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时期“卑宫室”建筑思想探析

2017-01-28马慧芝东北石油大学163318

大众文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壮宫殿孔子

马慧芝 (东北石油大学 163318)

刘 艳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163000)

先秦时期“卑宫室”建筑思想探析

马慧芝 (东北石油大学 163318)

刘 艳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163000)

发端于先秦时期的“卑宫室”思想是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二千余年的建筑思想,它是在先秦时期盛行“大壮”建筑思想和春秋末期诸侯竞相营造“高台榭美宫室”的背景下产生的,并受到儒、墨、道三家乃至诸子百家学说的一致秉持,且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卑宫室;大壮;建筑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的形而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卑宫室”作为一种发端于先秦时期的建筑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实践产生了二千余年的影响。“卑宫室”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以“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来盛赞大禹的美德。并且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并非在专门论述建筑,而是借“卑宫室”来阐述其政治伦理思想,至于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所说:“这些行为所取的形式,我们只有靠首先理解那个社会的情感上的和理智上的主要动机才能理解。”

先秦时期,先于“卑宫室”存在的另外一种重要的建筑思想谓之“大壮”。《易•系辞下》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唐代诗人骆宾王《帝京篇》中“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大壮”的含义:以皇居之“壮”,以示天子之“尊”。春秋末期,各国诸侯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竞相建造“高台榭美宫室”,以宏伟壮丽的建筑彰显其霸主地位,进而起到对天下的精神威慑作用。而宏伟壮丽的的建筑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的:一是在建筑的“量”(体量和数量)上显出差别,即比起其他建筑来,宫殿建筑的体量最大,组成宫殿建筑群的单体建筑的数量也最多;二是在群体布局上强调所谓“中正无邪”,即用中轴对称的方式,将宫殿里最尊贵的建筑放到中轴线上,较次要的放在两边,作为它的陪衬;三是把这种中轴对称布局的空间模式扩大至全部都城,以进一步烘托宫殿的显要地位。因此,高大的体量和巨大的规模体现“大壮”的主要因素。据《战国策》载:“楚(庄)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楚灵王修筑的具有“天下第一台”之称的章华台高耸壮观,据说要休息三次才能达到顶部,可见当时楚国在建造高台楼榭方面的规模和成就。在各国诸侯竞相筑台的同时,也遭到一些贤臣竭力劝阻,修筑高台楼榭劳民伤财,仅仅是为了满足君主的虚荣奢华的生活需求,实非德政之举。

“大壮”在春秋末期仍一度成为品评建筑的重要标准,而“卑宫室”的建筑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春秋中后期,势力强大的诸侯逐渐将东周时期的典章制度废弃,各自为大,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容的局面,礼制上僭越的现象极为普遍。如《论语•八佾》记载,孔子听说鲁国大夫季孙氏在家庙的庭中使用了周天子才能使用的六十四人的舞蹈行列,愤然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而推行德政是孔子毕生致力推行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因此孔子以大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来阐释德政的必要性。客观地说,中国古代的宫殿在大禹生活的时代尚处于“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目前的考古发掘证明,夏商两代的宫殿均为夯土筑基,茅草盖顶,并未发现有瓦的遗存,也就是说,大禹时期的宫殿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限制,“卑宫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然。但是孔子的这一说法却成为千古遗训,特别是在儒学站统治地位的两千多年里,历代良臣劝谏君主不要大兴土木或帝王自我标榜而提到“卑宫室”的几乎不绝于史。因此,古人将“卑宫室”这一建筑思想归结到了儒家文化中最为提倡的仁、德等道德性的范畴,是与孔子所提倡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等思想相契合的。汉文帝因为营造楼台需要耗费相当于十户中等水平人家的资产而放弃修建,《史记•孝文本纪》记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宋人王博著《唐会要》记载,唐太宗建造玉华宫以茅草做屋顶来彰显俭德,并对侍臣说:“唐尧茅茨不翦,以为俭德,不知尧之时,无瓦为盖;桀纣之为,若于无瓦之晨,为茅茨者,未为俭德,不翦之言,盖书史粉饰之耳。朕今构采椽于椒风之日,立茅茨于有瓦之时,将为节俭,自当不谢古者。”即使是史学界争议颇多的隋炀帝在营造新都洛阳时,也在诏书中说:“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可见,“卑宫室”这一基于道德标准的儒家基本建筑思想的影响之大。

肇始于先秦的“卑宫室”建筑思想并非儒家独有,墨家、道家乃至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均体现了这一主张,并且就态度而言,墨家较儒家更为鲜明而坚定,这与墨家所主张的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是一致的。《墨子•辞过》中明确阐述了古代圣王建造宫室应该遵循的原则:“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并认为“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目睹骄奢淫逸的时政,因此特别注重节俭。与儒家尊王重礼不同,墨子的“卑宫室”思想是建立在改善君主与民众关系基础上的;相同这一思想实际上是维持合理的社会秩序,因此逐渐得到先秦诸子的共同坚守,并延续至今。在道家的论著中并没有多少论及宫室营造的内容,但老子著《道德经》中“去甚”“去奢”“去泰”的观点却十分鲜明,反对统治者过度追求个人享受的态度也十分明确的。如老子认为,百姓饥饿是由于统治者赋税太重,百姓轻死是由于统治者奉养奢厚,因此五色、五味、五音、驰骋畋猎与难得之货都应该舍弃禁绝。因此老子并非反对物质的进步,而是反对物质进步的结果用于少数统治阶级的挥霍,而这种思想无疑与“卑宫室”的思想是一致的。

从根本上看,“卑宫室”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尚俭思想的具体体现,虽然不乏被历代一些帝王作为粉饰德政、鼓吹美德的手段,但其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仍是一种至高的价值诉求;作为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统治思想的历代帝王,至少在表面上以此约束和抑制自己大兴土木、殚竭民力的做法。宏观来说,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构架建筑体系为主的,建筑的基本材料具有取材方便、易于加工等特点,在宫室营造上对人力和物力的节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古代在石建筑方面没有发展起来而在木构架建筑中却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卑宫室”建筑思想的影响或许也是内在的原因之一。

[1]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2]方拥.中国建筑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李纯.中国宫殿建筑营造中的美学原则探析[J].船山学刊,2010(04).

[4]仲文华.尚俭——中国传统建筑之形而上探微[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8).

猜你喜欢

大壮宫殿孔子
父 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神秘宫殿
钓鱼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阿掘的宫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就要拖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