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音乐中的视觉化问题研讨

2017-10-11尚冠卫

黄河之声 2017年14期
关键词:可视化动画情感

尚冠卫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动画音乐中的视觉化问题研讨

尚冠卫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近年来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乐的视觉化呈现创造了便利条件,而且这种呈现方式受到新媒体、动画、游戏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推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将以动画音乐审美为例具体阐释音乐的视觉化体现,通过分析视觉转换等相关理论揭示音乐与动画之间的联结对应关系。

音乐;动画;视觉化;审美

当今社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音乐艺术也被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动画制作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音乐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而推动了音乐与动画的融合发展。新世纪之初便有学者提出“音乐的视觉化传播”的概念,本次研究将从动画音乐审美作为个案入手,以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音乐的视觉化呈现与传播途径。

一、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转换原理

(一)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概述

姚杰等在其专著中对“音乐视觉化传播”概念进行了如下定义:“音乐视觉化传播,就是将音乐作为中心或媒介,以普通大众作为受众对象,在视觉上进行音乐阐述的传播活动”。分析认为音乐的视觉化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渠道,这一渠道可以是电视、电影亦或是其他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在这些传播渠道中,都是通过一定的画面、影像来诠释音乐内容的,是一种视听结合的大众化传播方式。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其他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具有覆盖面广的显著特点,其受众群体不仅包括儿童、年轻人还包括中老年人,这一特点将为音乐传播提供极其便利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动画市场的活跃,动画音乐已成为音乐视觉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视觉和听觉够构成了人类的主要感知,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视”是欣赏视觉艺术的基础,而“听”则是欣赏听觉艺术的基础,其实“视”对音乐而言、“听”对视觉艺术而言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或者说两者是相互联通的。在音乐艺术中,最初是由“耳朵”建立起特点和优势的,但是乐曲进入耳朵之后又会和大脑、眼睛等产生联系,从而在“视”与“听”之间建立一种非常复杂和微妙的联系。一项科学研究的数据调查报告显示,人类对信息的关注程度,视觉为81.7%,而听觉为54.6%,一条信息的吸收,视觉可以吸收83%,而听觉仅能吸收11%,由此可见视觉对听觉的重要辅助作用及听觉在人类处理信息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科技尚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视听结合的音乐形式没有概念,自然也不会去主动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双重惊喜,现代社会随着各种传媒技术的广泛运用,视听结合的音乐传播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这种传播方式已经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在动画领域已成为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元素。

(二)听觉向视觉转换的原理

在动画音乐中,音乐的旋律、音高、力度、节奏等共同组成了音乐的风格,赋予动画以不同的场景情绪,例如欢快、舒缓、哀伤等。流行乐往往呈现出一种活泼、兴奋的情绪,民谣则往往呈现出一种质朴、纯真的情绪。如果从符号学美学的角度分析,声音和动作也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将其内在意义传达的过程就是符合的形式。人类之所以能够感知音乐在于音乐也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声音不仅仅是声音,而是能够激起听者情绪愿望的符号形式,在倾听音乐的同时人们能够将所听到的与内心潜在的意向相融合从而使自身的情感得到释放和表达,如果将这种情感再通过视觉化的方法呈现出来则能够达到音乐艺术的可视化效果。

二、动画音乐视觉化的表现形式与案例分析

(一)动画音乐视觉化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意义上音乐属于听觉类艺术,图形、色彩则属于视觉类艺术,这两种艺术形式往往是相互独立的,因为他们需要借助不同的媒介来表达,正如音乐的表达需要抽象的声音,而视觉艺术则是通过线条、图形等给观者以具体形象感知的。虽然从表面上两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是最本质的根源还是来源于人类的内在情感。康定斯基曾经说过:“通过适当的‘翻译’可以将音乐形象化或形象音乐化”,从他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音乐可视化是可以实现的,在动画中翻译手段则是记录乐曲动画影像的计算机技术。动画影像往往与音乐的播放是同步进行的,例如Windows Media Players播放音乐的时候能够产生一些几何图形、粒子效果等。从计算机技术将音乐可视化的翻译过程可以看出,音乐可视化就是人类视觉与听觉形成“通感”的过程,在动画中就是将声音还原为影像的过程和技术。

动画有二维、三维之分,音乐也有二维、三维之分,例如水波、线条等二维可视化形象就是通过对音乐音高、波形、节奏等要素特征提取之后映射形成的。三维音乐的可视化与动画制作技术中的3D实时渲染技术有着密切关系,实时渲染下的音乐场景可以借助游戏引擎技术得到尽量的想象和挥洒,例如三维动画制作公司Animusic公司所出品的一系列三维音乐动画,能够通过三维动画形象来表现音乐的起伏兴衰。迪士尼《幻想曲》等在传统音乐驱动下产生的动画与一般影片的制作过程基本一致,这种动画所最终展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因此常常带有浓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艺术表现力较强。但是在计算机技术驱动下所形成的音乐动画,其音乐模型往往是程序编写的,精确度较高,注重通过客观的视觉形象来呈现音乐的旋律、节奏变化等,因此个人情感色彩往往在这些音乐动画中是是不存在的,正如计算机程序的理性化表达通常用于商业用途。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新媒体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音乐可视化,并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鲜明艺术张力的视觉音乐动画作品。

(二)音乐动画中的音画关系分析

为更加形象的展示音乐动画中音与画的关系,本文以迪士尼的长篇动画《幻想曲》作为案例展开分析。动画电影中的音乐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虚拟的音乐故事为题材,吸引观众欣赏动画影片,在这类动画中音乐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另一种则是非故事片的音乐动画,例如美国迪士尼的动画片《幻想曲》系列,该连是迪士尼的一部非常经典的古典音乐非剧情动画片,在这部动画中经典音乐与动画形象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幻想曲》共由八首曲目剪辑而成,包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杜卡的《魔法师的学徒》等等。其中《蓝色狂想曲》主要是在第三幕中采用,曲目结构自由具有鲜明的爵士即兴演奏特色,运用了大量的“布鲁斯”风格旋律,在该曲目中音、画之间的关系处理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音高变化对应空间延伸,在一小段曲谱中,单簧管在低音区出现颤音,之后音阶上升达到最高点,对应的动画画面则是一条流动的曲线条,随着单簧管的颤音线条也开始想远处延长,当出现半音上升时,线条也随之升高。从以上对应关系可以看出画面的空间延伸特点可以表现出音乐的颤音、半音级进段落。再例如一段曲谱中频繁出现五连音并呈持续升高的状态,而其对应的画面则是电梯急速上升过程。

三、结语

随着人们对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人们都开始注重情感表达而忽略外在形式,音乐以其原有的形式撞击了人们的心灵,而视觉化的音乐则以强大的双重力量挑战了人们的视听觉,在音乐动画中音乐与动画形象共同参与为人们呈现出了美好的音像动态,并由此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关联效应也是动画音乐审美的基本要素。音乐的视觉化最根本的目标是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悲伤与爱、苦与乐,这些才是人类世界的基本命题,离开了情感诉求的音乐也就失去了艺术本质,激发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音乐才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1]傅晓航.极人物之万途,攒今古之千变——戏曲艺术与传统诗歌绘画.戏曲研究,2012,04.

尚冠卫(1977-),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美学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可视化动画情感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做个动画给你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动画发展史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我的动画梦
情感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