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器乐教育的创新思路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14期
关键词:器乐育人民族

张 强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6)

论民族器乐教育的创新思路

张 强

(成都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6)

民族器乐艺术实践创新是民族器乐人才培育的基础,它们的是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塑造民族器乐相关人才。民族器乐人才培育与教学、艺术实践相比较而言,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就目前民族器乐人才培育现状来看,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随着民族器乐教学的改革以及民族器乐艺术实践的创新,民族器乐教育的创新是必然趋势,也是必经之路。

民族器乐;器乐教育;创新思路

推行民族器乐育人模式创新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当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合理设置专业,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合理设置专业

社会对高等学校育人的质量评价,主要以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评价指标。这要求以社会需要为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要求,调整民族器乐相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应把本科教育放到整个高等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框架中设计,在强化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通识性的前提下,根据发展目标和服务方向,确定民族器乐相关专业育人的目标、规格,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l)对学生民族器乐理论基础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2)“对当下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的强调也不能过于狭隘,仍要以提升综合民族器乐素质为基础,避免使学生因单纯民族器乐技能的培养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空间。(3)对顶尖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注意音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专业设置是民族器乐育人模式的重要标志,应密切关注社会需要,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设置和调整民族器乐相关专业,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自我调节机制。应根据社会需求,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专业结构是否合理、优化是提高育人质量的大前提。同时,专业内涵的实质是一种动态的课程组合,不把实体化专业,淡化专业概念,通过不同的课程组合完成不同的专业教育,提高民族器乐教育的灵活性和社会适应性。

二、建立育人新机制

应强化民族器乐的复合性艺术特色,以此为前提,构建育人培养机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把握高等民族器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现有民族器乐教育机制为基础,深化复合性人才培养内涵,进一步在音乐综合性平台上努力实现民族器乐专业的拓展、民族器乐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交融,充分体现了民族器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立足多民族器乐专业优势,为实现复合性人才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艺术专门人才与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并举,努力探索艺术教育创新之路。强化对音乐复合性人才的理解,积极稳妥地调整和增设民族器乐相关专业,形成学科专业齐全的民族器乐艺术教育体系。注重民族器乐艺术各学科之间,以及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有机交融,增强民族器乐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民族器乐艺术发展所需的人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强调以各民族器乐专业为基础,注重音乐各学科之间以及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有机交融,使学生在对多种音乐艺术的比较中感受,体会和学习不同音乐艺术的独特表现,实现专业学习上的触类旁通,从多种角度把握民族器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克服单一音乐艺术视角的局限。不但注重民族器乐艺术学科内部打通,同时注重音乐艺术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交融,拓宽民族器乐艺术教育的边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器乐艺术教育的人文底蕴和科技含量。总之,要通过学科、专业、课程的交叉互融,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形成艺术的、人文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推进民族器乐育人模式的创新,必须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建立适应民族器乐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课程体系。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社会对民族器乐人才的需求,按照拔尖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模块。明确课程模块相互间的关系,重视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系与结合,进行课时和学分的合理分配,实现教学安排的整体性、统一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民族器乐专业应积极贯彻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实现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转变。根据民族器乐教学特点,规范多媒体课件的管理和使用,引导、鼓励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对多媒体授课进行区分指导,民族器乐专业所开设的理论类课程更多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理论课程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技能技法类课程强调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民族器乐专业教学工作中,提倡教师根据教学条件积极推行工作室制、带班制、教学小组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民族器乐教学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大实践课比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将实习、实验、实训、毕业论文及毕业展演等专业实践教学、艺术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在时间和条件方面予以保证。通过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和社会艺术实践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能力,是人才的分水岭。”从人类的进少史及人类的文明史看,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民族的发展,民族器乐育人的创新理念是推动民族器乐教育目标的根本任务和手段。民族器乐教育发展任重道远。

[1]傅利民.民族器乐理论教学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张强(1985-),女,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器乐育人民族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的民族
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音乐审美对器乐演奏风格的影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