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古代汉语课堂与中学古诗文教学接轨的思考
2017-06-2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400065
陈 静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400065)
关于高校古代汉语课堂与中学古诗文教学接轨的思考
陈 静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400065)
古代汉语是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为学生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但在实际的高校课堂上存在着今日所学与明日之用脱节的嫌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的三个突出问题,并结合中学语文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来探寻高校古代古代汉语课堂改革的方向。
古代汉语;改革;接轨;中学教学
一、高校古代汉语教学存在问题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以培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师为目标,培育具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古代汉语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明确和恰当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遭遇到尴尬。经对学生调研发现,立志于以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均表示古代汉语课程很重要,但在学习过程中却普遍具有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大,学不好。古代汉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现状矛盾突出。这固然有古今语言悬隔的客观实际存在,但作为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不认真思考课程自身的变革,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让学生愿学、乐学这门课程。目前的传统古代汉语教学存在3个突出问题。
(一)师范专业古代汉语教学脱离初中语文教学
师范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初中语文教师教授古诗文课程的能力,而在传统古代汉语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忽视这个目标,对中学一线语文课堂缺乏了解,就古代汉语知识讲古代汉语知识,没有和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际相联系,没有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相联系,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古代汉语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落后于新时代要求及当代学生需求
古代汉语是一门古老的课程,在古属“小学”范畴。传统的古代汉语课程即教师口授、板书,学生做笔记。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明显已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教授方法,坚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势必会与时代的需要、学生的需求渐行渐远,进而背离教学的初衷,无法完成古代汉语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考核方式重“死知识”轻“活能力”
古代汉语的传统考核方式是纸质闭卷考试,如果教师愿意勾画重点,一些愿意下背功的学生往往能取得好成绩,但这并不代表学生的古代汉语专业能力强,不代表古代汉语应用能力强,更不能代表古诗文教学能力强,但却可以使学生丧失对古代汉语学习的兴趣。
这三个问题象一道鸿沟,阻隔着学生和古代汉语课程的亲密接触,古代汉语,这门古老的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必须浴火重生,变革才能重生!
二、初中古诗文课程特点
古代汉语课程的改革必须依托培育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古诗文教学能力这个基本点,否则就是空谈。笔者立足于语文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性质和对古诗文教学目标的规定,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古诗文教学能力构成。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第四学段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指导,经过系统地行业调研,我们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两个特点:
(一)古诗文篇目随年级增加而增加,最高比重占36%,注重积累。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言文课文比重分析表:
古诗文占语文课标建议背诵篇目百分比7年级 17% 混合编排 61 100% 8-9年级 34% 单元编排学段古诗词、文言文课文百分比编排方式语文课标建议背诵篇目数
7年级初中语文古诗文占总课文总数的17%,古诗文与其他课文以混合的方式进行编排。从八年级上册开始,古诗文以单元的形式集中编排,篇目增多,一册中有2个单元的古诗文,占总课文数的34%,其中九年级上册古诗文比重最高,25篇课文中古诗文占9篇,比重高达36%。古诗文篇目数随年级增加而增加。课标要求背诵篇目数为61,全为古诗文,古诗文占语文课标建议背诵篇目百分比为100%。这种编排方式、篇目比例以及背诵要求说明古诗文教学占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初中古诗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诵读和积累,课标要求在诵读积累中体味古诗文文字之美,结构之美,意境之美,在古诗文的欣赏中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古诗文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所占比例特别大,古诗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古诗文教学能力。
(二)古诗文教学注重诵读
语文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古诗文的教学建议特别强调“诵读”。要求在“有感情的诵读”的基础上,凭借语感和工具书理解字词,而不特别强调语法,“不主张脱离实际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和训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且必须具有一定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三、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方向
综合师范专业古代汉语教学现存的3个问题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2个特点,我们确定了师范专业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内容:
(一)将古代汉语教学解构为三个内容:古代汉语专业知识、诵读能力、教学技能
原有的古代汉语课程只讲古代汉语专业知识,不涉及诵读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及就业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差距,故学生和古代汉语课程具有疏离感,改革后的古代汉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古诗文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古代汉语专业知识为核心,注重学生诵读能力和教学技能的培养,目的性和操作性强,导向鲜明,深受学生欢迎。
变革后的古代汉语课程的三大内容以古代汉语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个内容本身也要变革。古代汉语专业知识的教学以通识和文选为两大基本内容,纵观建国以后的古代汉语教材,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没有哪一部是为师范专业学生编写的,适用性广就意味着针对性差;二是通识中的例句选择偏、深。古诗文难读难懂的原因不仅在于古今语言的悬殊,也在于对古代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的陌生而造成的阅读困难,在讲解古汉语通识时选用偏、深,学生不熟悉的例句,无异于让学生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认为,在古代汉语通识的讲解中不应该由教师将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而应该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总结语言规律,但如果通识知识例句选用学生陌生的内容,学生连读都读不懂何来自行总结呢?!因此应在通识教学中摈弃原教材艰深的例句,而尽量选用中小学阶段古诗文课文中出现过的例句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重视学生自行总结语言规律,而非教师传授。
通识部分是基础,在通识掌握的基础上具备阅读文选的能力,而在文选阅读中也可以学习通识知识或反过来巩固和提高通识部分的知识。通识和文选阅读能力的提高,保证了师范生在古诗文教学字词句理解方面的教师素养。诵读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保障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素养。通识和文选是古诗文教学设计能力的基础,古诗文教学能力的增强提高也意味着拥有扎实的古代汉语专业知识和能力。
(二)以任务驱动教学,以思促学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讲”给学生,学生很少或者没有思考的机会和过程,被动接受知识,流于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情况也不会牢靠。改革后的古代汉语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培养的是古诗文的实际教学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古代汉语的相关理论、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这些任务环环相扣,最终是为了完成培育古诗文教学能力的任务。举教学实例加以说明,比如在讲到通识中的古代汉语被动句的时候,我们会出示学生熟悉的古代汉语例句,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语言的规律,并向学生提出任务:古代汉语被动句和现代汉语被动句相比有什么特点?古代汉语被动句有什么形式上的标志吗?有形式标志的句子就一定是被动句吗?判断被动句的关键是什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讲授,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完成任务,这几个任务完成了,这个知识点也掌握牢靠了,比教师讲授效果好得多。
在讲到文选时会给学生安排诵读任务和文选阅读任务。诵读重在感悟作品中的情感,鼓励学生在情感体悟中自主感知诵读中的节奏、语气、停顿等技巧。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也会自然而然加深对文章字段篇章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文选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通识知识自主阅读文选,巩固加强通识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而这一切的任务都是为了完成培养古诗文教学能力的任务,前面的一系列子任务是基础,最终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古诗文教学的设计、试讲和试教,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教学能力,让学生胜任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工作。
(三)评价标准变革
传统古代汉语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往往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改革后的古代汉语课程以师范专业古代汉语课程的培育目标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的古诗文实际教学能力。对该门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就是考核学生古诗文课文教学设计能力,试讲和试教的能力。
这个环节,我们充分利用学校为教学提供的便利资源,组织学生至微格教室试讲试教,模拟初中语文古诗文课堂真实教学场境,全程进行录像,录像回放教学片断由教师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古诗文教学能力。
传统古代汉语教学不适应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要求,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实际要求师范专业古代汉语教学进行相应改变,传统古代汉语课程自身的弊端也要求改变,穷则变,变则通,师范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1]黄德宽.谈谈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材[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
[2]史维国.高校古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5(05).
[3]曹强.基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高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4]李超.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创获与反思[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5(S1).
[5]宋琤.古代汉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3(05).
本论文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接轨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31226)
陈静(1979-),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