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深处寻屋桥

2017-01-28刘慎勇

民族大家庭 2017年4期
关键词:桥身修桥竹园

文/刘慎勇

民族文化精品荟萃

大山深处寻屋桥

文/刘慎勇

盛夏时节,笔者站在官店镇伍家河的屋桥上,双脚踩着屋桥厚厚的木板,抚摸着桥上的护栏,不由浮想联翩。桥很高,桥面宽阔,走在上面有一种沧桑感。

屋桥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伍家河上游,为什么称“屋桥”,因为它由11间屋的形式组成,桥上面盖着瓦,所以当地人叫它屋桥。又因为除用作过河外,人们还可以在这里躲避风雨,歇脚纳凉,迎送亲友,甚至来此谈情说爱,两岸人民又叫它“伍家河风雨桥”。此桥平时只供人们座谈休闲,只要空闲时候,特别是到了夏夜,桥上就聚满了老老少少,他们一边乘凉,一边聊天,其乐融融。风雨桥远望气势恢弘,像一条长龙横卧于宽阔的伍家河面,近看五彩斑斓,桥头两侧写有两条标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

伍家河属于清江支流,由于地势低洼,经常涨大水,没有修桥之前,两岸群众交流往来非常不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建一座桥是两岸群众多年来的期盼。1964年,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伍家河两岸的原竹园公社、官店公社80多名群众投工投劳,不分昼夜,战晴天抢雨天,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战天斗地精神,硬是在3个月内把这座木质风雨桥梁建了起来。附近群众发扬大公无私的精神,有的捐献出自家上等的木材用于修桥;有的捐献自家的食物供修桥工人食用;有的端来茶水慰劳修桥工人。建成此桥共用去上好木料1000多件和用土法烧制的瓦近5万匹,桥面均采用厚木板平铺,桥两侧设计有两排长条凳子供往来行人休憩。

屋桥连接着官店镇的深山古道,凌驾于潺潺的伍家河之上,变天堑为通途,架飞虹于两岸,经积年累月的岁月洗礼,依然稳固如初。此桥的作用不言而喻,在20世纪长达40年的时间里,它是两岸群众来往及生产生活物资进出的必经之路。20世纪60、70年代,官店镇各乡村没有公路,这座桥是竹园坝、铜钱坝两村村民到官店集镇的必经之路,也是附近学生上学的一条要道。两岸人民享受着屋桥给他们带来的美好变化,过河不再前怕狼后怕虎了,生产生活物资背进大山、农副产品背出大山也方便了……如今,屋桥备受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好多人不远万里来到这大山深处一睹屋桥的风采,屋桥作为官店镇的一道风景,登上了报刊杂志和电影电视。

屋桥很适应当地气候。官店镇伍家河地处深山,常有暴雨洪水,所以在桥下有用石头砌成的坚固高大的桥墩,桥身稳稳地依附于桥墩之上。修桥用的柱子都是粗大的上好木料,用的木板都是厚实的杉木材料,桥身坚固而厚重,不容易被洪水冲垮冲走。屋桥是木质桥,在不断晴雨干湿之中,极易潮湿腐烂,瓦片能遮雨,保持桥身桥面干燥,对桥梁的保护非常有利。正因为屋桥设计科学,功能齐全,保存完好,至今仍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雪雨、山洪大水的袭击,依然稳稳地横卧于伍家河之上,和革命老区人民相存相依,默默地为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服务。

伴随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官店集镇到竹园坝修通了公路,在屋桥下游两公里处,一座钢筋水泥大桥建了起来,人们或自驾或乘坐客车出行,生活物资通过公路运输,屋桥的作用似乎不那么明显了,但它并没有被人们遗忘。几年前,当地政府拨专款对桥梁进行了维修加固,重新更换腐朽的木板、桥梁,加盖瓦片,对护栏、桥柱重新刷漆,焕然一新的屋桥展现在人们眼前。波光粼粼的伍家河水依然一路悠然,日夜向东奔流不息,浑然不觉正在其上演绎着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而笔者心底却时常泛起对屋桥的回忆,它不仅是官店小镇的标志性建筑,更承载着当地各民族同党和祖国一起走过的辉煌足迹。如今,屋桥作为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纵然斗转星移,屋桥恒将铭刻在伍家河两岸老百姓的心里,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者单位:湖北建始县教育局后勤办)

责任编辑:范杨文灿

猜你喜欢

桥身修桥竹园
曾跃进
马悦然:“修桥”的“中国女婿”走了
漫步千竹园有感
马悦然:为中国文学“修桥”的“中国女婿”
搭建拱桥
搭建拱桥
竹园
唐家湾的桥
体验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