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项目实践驱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改

2017-01-28彭访湖南信息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应用型

彭访湖南信息学院

微项目实践驱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改

彭访
湖南信息学院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如何培养出高级人才是我国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教育的改革推行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理论实践相结合,运用微项目驱动模式的教改方案,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面提出教改方案,举例说明该方案的有效性。

微项目实践;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改

1.前言

电子信息专业类课程由于受到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持续增长地培养应用型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不断地对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微项目实践驱动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地改革,运用新式地教学方式讲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实践增加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践性,对培养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内容理论的特征

电子信息技术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比传统的基础课程具有差别性。传统的基础课程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理论,其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在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中,除了对基础的了解外,还需要在实际安排计算机实践课程,通过自我动手操作设计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3.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专业基础课程而言,培养该领域专业人才是专业基础课程的目标。我国目前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具体也就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前许多高校中,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外还需要学习许多的公共课程,以达到全面发展。而这众多的课程促使学生学业负担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高强度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才能跟上教学进度,全面发展,如果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公共课程教学方案进行实施,将无法突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对学生走向就业岗位也是十分不利的。

传统地教学方案注重理论缺少实际运用,在教学改革地背景下许多高校对教学方案进行了改革。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很多改革是项目实践性质的改革,这种教学方式的任务性和实践性对于改革具有很好的驱动力。但是盲目地开展此类教学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难以真正实施改革。合理地开展微项目融合传统教学方案地改革是目前的关键。

4.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

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而言,其需要理解的知识点较多,信息量较大,高校在改革时需要注意与实际相结合,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度相应地做出更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难点重点以实际例子做出分析,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将教学内容从课本阅读逐渐发展到实践理解。遵循“注重基础,发展应用,积极创新”的原则。

4.1 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题,教师在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还要通过讨论互动,实践创新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在准备问题的同时已经准备好了答案,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发散思维。

对于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包括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实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开展微项目,加强学生协作能力,分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微项目驱动方式以改变传统教学,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通过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进行微项目,通过讨论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分组讨论、查阅资料、通过分析做出电路的设计并组织学生后续开展报告活动,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将百分之四十的学时比划分到微项目中,在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将微项目实践深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运用软件设计电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将书本的文字转化为实物操作,从实际操作中攻破学生思维上存在的难点。通过微项目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子设备,加强学生对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熟悉程度。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发展进入全球化。利用身边资源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例如通过课余实践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论坛、移动终端APP,将课上课下进行链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除了软件设施比较重要外,硬件设施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加强学生利用设备资源,对发展应用型人才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教师的示范操作后通过学生的自我动手,开放式的实验过程何以提升学生发现错误自我改正地能力,对强化专业知识起到了很好地辅助作用。

4.2 开展企业进校园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许多专业知识的运用无法与外面企业中的实际工作者相比。企业工作者容易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运用校企联合的方式,聘请有经验的电子信息行业技术人员来学校为学生讲授经验,在微项目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企业人员的点评达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3 对实验内容进行教改

由于教材的章节化导致实验内容受到限制,分散的知识点使得在开展实验时应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在加强知识点验证的同时加强其对实验内容的项目性和实用性。

在实验中需要脱离传统思维,开展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操作出微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作为导师关注学生的开发进程,通过学生提交设计报告导师指点实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自己开发设计作品,脱离学生对老师已经传统实验的依赖性,锻炼学生的独立性。

设计一个完整的微项目,根据教材的内容将实验设计成一个大知识点中分离出的一个独立微产品。其相对传统实验而言更强调完整性、创新性和实用性。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将电路内容通过为微项目进行实践,能够达到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作用。

4.4 开展应用型测评

传统的教学测评通过对知识点的背诵理解来达到考核目的无法真是地展示学生地实际能力。通过微项目实践来测评学生综合能力将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更好地检验学生的能力。

5.结束语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应用型人在当今社会中需求量巨大,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实施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操作能力,还可以规范教学的实施,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1]王迷迷,张立珍,陈慧琴,陈玉林.微项目实践驱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改[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04∶45-47.

[2]张鉴豪.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究[J].才智, 2017,06∶24.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应用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