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丝寻踪—华侨华人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01-28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防城港市历史博物馆海丝

白 婧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 100007)

“海丝寻踪—华侨华人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白 婧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 100007)

2017年10月19—20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广西防城港市文化委员会联合主办、防城港市博物馆承办的“海丝寻踪—华侨华人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防城港召开。三位嘉宾进行了主旨发言。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在《海外华商与“一带一路”》的演讲中指出,自古至今华商在“海丝”之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丁见祥在《水下考古研究中的几点思考—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线索》的演讲中探讨了水下考古资料对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的可能贡献。上海大学吕建昌教授在《国际国内博物馆发展新动态与趋势》的演讲中,探讨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文化遗产保护、运营管理以及新科技的运用等问题。

研讨会围绕六个方面展开。中国的海洋意识与“海丝遗迹”方面,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鲍志成认为,海洋意识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外交学院周永生探讨了中国对越南经济外交的得失。合肥工业大学王建认为中国加入涉海国际公约蕴涵着海洋规则的建设理念。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潘汁探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广西定位的依据。防城港市博物馆何守强指出防城港参与了早期“海丝”之路的建设。华侨华人与“海丝”方面,暨南大学吴金平指出应运用人脉情感对接、语言文化优势、利益对接。中国客家博物馆王秋珺提出打造梅州“客侨文化”。广东华侨博物馆陈宣中指出要树立“大侨务”理念。暨南大学邱小鹃提出发挥侨社等在“五通”建设中的作用。围绕“海丝”贸易与金融·“海丝”展览主题,云南师范大学夏玉清认为,移民构筑的中—缅—泰贸易网络于古于今颇具意义。广州大学王利兵认为,南海在历史上曾长期存在以渔民为主体的含生产、贸易等结构性要素的网络。福建社科院吴元指出侨汇、银价与近代中国金银进口之间呈正相关作用。侨批收藏与研究者黄清海指出侨批展现出华侨对家乡民风民俗的固守与融合。

侨史侨情研究方面,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李章鹏探讨了与华侨华人密切相关的清日国籍法之异同及其背后的意涵。河北大学邵宝辉、高红朴提出了解决马来西亚种族问题的建议。中国航海博物馆顾宇辉指出各方互动影响上海口岸对失业归侨和侨民的救济成效。暨南大学赵娜娜认为二战后新马粤籍侨团将华文教育推向新的高度。广西钦州学院何高平提出构建华裔青年学生良好国家形象认知的建议。中外关系史与边疆史地研究方面,广西师范大学廖国一历述新石器时代、商周、两汉时期骆越对“海丝”之路的贡献。广西民族大学滕兰花指出伏波信仰具有文化戍边价值。中原工学院王丽敏指出越南华商为越南参与更广泛的贸易提供机遇。厦门大学周运中就托勒密《地理志》的记载进行考证,指出中国人很早就沿着“海丝”之路分布到很远的地方。此外,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乔印伟指出海归学者相较本土学者在阅读力及知识创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北京大学陈丹认为,对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生学者群体的考察有助于理解其时中美局势的影响及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广东华侨博物馆亓延坤分析了涉侨文博机构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白婧认为,华侨文博出版物以特定的受众与跨文化的影响,构建了文博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体系。

猜你喜欢

防城港市历史博物馆海丝
我校成功主办2022年闽港澳大学生海丝文化研学夏令营活动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参观博物馆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防城港市乡土教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室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