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7-01-28王晓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白蛋白

王晓玲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晓玲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儿童川崎病患儿76例,将其对丙种球蛋白的敏感性分为敏感组和非敏感组,同时对所有患儿继续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实验室指标:血沉、白蛋白、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外周血血红蛋白,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敏感组白蛋白高于非敏感组,P<0.05;两组患儿血沉、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反应蛋白、外周血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周,敏感组治疗效果优于非敏感组,P<0.05;经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不敏感川崎病的发生和白蛋白关系密切,继续反复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儿童不敏感川崎病;临床价值

川崎病属于儿童常见血管炎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动脉病变,对儿童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于川崎病的治疗多采用阿司匹林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可预防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临床实际应用中部分患儿对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不敏感,出现儿童不敏感川崎病。本研究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儿童川崎病患儿76例,将其对丙种球蛋白的敏感性分为敏感组和非敏感组,非敏感组患儿男23例,女15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7.34±1.13)岁。敏感组患儿男22例,女16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7.32±1.1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川崎病诊断标准[1]:(1)发热时间大于5天,抗生素治疗无效;(2)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3)双侧球结膜弥漫性充血;(4)口咽黏膜充血、杨梅舌、口唇潮红皲裂;(5)四肢和躯体多形性红斑;(6)手足早期硬肿,后期肛周脱屑等。六项中满足五项可确诊。不敏感川崎病的诊断标准:经丙种球蛋白治疗48 h内体温未恢复正常,除外感染等因素所致者,或1周之内再次发热者,且符合至少一项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继续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中,丙种球蛋白剂量1 g/kg,并给予30~50 mg/kg阿司匹林口服,退热后可减少至3~5 mg/kg,对伴随血小板升高的患者加3 mg/kg双密达莫治疗,出院后继续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实验室指标:血沉、白蛋白、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外周血血红蛋白,并对比治疗效果。显效:发热等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有效:发热等症状缓解,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未达到上述标准。川崎病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川崎病治疗效果相比较

经治疗2周,敏感组治疗效果优于非敏感组,P<0.05,其中,敏感组显效2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非敏感组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2.63%;经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敏感组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非敏感组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P>0.05。

2.2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相比较

敏感组白蛋白显著高于非敏感组,P<0.05,其中,敏感组为(38.39±5.77)g/L,非敏感组为(31.39±2.57)g/L。两组患儿血沉、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反应蛋白、外周血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川崎病属于儿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晰,治疗不当可出现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威胁儿童生命健康。川崎病发病率较高,且无明显季节差异,以婴幼儿多发,其中,儿童不敏感川崎病占16.9%左右[3-4]。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川崎病发生和感染密切相关,感染易引发儿童急性免疫失调,且以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所产生的超抗原最为常见临床感染后可导致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异常活化,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并损伤患儿血管内皮细胞,甚至可导致自身免疫耐受严重紊乱,其中对于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的患儿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5-6]。川崎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对炎症细胞因子产生进行控制,降低炎症反应,与普通川崎病比较,对于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的川崎病治疗难度更大,病因更复杂,其发生和丙种球蛋白耐药所致炎症控制难度增加相关,建议继续重复使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7-8]。

本研究中,对所有患儿继续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敏感组白蛋白高于非敏感组,P<0.05;两组患儿血沉、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反应蛋白、外周血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周,敏感组治疗效果优于非敏感组,P<0.05;经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儿童不敏感川崎病的发生和白蛋白关系密切,继续反复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

[1] 王丽君,李新英.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140-141.

[2] 李洪英. 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167-168.

[3] 蔡书芳. 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110-112.

[4] 李美花. 川崎病合并低钠血症38例临床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73-74.

[5] 朱玉林. 个性化护理服务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236-237.

[6] 张伟,李秋,赵晓东,等. 942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24-328.

[7] 李晓惠. 川崎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9-13.

[8] 付培培,杜忠东,潘岳松. 2002-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9):661-664.

Analysis of Clinical Value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WANG Xiaol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uren Hospital of Wuhan City, Wuhan Hubei 43008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ect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children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clinical value of Kawasaki disease.Methods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Kawasaki children's disease in children in 76 cases, the sensitivity of gamma globulin was divided into sensitive and non sensitive group, at the same time for all children to continue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amma globulin in combination with aspirin treatment, laboratory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comparison: albumin, ESR, C reactive protein, neutrophil cells, white blood cells, peripheral blood hemoglobin, and compared treatment.ResultsThe albumin in the sensit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 sensitive group,P<0.05;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ESR, neutrophils, white blood cells, C was no signifcant diference in peripheral blood protein, hemoglobin,P>0.05.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ensitive group,P<0.05;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cant diference in the therapeutic e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Children are not sensitive and albumin between Kawasaki disease closely, repeated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amma globul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therapy can efectively improve the children with the disea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children are not sensitive to Kawasaki disease; clinical value

R722

A

1674-9308(2017)04-017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4.095

武汉市普仁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430080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白蛋白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川崎病5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