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悦然:“修桥”的“中国女婿”走了

2020-02-24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汉学家艾青诺贝尔文学奖

2019年10月17日,著名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先生不幸与世长辞,终年95岁。

很多人对马悦然先生的认知,停留在“精通中文”“曾力挺莫言”上,但他更是中国文学走上世界舞台的推动者。他燃起了灯,让国外更多人看到了中国文学的样貌。

和许多半路出家的欧美汉学家不同,从1946年,时年22岁的马悦然先生就师从著名的汉学家、古汉语音韵和汉文献训诂学家高本汉教授,开始学习汉语。

对于欧美汉学家而言,翻译中国著名作品是“传统项目”,但这些译本往往带有明显的“再创作”痕迹,难以让欧美读者原汁原味地体会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马悦然不一样。他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译注和评介不仅严謹、贴切,更做到了“信达雅”。他不仅翻译了《诗经》《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传统文学名著,还大量翻译了众多当时在欧美甚至在中国本土都不甚知名,但被他认为“相当重要”的作者及其作品,他也因此被许多中外友人推崇为“中国文学通往世界的桥梁”。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朦胧诗盛行,北岛、顾城、舒婷等人推动了“新诗潮”的革新,但老一派诗人艾青和臧克家等当时对朦胧诗持批评态度,马悦然知晓此事后给艾青写了封信,为北岛他们辩护。1985年,马悦然到中国访问,专程拜访艾青。见面后,艾青指着桌上的月饼对马悦然说“吃月饼”……两人一笑泯“恩仇”。

作为唯一懂得汉语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一直在大力将众多中国作家推介到西方。他曾在2004年被问及“中国作家总也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是否因为水平落后”时真切表示,“好的翻译太少太不及时”才是症结所在。而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人提出一些文学之外的质疑。马悦然直言,那是因为这些人没有读过莫言,不了解其作品中折射出的中国现实。马悦然佩服莫言对文字的掌控力,他读完莫言的短篇《小说九段》后就将其译成瑞典文,“读莫言的文章会想到中国古代会讲故事的作家,蒲松龄、吴承恩,从中能看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子。”

他个人从不掩饰自己对某些中国作家的偏爱,比如他一直致力于翻译山西作家曹乃谦的作品,是马悦然的赞赏让中国读者重新发现了这个山沟里的作家。

马悦然对中国感情很深,晚年也曾多次造访中国。当身体骨折不再允许他远行后,他开始翻译《庄子》,他的妻子回忆道,“他说念着《庄子》就感觉不到疼痛,于是开始翻译,一直到2018年4月6日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马悦然一生两次婚姻的对象都是华人,这位“中国女婿”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着文化“修桥”工作。他切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文化,奉献给了中西文化交流事业。

热议锐评:马悦然先生不仅是中国文学通往世界的桥梁,更是中国作家通往诺贝尔文学奖的桥梁。在缅怀他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学通往世界的桥梁需要更多的“马悦然”,但根本上还需依靠自己去修补。我们也相信,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中西文学、文化间的交流与认知鸿沟终究会被填平一一这应该也是马悦然先生本人未竞的心愿。

素材运用: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爱的奉献;走出去;友谊……

(资料来源:《新京报》《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汉学家艾青诺贝尔文学奖
艾青林场守鹿
一代天才露伴子——幸田露伴
艾青来了
哈新总统称自己是“汉学家”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海外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
无题
试论国家图书馆之特色数字资源“国外汉学家数据库”
诺贝尔文学奖VS茅盾文学奖,谁更能反映中国文学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