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到真处文最美
——以《走过岁月》为例谈散文的情感创作

2017-01-28周艳丽

殷都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英姿散文爷爷

周艳丽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002)

情到真处文最美
——以《走过岁月》为例谈散文的情感创作

周艳丽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002)

《走过岁月》是侯英姿的一部以散文为主的作品集,作者通过对自己真实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于亲情、爱情、友情的珍爱。

侯英姿;散文;《走过岁月》

侯英姿的《走过岁月》是一部以散文为主的作品集。全书共分六辑,其中第一辑《亲情如海》,第二辑《爱情似水》,第三辑《岁月悠悠》,第四辑《生活百味》,第五辑《教坛心语》和第六辑《诗苑漫步》。除第六辑是作者的诗作外,其余大多为散文。

其中《亲情似海》是写英姿与亲人的情感,祖孙情、父女性、母女情、姐弟情、母子情均包含其中;《爱情似水》顾名思意是写英姿的爱情婚姻以及家庭生活;《岁月悠悠》则是写友情的;《生活百味》是写英姿自己的走过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条路上的所感所思所悟;而《教坛心语》则是英姿为人师表的各种体验和个中甘苦。

法国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感情。”“没有情感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人们常说的“愤怒出诗人”也是这个道理,“愤怒”也是一种情感。其实, 不仅仅是诗需要情感,任何文学作品都需要情感,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文学。小说寄情于人物,诗歌寄情于意境,而散文则寄情于叙事。只不过,不同的文学体裁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罢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的。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在刘勰看来,感物言志,是很自然的事情。著名散文评论家林非认为:“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像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从内心深处迸发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1]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认为:“一首诗不应以美为满足,还须有魅力,要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2]按笔者理解:散文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就是情,情到真处文最美。

好的散文应该是饱含着作者浓浓情感,有能左右读者情绪,让读者随你哭随你笑的魅力。

正如人不同,口味也不同一样,有人喜欢清淡,有人就喜欢浓香,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于散文的喜好也会因人而异,有人喜欢抒情散文,有人喜欢叙事散文,有人喜欢哲理散文,还有人喜欢怀旧散文等等,不一而足,无论是何种风格的散文,有一点却是大家都喜爱的,那就是倾注作者真情实感,言之有物的散文。有人说,“散文的本质就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最自然的情感表现方式。就像一个人在自己家中,打着赤脚,甚至光着膀子,斜躺在沙发上浏览报刊或欣赏着电视上的音乐节目,突然有客来访,不经意间看到了你最自然最随意的姿态。这种最自然也最随意的姿态,即是散文情感本色美所推崇的最佳境地。”[3]

如果一位作家,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写散文,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融入到散文中,无病呻吟,写出来的文字肯定也是干巴巴的,既感动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别人,那样味同嚼腊的文字写不如不写。

散文该如何表达情感呢?

笔者以为,散文情感最好的表达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情感的真实,另一方面是情感的真挚。表面上看真实和真挚只有一字之差,对于散文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散文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创作者在创作散文时,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应该说就是抓住了散文的精髓,也就是散文的核心和关键了。

大体上,侯英姿的散文就是按照这个路数去创作的。不妨,我们就按照这两点,来解读一下英姿的散文吧。

名为《走过岁月》,实际上就是作者侯英姿自己走过的岁月。无论是《亲情如海》《爱情似水》《岁月悠悠》《生活百味》还是《教坛心语》等均是英姿最真实生活的反映。我们以“亲情如海”为例。《爷爷写对联》是写爷爷的;而《父亲的老“坦克”》《只可仰望 无法超越》则是写父亲的;《浓情五月忆母恩》《妈妈,你在天国还好吗?》《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是怀念母亲的;《“大老笨”姐姐》和《在战争中成长》则是写姊妹情谊的。从这些篇什中,你既能了解英姿的亲人如爷爷、父母、姐姐和弟弟等,也能体会出英姿对于他们浓浓的情意。抒写对自己身边亲人的情义,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散文。

英姿写这些亲人是带着浓浓的感情的,她的文字是灵动的,充满了温度和热度,作者的这种情感,我们通过阅读就能感悟出来。通达事理又家学很厚的爷爷;沉默寡言,聪慧睿智的父亲;任劳任怨的母亲;以及看似笨拙实则聪慧的姐姐等,他们是作者最熟悉的人,也是作者最亲、最近、最爱的人。

“爷爷早年师范毕业,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老师,到今年,离开三尺讲台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爷爷的爷爷曾是晚清秀才,爷爷从小得以饱读诗书,师范毕业后,成为城东一带很有名的教师,解放后,经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小知识分子。在那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出身不好的他曾被批斗、被辩论,身心备受摧残,可记忆中这段屈辱的历史似乎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深的烙印,仍然改变不了他爱读书的嗜好。记忆最深的是,已经退休的爷爷戴着老花镜,倚坐在院子里那把老藤椅上,读一本本发黄的书,或皱眉或舒眉或点头或微笑,一读便是一个午后。爷爷爱书,那时家里存有他好几箱书籍,许多已经发黄,爷爷总是把他心爱的书紧紧地排列在一起,或装到箱子里,或整齐地摆放到桌子上,爷爷告诉我,读书使人明理,他希望我做一个明辨善恶的人,希望我秉承他的书香之气。直到现在,不管多繁忙,我依然能坚持读书。

到了晚年,爷爷还保持着看书记日记的习惯 。2012年,这位92岁的世纪老人无疾而终。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让我们受益终生。(《诗书传家继世长》)

记得刚记事时,爷爷编的对联好像是“抓革命,促生产”之类,具体内容已记不清了,至于村里人要求爷爷写在灶王爷两边贴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爷爷是绝对不敢写的,大概挨了半辈子批斗的爷爷怕再挨批。

到了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家的喜事好像特别多:农村不兴成分了,我们家摘掉了地主帽子,爷爷和父亲相继落实政策,家里也分到了一份责任田。几年间,我家有白馍吃了,又盖起了新房,结束了一家六口和爷爷奶奶三间屋两头住的生活。记得那年,我家新房门上贴了爷爷自编的对联“我家盖房大家帮忙;衷心感谢永世不忘。”让村里人看了哈哈大笑,都说编得好,还是文化人,也成了我们小孩在街头巷尾传唱的顺口溜。随着我们姊妹几个相继考上学,爷爷给我们家的对联换成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香门第”“教师世家”之类,在他自己的门上则贴上“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爷爷写的对联》)

英姿的父亲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都能,“百科辞典”式的中学教师。

父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是长垣一中第一届高中学生,1959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高考成绩优异的父亲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降格录取到信阳师专数学系。毕业后,在信阳罗山县任教,先后教过初高中数学。文化大革命中,调回原籍接受再教育。学校复课后,他才重返讲台,并在我们村的小学办起了初中班。在那个教师匮乏的年代,不论文科理科体音美,啥课缺人他都能顶上去,而且教啥像啥,一位老校长曾说过:“给西廷分课,除了英语,啥课我都敢给他(父亲上学时学的是俄语)。”老师们有啥疑难问题,都爱向父亲请教,他总是有问必答,因而被大家称为“百科辞典”。父亲工作刻苦努力,受到了学生和群众的爱戴。1978年,他教的40名初中毕业生,有38人考上了中专和高中,创造了长垣教育史上的新纪录。从而使地处穷乡僻野的埝北学校名扬全县。当年,他调到了刚组建的孟岗公社重点初中。(《只可仰望 无法超越》)

母亲则是一位勤劳吃苦,任劳任怨,家里地里,均是一把好手的小学教师。因常年劳累,56岁就已经去世。

应该说英姿的散文就是从写自己的身边最熟悉也是最亲最近的人入手,通过他们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她写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写亲情、友情、爱情,同学情、同事情、师生情,父女情、母女情、姐妹情、母子情等,她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到亲情、爱情、友情等之中,通过对客观现实社会生活的再现,用真实的情感去打动读者。

是啊,岁月是人人都需要走过的,有人走得精彩,有人走得沉稳;有人走得风生水起,有人走得平淡无奇。而英姿的岁月却因为文学走得流光溢彩的。

侯英姿,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母均是教师。一位有个性又知性的70后女生。她聪明好学,贤惠善良,重情重义、酷爱写作。中师毕业从事教育工作,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在教学一线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仅如此,英姿还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一位爱她的老公和一双聪明活泼的儿子。

以上信息,我们就是从英姿的散文中获得的,也是真实的侯英姿。

我的名字叫英姿。

我出生在那个“不爱红装爱武装” 的年代,那时女孩子的名字多和“梅兰竹菊,花红草叶”扯上联系。父亲是个文化人,听母亲讲,父亲一看生个二妞,说,二妞就是次女,次与女合起来是姿,飒爽英姿,就叫英姿吧,从此,英姿就成为伴我一生的大名。

……

但我并没有长成父母期望的英姿,不知是遗传素质问题还是营养的原因,好像总比同龄人矮半头,弄得看谁都得仰人鼻息,我的身高是母亲内心永远的遗憾,简直比我的智商还要让她惋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二嬲,咱哪怕再长上二三厘米,也好啊。”我的娘哎,这事我自己作得了主嘛,要让我当家我得集所有美女的优点,长成一绝世佳人!年轻时吧,瘦,还能勉强与小巧玲珑攀上亲戚,人到中年,矮,还胖,更没有飒爽英姿的风度了。(《我的名字叫英姿》

我很丑,但从小到大我都不曾放弃过对梦的追求。没有太阳的炽热没有月亮的皎洁,我只能像星星在不起眼的角落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我爱我的家,我不会因为忙碌冷落了我的孩子和老公,我总能让他感到家的温馨,让孩子沐浴母爱的阳光;我感动于父亲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当年很听他的话一样;感谢父母赐予我那么多兄弟姐妹,我们姐妹兄弟亲如一家。我工作认真,讲课时而幽默时而煽情,我用我的人格魅力俘虏了很多学生。 我用真诚和睿智打动过许多人;我的笔耕不辍执着坚守赢得了领导同事的好评。我有很多优点,做事认真,待人热情,心胸宽广,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我也犯过很多错误,人本来就是在犯错与改错中成长,我以一颗丰盈的心爱着我所拥有的一切。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没有追求。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我很丑,但我也是一道风景》)

读着英姿的散文,一个活脱脱的英姿便跃然纸上。无论是《亲情如海》《爱情似水》《悠悠岁月》《百味人生》还是《教坛心语》《诗苑漫步》等中的侯英姿就是一个最真实、最实在、最接地气的女子。像天下最普通平凡的女人一样,英姿也曾经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她就是张家的小妹,李家的大姐,王家的嫂子,赵家的儿媳。

也许有人会问,侯英姿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女人,却又是从何处得来的魅力呢?这魅力来自于英姿的文字,来自于英姿那份痴痴的,对于亲人,对于爱人,对于友人,对于人,对于世,对于她一辈子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情真真义切切的爱。有道是,情到真处文最美。

若拿纪实文学的定义:“纪实文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等),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4]来套散文,你会发现散文也应该属纪实文学中的一个种类,真实对于散文来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走过岁月》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英姿的爷爷、父亲、母亲、姐姐、弟弟、老公、儿子,包括英姿同学、朋友甚至她教过的学生,连同在她小区门口买瓜的小贩(英姿曾经教过的学生)等等,一切均是真实的,甚至是查有此人。

正因为真实,我们在字里行间中才能寻找到作者的影子,也能找到我们的同事、同学、朋友等的影子。也正因为接地气,读者才爱读爱看,看书中英姿和她的至爱亲朋,仿佛就是在看日常生活中的我们自己,这也是散文的魅力!

细想想,《走过岁月》之所以能吸引读者,除真实外,还有真挚。如果说真实是作者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态度,那么真挚则是作者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无论是对待什么样的情,作者都是充满了激情、饱蘸着感情去抒发的,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作者满怀着真诚,因此才写得情真义切,才写得生动感人,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文字打动了读者,倒不如说是作者浓浓的情感染了读者。

《走过岁月》整部作品都是在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体验,抒发作者最真挚的情感。

《走过岁月》整个被一股浓浓的情裹挟着,亲情、爱情、友情……因为有情在,这些散文才显得丰富而生动,才能打动人,使人愿意读、爱读、想读。

如果说小说的创作在于出奇至胜,诗歌的创作在于创造意境,那么散文的创作在于情感的表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有关散文情感的表达,许多著名作家都有论述。巴金说过,写散文要像给亲属写遗嘱那样,把整个心和盘端出。散文理论家林非则认为,散文最核心的就是情感的真诚。贾平凹在《关于散文》中有“真情实感文章兴,浮艳虚假文章衰”的论断。

应该说,好的散文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大多靠的就是真挚的情感表达。与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不同,散文的情感色彩会更浓烈些,表达也更直接些。有专家甚至说,散文的神就是散文的情,由此可见情感在散文创作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甚至是师生情,英姿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表达情感的情真义切,也就是真挚。

好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作品,无一例外均是情感充沛,情真义切的好作品。所有成功艺术作品的诞生,均是作者情感的外露和表达,没有哪一部作品作者不融入自己的情感就能打动人感染人的。就这点而言,不仅仅散文是这样,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甚至是电视剧本等,一切文学作品均是作者情感的集中喷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常常是写作者写作中的常态,只有进入了这种状态,才算进入了完整的创作姿态。从作品本身看,也只有有真实情感的渗透,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读者只有与作品获得心灵相通,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的魅力所在,而这种魅力就得益于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朱自清先生的《悼亡妇》之所以能打动读者,除他选取了普通人怀念逝者这样一个能使人生发感慨的主题外,最关键是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惟有情真,才能打动读者。

英姿的散文也是这样,操劳一生的母亲因病过早去世了,这成为作者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心结。母亲走了,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却没有减,在英姿的《走过岁月》中处处蕴藏着作者对于母亲的殷殷思念之情。

母亲去世时年仅五十六岁。我可怜的母亲,她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牛,为工作,为家,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唯独没有善待过自己!

如今,我已步入中年,内心深处那根思母之弦却常被拨起!偶尔母亲会走入我的梦中,梦中的妈妈身体好好的,对我温柔地说着话,醒来,就会感到一阵阵揪心的疼痛。每到清明、祭日,无论多忙,我们都会相约赶往母亲的长眠之地,为的是寄托对母亲的深深哀思。我多希望祭奠时所有的祈愿都是真实的,母亲在天上可以看到、听到、收到。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的目光时常贪婪地凝视那一对对结伴而行的母女,她们有的女儿跟我年龄相仿,有的女儿甚至已经白发苍苍,但她们的母亲安然健在。她们多有福气啊。人生就是这么无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无奈的现实!朋友们,请善待你的母亲,好好珍惜你所拥有的母爱吧。不要等到我们的母亲百年之后,才发现自己没有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浓情五月忆母恩》)

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我已经过了十八年。六千多个日日夜夜,可以让人淡忘许多,唯独母亲的模样,如刀刻般愈来愈清晰,那白白胖胖一脸笑意的母亲,时常萦绕在心际。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祝福与煽情的文章,我极力躲避,不去点开,就好像心中的伤痛,不去触碰,就真的会愈合一样。(《没有母亲的母亲节》)

姐弟情也是英姿一直割舍不下的一种情缘。在《战争中成长》一文中,不仅描写了英姿姐弟之间的童真,而且也充满了童趣:

我们俩同时上了学,我听课写作业规规矩矩是正面典型;他是有名的邋遢鬼,他的作业常常是反面材料。我的书读完了还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掉皮不折角;他的书往往还没学完书角便层层卷起像极了盛开的菊花。他还常常丢东忘西,不是本掉了就是笔丢了要不就是书忘家了。那次穿着妈妈做好的新棉裤上学,放学后却发现裤腰带掉了,真不知道这棉裤是怎么穿到家的。一次我睡觉快掉床了,妈妈要把我抱到床里边,他却不让,理由是:叫她从床上摔下来,摔坏脑子,脑子不灵了就没有我学习好了。

……

那次爸爸发奖领了一块手表,说好要送给我这个当姐姐的,他却无理争三分,我把表放在抽屉里并上了锁,连睡觉都带着钥匙防止被他偷走。他却一天几遍追着我问:“如果我能拿到手表,是不是手表就是我的了?”原来,他卸掉了另一个抽屉,从里面伸进抽屉缝拿走了我心爱的手表。真是防不胜防啊!

有人说,文学的艺术实际上就是语言的艺术,再真挚的情感都是靠语言的表达才能让读者感知得到的。《走过岁月》中有许多灵动而充满了情感的语言,时时在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如《在战斗中成长》一文写姐弟争宠:“凡是他不要的东西沤成粪我也想不起要,他要的东西再没价值我也争着要;”尤其是写弟弟想超过姐姐,了了数语,将一位好强又狡黠,总想胜过姐姐又总也胜不了的小弟形象跃然纸上。我们读后,并没有觉得弟弟可恶,反倒觉得弟弟的天真与可爱。凡此种种,若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仅凭生搬更套,是写不出这么有情趣的文字的。

总之,英姿的散文既充满了秀气,也充满了灵气,是那种使人想读爱读愿意读下去的文字。

[1]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J].文学评论,1987,(3).

[2](意大利)贺拉斯.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长春: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52.

[3]曾焕鹏.论散文情感的本色美[J].青海师专学报2006(4).

[4]李辉.纪实文学[DL].http://www.baike.com/wiki.

[责任编辑:舟舵]

I206

:A

:1001-0238(2017)03-0028-05

2017-04-01

周艳丽(1965—),女,河南长垣人,教授,主要从事女性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姿散文爷爷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展巾帼英姿 树文明新风——杨开慧纪念馆群众工作部侧记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谒秋瑾墓
唐马英姿展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