要借助国家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决策咨询制度的契机,紧密联系、组织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学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选准课题方向,明晰研究定位,努力建设开放、高端、专业的侨界智库。二是努力打造华侨华人和国际移民研究的国家级团队。侨研所应牢记使命,借鉴国际移民及相关研究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准确把握华侨华人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努力打造引领华侨华人研究新发展的枢纽型组织。侨研所应立足于世情、国情和侨情的新变化,广泛团结联系国内华侨华人研究团体和专家学者,努力推动海内外专家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不断加强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的联系联络。四是努力打造华侨华人研究者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平台。侨研所应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相关项目等合作。通过打造学术交流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人才成长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促进涉侨人才互动、学科融合发展、侨务资源共享,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研究的人才和智力优势。

参加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揭牌仪式的各界嘉宾、专家学者及侨研所工作过的同志、现有职工也参加了研讨会。

猜你喜欢

侨务侨联华侨
着力谱写侨务新篇章
我的华侨老师
海归李钢:“红杉人”民族魂“侨联”中国心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为侨服务献真情 十年一剑铸辉煌——“老侨务”叶明才的十年侨务创新路
创新发挥侨务优势 拓展海外统战工作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