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8 NO.15)的艺术内涵
2017-01-28苏雨薇
苏雨薇
(龙岩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8 NO.15)的艺术内涵
苏雨薇
(龙岩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中第15号作品“田园”奏鸣曲是备受欢迎的一首,本文从规整的曲式结构、独特的织体手法、多元的演奏技法、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四个方面对该乐曲的第四乐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此作品的一些理解。
贝多芬;田园;钢琴奏鸣曲
一、作曲家与作品介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这位音乐巨匠的音乐风格横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情感表现形式及浪漫主义基调,处处体现出渴望自由,崇尚自然的情感力量。《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Op.28 No.15)是贝多芬创作的第十五首钢琴奏鸣曲,这是他第一次运用统一的主题素材贯穿于全曲四个乐章,确立了中期创作风格。
二、作品剖析
(一)规整的曲式结构
《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的第四乐章为回旋曲式结构,采用大调式的调性色彩、持续延长的低音及八六拍的复拍子结构。本乐章分为呈示部(1-47),主要主题的再现部(52-67),近似的三声中部(79-100),再现部(114-164)和尾声(169-210),各部分间所剩余小节为连接部。
呈示部(1-47)的主题最开始出现在低音声部弱起进行,后加入高音旋律,低声部一直保持统一节奏进行,紧接着再一次反复主题强调主题旋律,颇有牧歌的感觉。主要主题(1-16)是两两重复的乐句,四次都在主调上作完全终止。29小节进入副主题,主旋律模仿进行移到了高音声部。43小节进入结束主题,高音部分解八度,低音部平稳进行。
主要主题再现于52-67小节,几乎完整再现了主部主题的内容。
近似三声中部的部分具有赋格的风格特征,调性由主调转为属调,后又回到主调。前部较为抒情,后高声部隐约显现出了戏剧性的音调,91小节开始鲜明的渐强以至将旋律推向了高潮。
再现部(114-164)几乎完整地重复了呈示部,与主要主题的再现相同。
尾声(169-210),是贝多芬运用的一种典型力度增长的手法,右手旋律由弱拍起的跳音变为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不断增长的音符与清晰的节奏构成华彩的性质。从193小节开始为“近似紧缩段”的急板,低音声部采用了与主题伴奏型相同的形态,上声部采用均匀的十六分音符在第三拍和第六拍上强调旋律音,最后由左右手八度关系的琶音导入完满终止。
(二)独特的织体手法
1.连接部独特的进行方式
第一个连接部分在17-28小节,双手运用十六分音符的连续琶音进行,宛如田园中下起的淅沥的雨,20小节的三个跳音轻快而活泼,在左手八度的承接下与右手相互呼应,进行半小节的下行音阶后再次进入左右手交替的琶音。
第二个连接部分在68-78小节,左手采用大音程分解跳跃,右手转而承接了伴奏部分的音型,旋律轻快活泼,节奏清晰利落。
第三个连接部分在101-113小节,右手分解的八度在大调的主和弦上铺开,左手在D大调的八度属音上持续,运用前部结束主题的材料进行发展,有效地缓和了音乐上悲剧性的紧张。109小节进入音阶进行,后强收于主和弦上。
2.主题旋律的贯穿性
根据全曲四个乐章看来,贝多芬在田园钢琴奏鸣曲中所运用的主题旋律都为1—5—4—3—2—1的音程连接,这种天才般的技法使得整个作品在主题的呈现下贯穿了起来,这其实也是他中期的作风之一:在不同中寻求统一,使主题贯穿于整个作品。
(三)多元的演奏技法
本乐章开头为弱起小节,左手采用圆滑奏的形式,即“落滚”:此时应将重音落于左手五指上,右手的休止明确。17小节乘着琶音做渐强处理,但不可过于喧闹,稍微强调每小节的第一拍,要弹奏出潺潺流动的声音。28小节低声部奏出曲子要求的sf。42小节立住手指快速交替弹稳颤音。
主要主题再现部要注弹奏十六分音符的轻巧性。68-78小节每小节间都有连音线,右手弹出连贯感,左手大跨度的断奏需清晰利落。近似三声中部的部分在101小节分解八度激烈而庄严,需弹奏出响亮的音色,准确地按照谱面上的sf表现在左手八度主持续低音上。107小节做ff处理,之后的音阶跑动要均匀、具有清晰的颗粒性。尾声的193小节弱起,在十六分音符的急板演奏速度下,跳进的左手需要将和弦弹奏的十分激动、辉煌,并且做出p-f-ff的音量表现,使乐章在极为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丰富的想象空间
呈示部的主题快活悠扬、清新自在,而副主题就像从远方传来的清脆的钟声,又好似大自然的密语。雨后的世界突然变得清晰明朗,时不时传来雨珠滑落的声音。连接部分的琶音宛如田园中下起的雨,由弱渐强,促使人们匆匆跑到屋檐下躲雨。在20小节出现三个跳音,轻快而活泼,仿佛躲雨的人们抖去身上的雨滴。紧接着的琶音仿佛描绘远处潺潺流动的河流,充分表现了水的灵动感,片刻后迎来了雨过天晴的田野。副主题拥有卡农风格,旋律轻快而活泼,节奏清晰明了,仿佛描绘小动物的可爱举动,它们在雨后纷纷探出洞口,东望西忘地跑出来。之后和弦音的渐强仿佛描绘躲雨的人们在交谈中纷纷离开屋檐,极富田园情趣。
三、结论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着他整个人生阶段,《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作于创作中期,充分展现了作曲家对田野、乡村、郊外和牧场等人文风景的赞美,展现了他高超的作曲技法以及对淳朴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1]唐冰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田园》的音乐演奏分析[J].当代音乐,2015(07).
[2]唐碧蓉.贝多芬《田园奏鸣曲》赏析[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
指导老师:周晨
J6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